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农田下垫面动力与热力参数动态对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摘要】:地表反照率(α)直接控制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和大气之间的分配,是计算陆面与大气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交换中重要的热力参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和零平面位移(d)是影响陆-气通量交换的主要动力参数。地表热力与动力参数的准确表达直接影响陆-气通量的估算,进而影响各气象要素的模拟。现有陆面模型中的α、z0和d在同类下垫面大多使用固定值,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陆面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玉米农田因其冠层高度(h)、叶面积指数(LAI)和植被覆盖度(FVEG)等下垫面结构和性质随生育期变化较大,使得α、z0和d等参数在一年中不断发生变化,导致辐射、水分、热量的分配和传输等一系列物理过程随之变化。本研究利用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2006-2008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整个玉米生育期的α、z0和d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建立了各参数的动态参数化方案,对BATS1e模型原有静态赋值方案进行了改进,定量评价动力与热力参数变化对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分析了BATS1e模型对动态LAI、FVEG、z0和α的敏感性。模型基本可以模拟出表层土壤温度(Tg)、净入射短波辐射(frs)及感热(Hs)的日动态及日际变化,但对表层土壤湿度(SWC)和潜热(λE)尤其在非降水日模拟能力较差。当LAI、FVEG较小时,各变量模拟误差较大,随着模型设定值与实际值逐渐接近,模拟误差不断减小,说明真实的参数设置对提高模拟精度非常必要。z0动态变化对Tg和Hs模拟有一定改进作用,动态LAI对改善Tg、Hs、λE和SWC的模拟效果作用显著,FVEG将显著改善对Tg、frs、Hs和SWC的模拟。农田从裸土向有植被覆盖转变时各变量对参数动态敏感性更大。反照率的动态赋值可不同程度影响Tg、Hs和λE的模拟,其中Hs对其变化敏感性最大。
(2)建立了基于太阳高度角(hθ)、SWC和LAI三因子的玉米农田α的动态参数化方案。非生长季,hθ和SWC与α分别呈对数和线性关系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α的日动态特征,但在初春土壤刚化通时,对α模拟能力较差。生长季考虑hθ、SWC和LAI与α为对数、线性和指数关系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但在营养生长阶段很差,总体效果不理想。引入FVEG对裸土和植被分别赋权重所建立的α综合模型可反映α的季节动态变化,在整个生长季尤其营养生长阶段模拟精度改善明显。通过与双层模型和简化双层模型比较发现,综合模型除玉米生育后期模拟能力略小于简化双层模型外,其他大部分时段模拟能力都较强,对实现玉米农田α动态参数化更为理想。
(3)利用α综合模型并引入动态LAI改进了BATS1e模型,定量评价了模型改进对陆-气通量模拟的影响。改进模型实现了α的动态模拟,全年模拟误差明显减小,生长季内由于动态LAI的引入使α模拟结果更为真实;frs模拟精度改进明显,改进年总量占年总辐射的1.7%;净长波吸收辐射(frl)在5、6月FVEG快速变化时模拟精度提高显著;净辐射(nr)在生长季和全年白天模拟精度有所提高。Tg年平均改进量为0.62K,多数月份月平均改进量在1K以上。模型改进使热通量模拟过程更接近真实情况,而原模型模拟结果表面上看与实测值趋势较一致,但实际上是虚假正确。热分量中Hs模拟精度改善最明显,生长季好于非生长季,下垫面性质变化明显的6月和10月改善显著。λE改善程度小于Hs,生长季略好于非生长季,但误差仍较大,主要是模型对非降水日SWC明显低估所致,表明BATS1e模型中对土壤水分的模拟需要改进。土壤热通量(G)模拟值对实测值的解释能力提高4%,模拟精度在非生长季高于生长季。
(4)建立了基于最优方法估算的动力参数与影响因子关系的动态参数化方案。利用不同高度组合求得理查逊数(Ri)所计算的z0差异明显,z0随Ri增大而减小,2m和10m两层高度求取Ri更为合理。通过比较摩擦风速(u*)实测与模拟值的相关性选择最优方法计算z0和d。z0值在抽雄前小于0.2m,乳熟前后达最大,约为0.4m,d值在拔节后10天左右、h约为1.4m时开始出现,为0.8~1m,抽雄后为1~1.4m。从量级和变化趋势上看,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在d值出现前,z0与风速、LAI和h分别呈负指数和线性正相关关系,h和风速对z0作用的累加形式所建立的z0参数化模型模拟精度最高。d值出现后,风速与z0、d之和的关系明显大于与它们各自的关系,z0、d与LAI和h都呈指数正相关关系,LAI和h对z0的影响大于d和z0+d,h对z0、d和z0+d影响大于LAI,d/h和z0/h分别为0.4~0.54和0.1~0.14;在h达到最大值前,d/h和z0/h分别随LAI减小和增大,LAI和风速与z0都呈指数关系建立的z0参数化模型模拟精度更高,h和风速与d都呈指数关系的d参数化模型模拟精度更高;当h不变时,LAI变化幅度较小且风速测量误差的增大使d参数化模拟模型精度降低,因z0日际变动很小使所建立的模型无法对其模拟。
