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沙漠和积雪与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项目——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年02期 |
2 |
姜大膀,王式功,郎咸梅,董光荣,尚可政,杨德保;沙漠化扩展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沙漠;2001年04期 |
3 |
高学杰,罗勇,林万涛,赵宗慈,Filippo GIORGI;土地利用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英)[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4期 |
4 |
张凤廷;;IPCC第一工作组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价报告概要[J];新疆气象;1991年02期 |
5 |
符淙斌,王淑瑜,熊喆,冯锦明;亚洲区域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的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02期 |
6 |
姜大膀,王式功,郎咸梅,董光荣,尚可政,杨德保;沙区绿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沙漠;2003年01期 |
7 |
王体健;李树;刘丽;邓君俊;庄炳亮;;大气棕色云和区域气候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3期 |
8 |
钱永甫,张琼;球面网格全球模式中极点处理方法的探讨[J];大气科学;1999年02期 |
9 |
廉毅,高枞亭,任红玲,孙力,安刚,沈柏竹,丁立,张文哲;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J];气象学报;2001年06期 |
10 |
张广兴;何清;李娟;辛渝;;近40a来新疆极地类对流层顶温度变化的若干事实和突变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5年06期 |
11 |
M.I.Budyko;I.I.Borzenkova;G.V.Menzhulin;K.I.Selyakov;芳子;;区域性气候变化的预测[J];气象科技;1992年05期 |
12 |
陈明,符淙斌;区域和全球模式的嵌套技术及其长期积分试验[J];大气科学;2000年02期 |
13 |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黄荣辉,Filippo Giorgi;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Ⅰ:模式对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J];气象学报;2003年01期 |
14 |
丁一汇;李巧萍;董文杰;;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05年05期 |
15 |
牟长城;长白山落叶松和白桦-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演替规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
16 |
杨霞;赵逸舟;李圆圆;赵克明;;乌鲁木齐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J];干旱区地理;2009年06期 |
17 |
任宜勇;;日本气象厅改进全球预报模式[J];新疆气象;1990年08期 |
18 |
汤剑平;赵鸣;苏炳凯;;分辨率对区域气候极端事件模拟的影响[J];气象学报;2006年04期 |
19 |
孙卫国;程炳岩;;交叉小波变换在区域气候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4期 |
20 |
徐阳;谭东成;胡彩虹;;径流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