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内经》肥胖三型的测量方法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研究

段娟  
【摘要】: 目的:拟定《内经》肥胖三型(膏人、脂人、肉人)的定性描述(体形特征),初步诠释三种肥胖类型的判别指标和最佳切点,并进一步揭示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通过调查《内经》肥胖三型的相关疾病情况,分析其不同的预后演变,来弥补目前临床对不同类型肥胖认识的不足。 方法:将2008年5月至10月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以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有效数据1267份汉族肥胖成人病例资料列入本次研究。肥胖的西医诊断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的体重指数(BMI)划分标准。《内经》肥胖三型的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内经》对“膏人”、“脂人”、“肉人”的描述,通过咨询相关专家拟定。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和全国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肥胖标准、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等拟定为脾肾气虚型、气滞痰阻型和脾虚痰湿型,不具备上述证型的纳为其他证型类别。横断面调查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籍贯,职业,肥胖发生年龄等)、主要症状、体征和相关疾病发生情况(糖尿病及前期,高血压,冠心病,血脂紊乱,骨关节炎,痛风,脑血管病,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癌症等);描述统计分析《内经》肥胖三型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疾病相关性。测量相关人体测量学指标(身高、体重、上臂围、手腕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手宽、手长、肩宽、臀宽);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膏人、脂人、肉人的判别标准,阳性似然比最大者为最佳切点。 结果:1.本调查共收集病例资料1493例,从中筛选出有效数据资料1267例。男性947例,占74.7%,年龄(42.78±13.00)岁;女性320例,占25.3%,年龄(53.27±13.89)岁。超重884例,占69.8%;肥胖384例,占30.2%。其中男性超重661例(69.8%),肥胖286例(30.2%);女性超重223例(69.7%),肥胖97例(30.3%)。 2.被调查对象年龄18~70岁,平均(45.42±13.99)岁,平均发胖年龄是(30.35±14.08)岁。男性的平均年龄是(42.78±13.00)岁,高峰45岁;平均发胖年龄是(29.57±13.60)岁,高峰30岁。女性的平均年龄是(53.27±13.89)岁,高峰53岁;平均发胖年龄是(32.82±15.15)岁,高峰3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倒U形增减曲线。超重的平均年龄是(45.44±14.15)岁,高峰是45岁;平均发胖年龄是(31.08±13.78)岁,高峰是30岁。肥胖的平均年龄是(45.39±13.63)岁,高峰是45岁;平均发胖年龄是(28.76±14.55)岁,高峰是0、30岁。 3.膏人576例,占被调查总数的45.5%,数量最多,其次为脂人351例(27.7%)和肉人340例(26.8%)。其中男性膏人380例(40.1%),脂人247例(26.1%),肉人320例(33.8%);女性膏人196例(61.2%),脂人104例(32.5%),肉人20例(6.2%)。相比起来,男性的这三类人群分布较均匀,而女性则以膏人为主,肉人较少。 4.膏人的平均年龄是(53.83±12.06)岁,高峰45岁;脂人、肉人的平均年龄分别是(39.23±11.99)岁和(37.58±10.69)岁,高峰分别是27岁和37岁。膏人的年龄均值明显大于脂人和肉人,约年长10~20岁。膏人的平均发胖年龄是(36.97±13.03)岁,脂人的平均发胖年龄是(24.55±13.36)岁,肉人的平均发胖年龄是(25.51±11.55)岁;膏人和脂人的发胖高峰主要集中在30岁,肉人的发胖高峰是25岁。另外,脂人、肉人中出生即胖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5.膏人中脾肾气虚型165例(占28.6%),气滞痰阻型90例(占15.6%),脾虚痰湿型279例(占48.4%),其他证型42例(占7.3%);脂人中脾肾气虚型80例(占22.8%),气滞痰阻型87例(占24.8%),脾虚痰湿型116例(占33.0%),其他证型68例(占19.4%);肉人中脾肾气虚型59例(占17.4%),气滞痰阻型103例(占30.3%),脾虚痰湿型100例(占29.4%),其他证型78例(占22.9%)。膏人和脂人均以脾虚痰湿型最为多见,分别占48.4%和33.0%;肉人以气滞痰阻型所占比例最高,达30.3%,但脾虚痰湿型与之比例接近,为29.4%。膏人症状中按照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喜食肥甘醇酒、易疲劳、情绪急躁或压抑、腰酸和肢体困重。脂人症状中按照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喜食肥甘醇酒、易疲劳、情绪急躁或压抑、肢体困重和食量大。肉人症状中按照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喜食肥甘醇酒、食量大、易疲劳、平素痰多和腰酸。三类人最明显的症状都是喜食肥甘醇酒。按照出现频率高低排序,膏人多突出表现为淡暗舌,脂人和肉人均表现以舌体胖大显著,齿痕舌在膏人和脂人中表现较突出。喜食肥甘醇酒的饮食习惯在脾虚痰湿型的膏人、脂人、肉人中出现频率均较高,其中脾虚痰湿型的膏人、脂人还多见易疲劳、肢体困重的症状表现;三者对应出现频率最高的舌象分别是舌淡暗、齿痕舌和舌红。气滞痰阻型肉人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依次有喜食肥甘醇酒、食量大、情绪急躁和平素痰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有舌体胖大和舌红。 6.膏人在脂肪肝、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及前期、冠心病、脑血管病、骨关节病、痛风、肥胖相关性肾病等大多数疾病上的患病率均高于脂人和肉人;在脂肪肝、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及前期、冠心病、脑血管病这些代谢性疾病上,膏人的患病率均比脂人、肉人多近10%及以上。脂人血脂紊乱的患病率比肉人多10%,肉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比脂人多10%,其余疾病的患病率二者则均接近。