(5)评估了动力参数动态参数化方案对BATS1e模型的改进作用。G改进最为明显,其次是Hs,而λE改进相对较少,生长季总改进量分别占总辐射的1.24%,0.36%和0.19%,其中G在7、8月改进最明显,改进量分别占月总辐射的2.35%和3.36%;Hs改进最明显的8月改进量占月总辐射1.68%;λE在7、8月改进最明显,改进量分别占月总辐射的0.67%和2.29%。当h小于1.6m时,模型对d的敏感性较弱,d可以忽略。
(6)评估了动力与热力参数动态参数化方案对BATS1e模型的改进作用。利用所建立的α、z0和d动态参数化方案同时对模型改进后,α、nr和Tg模拟精度有所提高;热通量各分量中Hs改进幅度最大,其次是G,λE改进最小。nr和Hs因α动态参数化而改进的幅度大于z0和d动态参数化,Tg、λE和G模拟精度则因z0和d改进而提高明显。在α、z0和d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一些时段λE模拟精度却有所下降,主要是原模型对SWC模拟不合理所引起,这一情况表明,陆面过程模拟中,一个或几个参量的改进可能会使一些变量的模拟得到改善,但因陆面过程的复杂性某些要素的模拟精度反而下降,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原模型对某些要素模拟过程中出现误差相抵的问题,使模拟结果出现虚假正确,而某些参量的改进恰恰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导致所谓的误差增大,而实际上模型是向着更为合理的过程改进,改进后模型模拟误差的增大并不完全代表改进过程的无效。因此,陆面过程模型的一些过程仍不完善,需要不断加以改进。
|
|
|
|
1 |
蔡福;周广胜;李荣平;明惠青;张果;何奇瑾;段居奇;;地表反照率动态参数化方案研究——以玉米农田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10期 |
2 |
黄高宝;方彦杰;李玲玲;谢军红;汪佳;;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高效用水机制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6期 |
3 |
朱茂如;张振太;;玉米与土壤水分研究之一[J];新疆气象;1987年04期 |
4 |
程维新,赵家义,戚春梅,范学涛;关于玉米农田耗水量的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1982年02期 |
5 |
李祎君;许振柱;王云龙;周莉;周广胜;;玉米农田水热通量动态与能量闭合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
6 |
平晓燕;周广胜;孙敬松;许振柱;;基于功能平衡假说的玉米光合产物分配动态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
7 |
米娜;张玉书;陈鹏狮;纪瑞鹏;蔡福;李荣平;王树森;;玉米农田蒸散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拟[J];生态学报;2010年03期 |
8 |
聂玮;夏玉米田化学和耕作结合的杂草防除研究[J];土壤肥料;1984年04期 |
9 |
晋凡生,萧复兴;中子水分仪在旱塬地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0年04期 |
10 |
苏立娟,侯琼,邓晓东;春小麦、春玉米农田灌溉日期预报模式的建立[J];内蒙古气象;2002年01期 |
11 |
孙海国,李卫,任图生,Francis J.Larney,C.Wayne Lindwall;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农田生态系统能流特点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5年02期 |
12 |
龚元石;;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13 |
刘运通;李玉娥;万运帆;高清竹;秦晓波;陈德立;;不同氮磷肥施用对春玉米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
14 |
史长丽;郭家选;梅旭荣;赵全胜;卢志光;;夏玉米农田表面温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15 |
蔡福;周广胜;李荣平;明惠青;;陆面过程模型对下垫面参数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
16 |
韩广轩;周广胜;许振柱;杨扬;刘景利;史奎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作用的空间异质性及其根系呼吸作用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
17 |
王洋;齐晓宁;刘兆永;李泽兴;;黑土区长期连作玉米农田土壤肥力变化及其评价——以德惠市为例[J];土壤;2008年03期 |
18 |
晋凡生,张宝林;旱塬地玉米农田免耕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00年04期 |
19 |
卜玉山,苗果园,周乃健,王建程,邵海林;秸秆与地膜覆盖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兼评回归等值线法的应用[J];土壤学报;2004年05期 |
20 |
黄坚雄;隋鹏;李媛媛;刘武仁;高旺盛;陈源泉;;吉林省玉米农田保护性耕作的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