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阳活血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摘要】:
背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严重影响着人类生活质量。随着人群寿命延长,慢性心衰患病率逐渐增多,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现代医学关于心衰的治疗虽取得较大进展,但因毒副作用明显,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飞速发展,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大多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之法治疗心衰,既符合现代医学对心衰治疗的认识与发展,又发挥了中医标本兼治之特长,临床也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经验,尤其是名老中医的经验,是我们目前要做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弘扬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阳活血方是广安门医院刘志明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方,主要作用为温阳益气、活血通脉,原方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等证属阳虚血瘀型患者,经过前期大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疗效肯定,并且已经证实其安全性。为进一步证实和深刻理解中医“异病同治”和“辨证论治”的思想内涵,本文在通阳活血方的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该方对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总结其治疗特点,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并推广应用,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合理的诊疗思路。
目的:观察通阳活血方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属阳虚血瘀证),随机分为对照组(n=3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n=3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阳活血方,治疗3周后比较服药前后各项症状、体征、客观指标及相关生命质量量表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总结疗效。
结果:
1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心悸、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等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畏寒肢冷、疲倦乏力、面浮肢肿方面的改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对口干、咳嗽、咯痰及烦躁不安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4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均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但改善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5两组Lee氏积分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均可以改善心衰患者Lee氏心功能,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6两组治疗前后Lee氏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ee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
7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均可以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力,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8两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两组均可以增加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9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比较:治疗组EF、FS、E峰及E/A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EF、F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EF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FS改善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组A峰,对照组E峰、A峰、E/A值均无明显改善(P0.05)。
10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比较:两组均可以减少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11两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总积分比较:两组均可以减少心衰患者明尼苏达生命质量积分(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12两组治疗前后MOS SF-36生活质量量表总积分比较:两组均可以增加心衰患者SF-36积分(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13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安全。
结论:通阳活血方可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效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且远期疗效好,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亦无影响,是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
|
|
|
1 |
张蕴慧;;心痛宁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痉挛阳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06期 |
2 |
孟庆宏;杨雨民;王晓玲;安慧萍;赵智高;;自拟温宣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08期 |
3 |
郑小伟;李巍;;阳虚血瘀证凝血机制异常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1993年03期 |
4 |
张明雪;常艳鹏;刘宁;林巾孝;;建立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若干问题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7年12期 |
5 |
张春梅;;温阳活血汤治疗阳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30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1期 |
6 |
朱玉婕;张培影;;运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劳力型心绞痛临床经验[J];中医学报;2011年04期 |
7 |
GregorekH ;Dzierzanowska-Fangrat K;woynaro- wskiM;陈瑜;;IFN-α治疗后抗HBs阳性的慢性乙肝患儿血清HBV-DNA仍可能持续存在,与其产生的特异性IgG亚类有关[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8期 |
8 |
赵大猷;甲状腺分化癌随访中停止甲状腺抑制治疗后低水平的血清Tg[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90年05期 |
9 |
陈绍文;日本山梨县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后23年随访报告[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2年05期 |
10 |
姚仁南;缺铁性贫血婴儿应用铁治疗后对发育迟缓的逆转[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3年06期 |
11 |
汪剑;通阳法在治疗肾系疾病中的重要意义[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11期 |
12 |
钟松柏,黄少贤,许金兰;石胎1例报告[J];新医学;1980年08期 |
13 |
杨成华;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后的远期影响(附13例随访资料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
14 |
张月清,侯林浦,温艳,桂淑环,许炽熛;应用ELISA检测肺吸虫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G、IgM和IgA[J];北京医学;1987年04期 |
15 |
李春元;表面活性剂治疗成人呼吸衰竭[J];国际呼吸杂志;1991年02期 |
16 |
王德心;聚硫醇树脂治疗后甲基汞的排泄与吸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75年04期 |
17 |
;15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放射性~(131)I治疗后远期效应观察[J];北京医学;1980年05期 |
18 |
江建开;高能中子P(66Mev)Be(49Mev)治疗后病人的晚发反应和并发症[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1年06期 |
19 |
王友芳,韩美玲,马雪华,舒红,焦凯生,费立民;妇科病患者棉酚治疗后红细胞内外钾、镁的代谢改变[J];北京医学;1988年03期 |
20 |
高晓平;治疗后的Wilms瘤患者的精子染色体可能表达一种结构性“热点”[J];国际遗传学杂志;198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