膏人、脂人、肉人相关疾病患病率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膏人和脂人在糖尿病及前期、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血脂紊乱、骨关节病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膏人和肉人在糖尿病及前期、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血脂紊乱、脑血管病、痛风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在糖尿病及前期、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代谢性疾病上,膏人与脂人、肉人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脂人和肉人在糖尿病及前期、血脂紊乱、脑血管病、骨关节病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脂人的糖尿病及前期、血脂紊乱和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高于肉人,在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痛风、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患病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对膏人和脂人、肉人三型在三高(血压、血糖、血脂)上的患病情况做卡方检验提示三种肥胖类型的相关疾病分布不同(P0.01),对脂人和肉人在三高上的患病情况做卡方检验提示疾病分布相同(P0.05)。再比较膏人和脂人、肉人在是否为无三高、是否为一高、是否为两高、是否为三高上的分布,列联表卡方检验发现在是否为两高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1),即膏人中两高的比例明显高于脂人和肉人。而肉人和脂人在是否为无三高、是否为一高、是否为两高、是否为三高上的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7.膏人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上臂围腰围比指数、腰围大腿围比和腰围小腿围比(P0.01),切点分别为110.0、1.0、0.6、44.0、2.0和3.0。腰围、腰臀比、腰围大腿围比、腰围小腿围比、腰围身高比5个指标,膏人取各切点以上值为判别标准;上臂围腰围比指数这一指标,膏人取切点以下值为判别标准。脂人和肉人影响显著的指标有手长身高比指数、手宽手长比指数和肩宽臀宽比(P0.01),切点分别为12.7、52.5和1.4。手宽手长比指数这一指标,脂人取切点以下值为判别标准,肉人取切点以上值为判别标准;余则脂人取切点以上值为判别标准,肉人取切点以下值为判别标准。糖尿病及前期、冠心病的患病率随着上臂围腰围比指数切点取值的减小而增加;糖尿病及前期、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随着腰围大腿围比切点取值的增大、肩宽臀宽比切点取值的减小而增加。 结论:1.由于人体脂肪分布比例和程度的不同,肥胖呈现膏人、脂人、肉人多种类型,其中膏人的比重最大,说明腹部脂肪代谢比其他部位活跃,符合亚洲人群的体内脂肪分布特点。 2.膏人、脂人和肉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和性别。膏人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脂人和肉人,约年长10~20岁。年轻人往往多为肌肉较发达的肉人或脂肪均一分布的脂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脂肪堆积愈多,表现为膏人。男性膏人、脂人、肉人这三类肥胖人群分布较均匀,男性肥胖往往表现为年轻人多以均一性肥胖的肉人、脂人为主,中老年往往以膏人多见。女性肥胖的规律是青春期多见脂人,更年期绝经期后则多见膏人。膏人和脂人的发胖高峰主要集中在30岁,肉人的发胖高峰是25岁。另外,脂人、肉人中出生即胖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提示膏人、脂人和肉人三种肥胖类型人群整体年龄均日趋年轻化,多出现在中青年阶段;肥胖发生低龄化,尤其表现在青年时期。 3.肥胖病中医临床辨证可以以虚实为总纲,从气滞痰阻、脾肾气虚、脾虚痰湿分型论治。肥胖的病机在于中满,脾胃是肥胖的主要病位之所在;膏人多为本虚或虚实夹杂证,脂人和肉人则多见虚实夹杂和实证。膏人以脾虚痰湿、脾肾气虚为多,脂人、肉人以脾虚痰湿多见;膏人多夹瘀,脂人多痰湿,肉人常痰热。 4.膏人多种疾病危险因素的频率和程度均高于脂人和肉人,尤其表现在糖尿病及前期、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代谢性疾病和血压、血糖、血脂等重要代谢指标上。腹部脂肪堆积程度是代谢性疾病发展的良好预测指标,对其应给予早期干预。 5.判别膏人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腰围身高比、腰围大腿围比、腰围小腿围比、上臂围腰围比指数,脂人和肉人可采用手长身高比指数、手宽手长比指数和肩宽臀宽比来作为判断标准,方法简单易行,是对《内经》肥胖三型的客观、深入诠释,或可作为不同肥胖类型的评价指标用于临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岩;徐飞;;大学生足部形态指标的非对称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2期
2 崔书杰;杨洋;;接尘与不接尘工人胸部X射线片测量对比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8年01期
3 陈洪;虞琴;张鹏;;男性颅骨测量项目的相关分析[J];解剖学杂志;2008年05期
4 祁志良;;几种超声诊断测量方法的研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5 朱文适;叶在荣;;薄层分析法中斑点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Ⅱ)[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83年02期
6 张建国,林学军;国人桡骨的测量[J];解剖学杂志;1986年04期
7 王赓涛;于光华;王树奎;刘志军;张景跃;肖成志;李拯民;赵丰增;;皮内结素反应不同测量方法的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1987年02期
8 詹春柳 ,朱敖荣 ,周寿祺;医疗费病种控制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1988年02期
9 袁英宽;;内蒙古科右前旗蒙古族农牧民体质特征调查分析[J];解剖学研究;1993年02期
10 黄春叶,林月双,黄秀兰,黄丽明,黄琼梅;机械通气病人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4年21期
11 刘晶哲,许玉峰,耿进朝,曹连义;下段直肠及肛管CT轴位图像测量方法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年08期
12 王西林;陈巧云;;坐位、仰卧位测量血压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13期
13 吴梅;于国放;张飞雪;;新的腹围测量方法在超声胎儿体重估计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10期
