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合硅胶的合成及选择性脱除中药提取液中重金属的技术适应性研究
【摘要】: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推进进程中,我们遭遇过系列事件的剧痛,最让人难忘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多起中药重金属超标事件。尽管这些事件多数是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缘故,但却成了国际医药市场用以贬低中药的工具和手段,严重损害了中药的国际声誉。由此,如何解决重金属超标的难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其中,采用配位化学原理选择性吸附或萃取中药重金属的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然而,由于中药有效成分复杂,在考虑剔除中药中有害元素的同时,如何尽可能保留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损失或少损失成为研究的难点。为了实现选择性剔除中药重金属的目标,我们设计了一些对有害元素有选择性的络合片段结合到一定的材料上,而这个材料必须对有效成分不吸附或少吸附,硅胶恰好具备这个特征,在含水量超过17%后失去其吸附性质仅为载体(而大孔吸附树脂、活性炭等难以满足此要求),其表面的羟基可进行表面修饰。
本论文采用硅烷化反应将络合片断以Si-O-Si-C化学键连接到硅胶表面(络合片断的末端为-SH、-NH2及含氮杂环等3类基团),共合成了9种键合硅胶,其中5种为已知结构的键合硅胶,4种为新结构的键合硅胶。采用了漫反射红外、元素分析、N2吸附/解吸附等温曲线测定、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键合硅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络合片断被成功的引入到硅胶的表面,且化学键合过程不会引起硅胶本身微孔结构次序的变化。
在pH 1.0、4.0和6.0的缓冲溶液中,测定和比较了9种键合硅胶对11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结果发现,γ-巯丙基硅胶(y-mercaptopropyl-modified silica gel, MPS)对Pb2+、Cd2+、Cu2+、Hg2+等4种重金属离子均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且对Fe2+、Fe3+、Mn2+等有益元素吸附容量小,符合选择性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要求。分配系数测定结果进一步显示,MPS对上述4种重金属离子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因此,选择MPS作为最佳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本文以Pb2+为例,研究了MPS吸附水溶液中Pb2+的吸附规律。吸附速率快,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最佳吸附pH为6.0,最大吸附容量为0.523 mmol·g11 (108.4 mg·g-1),使用过的MPS可用0.1 N盐酸进行再生。
将MPS应用于脱除金银花药液中的铅离子,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方式考察铅的脱除率,并以药液含固量、HPLC指纹图谱为指标,比较了脱铅过程中,药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静态吸附实验表明,MPS吸附药液中铅离子的速度快,最大铅脱除率达到80%。动态吸附对铅离子的脱除效果优于静态吸附,当金银花药液中铅离子浓度为1.04μg·mL-1,最佳脱铅的工艺参数为:上样量为6 BV的药液,径高比1:10,洗脱速度6 BV.h-1,温度为25℃;脱铅过程中,药液含固量和HPLC图谱均无明显变化。将MPS应用于某“清茶复方”水提液中铅离子的脱除,结果表明,与空白硅胶(SG)比较,MPS能够明显地降低药液中铅的含量,脱除率为74.6%;脱铅过程中,水提液中化学成分变化很小,含固量损失率仅为2.6%,HPLC图谱相似度为0.976。由此判断,MPS脱铅过程中,保留了中药有效成分,选择性地剔除药液中的铅离子,实现了实验设计的目标。
为了获得了工艺稳定、质量可控的MPS生产技术,本论文对该材料进行了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MPS的巯基(-SH)键合量可达到600μLmol·g-1(2.0%),稳定性研究表明室温下MPS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表面的巯基不易被氧化。
最后,本论文基于MPS吸附金银花中铅离子的规律及化学平衡的研究,并假设动态吸附过程可以转换为多个连续的静态吸附过程和塔板吸附过程,推导出描述动态吸附过程的两个表达式。其一,铅脱除率该式从理论上证明了动态吸附可以实现重金属的完全脱除(当n→∞时,铅脱除x→100%),也反映了各主要工艺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其二,WHM=WAbs×Q0/2,该式可用于估算键合硅胶的吸附能力,为确定键合硅胶的用量提供依据。
本课题以键合硅胶为吸附材料,用于中药提取液中铅离子的脱除,成功地实现了保留中药有效成分,选择性剔除中药重金属的目标,为键合硅胶材料应用于中药重金属的脱除提供了示范,也为中药重金属脱除技术的开发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
|
|
|
1 |
何池洋,刘锋;苯甲酰偶氮-2.4-二氨基甲苯氨丙基键合硅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2 |
周兴旺,吕鉴泉;ABPT键合硅胶的合成与表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3 |
宋晶,李志萍,尹佩玉,陆懋荪;甲基键合硅胶荧光反相薄层板的研制及其性能[J];色谱;1993年03期 |
4 |
杨景民,邵军,张琪,胡中华;甲基(苯乙基)键合硅胶对水中微量有机染料富集作用的研究[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5 |
胡中华,马延军,王修林,范典高;水溶液中有机染料分子在甲基(苯乙基)键合硅胶上的吸附[J];海洋湖沼通报;1994年04期 |
6 |
罗爱芹,刘立文,戴荣继,郝建薇,张金专,方敏;2,6-二-O-苄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7 |
刘立文,罗爱芹,戴荣继,张金专,方敏;2,6-二-O-丙基-β-CD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考察[J];分析试验室;2004年12期 |
8 |
秦玉霞,樊静,冯素玲,胡志国;二苯卡巴腙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富集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年03期 |
9 |
刘立文,罗爱芹,戴荣继,葛晓霞,杨少宁;2,6-二-O-戊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考察[J];色谱;2004年06期 |
10 |
范毅,冯钰錡,达世禄;2,4,6-三硝基苯酚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硅胶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合成与评价[J];分析测试学报;2001年05期 |
11 |
罗爱芹,刘立文,戴荣继,张金专,方敏;对联苯二酚桥联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测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12 |
;固相萃取柱的研制[J];技术与市场;2006年07期 |
13 |
吕鉴泉,吕桂英,周兴旺;BDAB键合硅胶富集测定水体中痕量汞(Ⅱ)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
14 |
范小娜,胡雅琼,李蕾;有机试剂键合硅胶对HSA和γ-IgG吸附行为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15 |
刘锋,李克安,鹿军,孙云鹏,童沈阳;苯甲酰双偶氮胂Ⅰ氨丙基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Pd(Ⅱ)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2年05期 |
16 |
李蕾,刘锋,李克安,孙蕾,童沈阳;有机试剂键合硅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行为[J];分析化学;1997年10期 |
17 |
阎国芳;李先国;沙春洁;陈德昌;冯丽娟;;键合硅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S1期 |
18 |
叶能心,徐伟,达世禄,王忠华;稠环芳烃及冠醚类化合物在氯丙基键合硅胶固定相上的分离[J];分析化学;1997年07期 |
19 |
张玉果,刘锋,李克安,李冬梅,吴燕,童沈阳;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7年01期 |
20 |
王玉珏,杨桂朋,赵学坤;C_(18)键合硅胶柱富集/AAS法测定水体中痕量锰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