利用医院死因信息估计人群死因构成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摘要】:
背景:目前我国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范围非常有限,大约有20%的地区开展了全人群死因监测,其他地区则仅有医院报告数据。在我国,大约有80%的人在家中死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医生给出的死因诊断,如果不是按照规范的死因推断量变进行询问,其死因的正确性很难保证。医院报告的死因大多有较为可信的诊断依据,可信度较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质量好的,以人群为基础的死因登记系统。
目的:对影响病人是否死在医院进行因素分析,建立多因素模型,并利用现有医院死亡数据,对全国和不同地区的人群死因构成进行估计,并进行估计效果的评价。
方法:使用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2004年死因数据,以是否死于医院为应变量,疾病、个体因素和地区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影响是否在医院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上述调查中的2005年死因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比较全人群、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地区的真实死因分布与使用医院数据推断的死因分布的差异,判断模型估计的准确性,并探讨出现估计误差的原因。采用建立的模型,使用医院死亡数据,对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以人群为基础的死因数据进行评估,通过比较模型估计的死因构成和人群实际死因构成的差异,对模型的估计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人群常规监测的死因构成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结果:利用2004年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数据建立了是否死于医院和疾病、个体指标以及地区指标之间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对全国、城市、农村和东、中、西部地区估计的平均系统误差分别为10.46%、7.98%、17.14%、19.46%、11.70%和13.46%。
使用模型对2005年死因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对全国、城市、农村和东、中、西部地区估计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59%、7.34%、17.23%、18.92%、11.39%和14.16%,均和模型自身的系统误差相差不大,验证效果良好。
模型估计2008年全国、城市、农村和东、中、西部地区人群死因构成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99%、12.17%、19.72%、18.69%、10.69%和18.93%,除全国、城市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高出模型系统误差3.65、4.19和5.47个百分点外,对其它地区的估计误差均与模型系统误差相差不大。总体看来,模型估计的死因构成和人群实际死因构成非常接近,估计效果较好。
结论:通过人群死因数据建模、使用医院死亡个案数据回代模型的方法,可以利用医院死因数据,以较低的相对误差估计出全国、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死因构成;该研究为没有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的地区,提供了一种估计人群死因构成的方法,同时,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价人群死因构成的准确性,提示漏报或错误分类的疾病,为发现现场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线索。
|
|
|
|
1 |
李杏莉,李硕颀,谭红专,杨土保,周价,刘爱忠;湖南省洞庭湖水域洪灾区人群死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9期 |
2 |
陈新元,安慰,郑秋实,杨健;我院住院患儿死亡情况回顾[J];中国病案;2003年12期 |
3 |
陈惠莲;郑凤龙;林艳芬;;漳浦县2003~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5期 |
4 |
徐云萍;任时光;华含君;;东阳市1997~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33期 |
5 |
丁冬;朱颖俐;关秀莲;张晶波;侯雁;张迪;徐长喜;梁淑杰;张弘;;2004-2005年吉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年06期 |
6 |
邹郢;荣霞;陈俐;;2007-2009年某院死亡病例死因统计分析[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年02期 |
7 |
段春艳;郭枫;;吉林省2007年孕产妇死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23期 |
8 |
杨辉煌;;厦门市海沧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2008年06期 |
9 |
赖晶红,李澄,雷一鸣;1990~1992年广西脑血管病死亡状况分析[J];广西医学;1997年06期 |
10 |
王龙,张连花;唐钢耐火材料厂工人死亡原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0年11期 |
11 |
张完珍;张春光;丁敬红;张又全;丁勇;;1994~2003年常德市鼎城区居民死亡原因动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3期 |
12 |
陈新来;何瑞云;刘瑞屏;;983例住院病人死亡统计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18期 |
13 |
李爱敏;朱洪英;包岚;;洛阳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34期 |
14 |
张亚旭;吴树龄;刘卓;何慧;;2002~2005年哈尔滨市南岗区居民寿命表与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8年06期 |
15 |
孔圣华;张唯敏;尹惠萍;;安徽省2006~2008年度婴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
16 |
王旸;范少真;;某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疾病谱及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0年10期 |
17 |
柳红梅;梁秀芬;李博闻;刘明法;倪明;田浩;王亭;;2000-2009年天津市塘沽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年06期 |
18 |
徐柏荣,邓静云,胡幼芳,叶益宁;ARI监测县0~4岁儿童死亡现状及规律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3年01期 |
19 |
王乐三,王燕;湖南省1988~1998年居民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0年03期 |
20 |
许岸高;余志金;张晓慧;钟旭辉;姜泊;;惠州市大肠癌在恶性肿瘤中的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调查[J];广东医学;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