14 赵凌燕;张立勋;张今瑜;张晓超;;人体步态运动学研究方法进展综述[J];测控技术;2007年12期
15 董福龙;申才良;江曙;;颈椎椎管测量的相关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8年04期
16 操绪文;刘青;;髋关节间隙CT测量外伤性髋关节半脱位18例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11期
17 谢瑞刚;葛英辉;史大鹏;张涛;朱绍成;文泽军;;椎弓根钉道参数CT三维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0年12期
18 成杰;南宏杰;宁静;张晓敏;曲德成;谢向东;;中子照射后人体剂量测量方法的改进[J];中国辐射卫生;2011年02期
19 张妙龄;;兔骨中~(18)F的单通路提取[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5期
20 弋文运;炎症性肠病患者脊柱骨小梁耗损率增加[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双全;石文星;彦启森;;空气焓值的测量方法对空调器性能测试的影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舒翔;文习山;张云建;彭宁云;;杆塔冲击接地电阻测量仪的开发[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余厚林;;气体流量计标定及测量中的取压方式[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4 赵顺增;刘立;姚燕;黄鹏飞;;一种测量内约束混凝土收缩应力的新方法[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混凝土裂渗控制新技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媛媛;王黎;高晓蓉;;阻抗测量方法评述[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高小晋;;飞机起飞与降落过程噪声影响对比分析[A];全国环境声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柳丹;赵成勇;;考虑电气化铁路时的不平衡度测量方法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黄安平;蒋金良;;关于无功功率基本理论的综述[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刘鹏;李克然;黄河;;短轴长距类工件同轴度测量方法的探讨[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周爱保;;内隐社会认知测量方法及其新进展[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娟;《内经》肥胖三型的测量方法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2 丁攀峰;单模光纤中偏振效应的理论研究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建伟;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张洪;(气土)的溶剂被动吸收测量方法及其平衡因子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宋扬;中高频下粘弹性材料声学参数测量[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祁有祥;若干生态参数数字图像测量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拓飞;发展~(182)Hf的加速器质谱测量技术[D];兰州大学;2008年
8 于建国;优于皮秒(ps)量级的频标比对技术和高精度频率测量方法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冷学礼;振动圆管外强化传热机理及污垢生长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赵凌燕;人体步态模型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菊;COD测量方法与快速监测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王彦东;电网谐波阻抗特性及测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塔拉甫;基于GPS的同步相角测量方法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赵雨虹;因特网IP接口级拓扑测量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唐鑫;数字视频系统测量方法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6 沙海;卫星导航系统传输信道的群时延测量方法研究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赵汝芹;服务质量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陈家奎;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量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陈晓华;3mm噪声系数测量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解青帝;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测量[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报;重型车用汽油机与汽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新标准7月1日起执行[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陆原;车内空气质量堪忧 控制标准有望出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3 朱虹苏志明;我国彩电业面临新考题[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记者 顾泳;全球社科领域闯入中国“黑马”[N];解放日报;2005年
5 宋凤珠;国家环保总局:发布车内空气标准征求意见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筱欣;用行动履行誓言[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何丹婵;动态清晰度测量方法出台发出三大信号[N];科技日报;2008年
8 赵江;薄膜厚度的常用测量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杨景定;怎样迈过6个“七一政策坎”?[N];当代汽车报;2005年
10 安岚坡;半导体照明标准化协调工作初见成效[N];消费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