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部地区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摘要】:利用MODIS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分析了2001年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大值区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基础上运用MM5模式先模拟了中东部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晴空直接辐射强迫的大小和气候响应的时空变化特征,然后开展了光学厚度加倍后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敏感性实验研究,并选取6个不同的小区域,比较它们晴空地面气温响应的差异。得出:中国中东部地区各月晴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分布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吻合的很好,辐射强迫与光学厚度呈很好的指数对应关;地面温度响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季节变化特征。气溶胶光学厚度加倍后,晴空辐射强迫变化后的分布形式和case1时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各季变化的强度有所不同。平均而言,中东部地区晴空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以春季最大,case1时达-34.53W/m~2;case2时-59.25W/m~2;秋季最小,case1时达-20W/m~2,case2时达-34.18W/m~2。地面气温下降幅度以冬季最大,case1时达-0.65℃,case2时达-1.1℃;夏季最小,case1时达-0.09℃,case2时达-0.18℃。单次散射反照率改变后辐射强迫、地表短波辐射通量、地面温度和总云量变化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单次散射反照率改变后,模式顶辐射强迫都要小于地表短波辐射通量的变化。晴空时模式顶辐射强迫随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地表短波辐射通量的变化则随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增加,地面降温幅度也加强。模拟时详尽考虑气溶胶的类型及其辐射特性对于了解气溶胶辐射强迫和地面气温的响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
|
|
1 |
刘凤景,孙俊英,张廷军,程国栋;北极地区地面辐射量和云辐射强迫特征(英文)[J];冰川冻土;2000年04期 |
2 |
王喜红,石广玉;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的直接辐射强迫[J];高原气象;2001年03期 |
3 |
王喜红,石广玉;东亚地区云和地表反照率对硫酸盐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J];气象学报;2002年06期 |
4 |
吴涧;刘红年;王卫国;刘罡;;硫酸盐直接辐射强迫的在线与固定转化率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6期 |
5 |
石广玉;大气微量气体的辐射强迫与温室气候效应[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07期 |
6 |
于秀兰,石广玉;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的简化计算[J];高原气象;2001年03期 |
7 |
王喜红,石广玉,马晓燕;东亚地区对流层人为硫酸盐辐射强迫及其温度响应[J];大气科学;2002年06期 |
8 |
罗云峰,周秀骥,李维亮;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6期 |
9 |
杨树臣;高太长;刘磊;刘西川;;基于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的云辐射强迫研究方法[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2年02期 |
10 |
周秀骥,李维亮,罗云峰;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
11 |
黄晓璜;崔国民;华泽钊;徐家良;;用一维辐射传递方程计算二氧化碳的辐射强迫[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
12 |
高丽洁,王体健,徐永福,闵锦忠;中国硫酸盐气溶胶及其辐射强迫的模拟[J];高原气象;2004年05期 |
13 |
王宏,石广玉,T.Aoki,王标;2001年春季东亚-北太平洋地区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J];科学通报;2004年19期 |
14 |
刘玉芝;石广玉;赵剑琦;;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对云辐射强迫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7年03期 |
15 |
张华;彭杰;荆现文;JiangNan LI;;东亚地区云的垂直重叠特性及其对云辐射强迫的影响[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4期 |
16 |
田华,马建中,李维亮,刘洪利;中国中东部地区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3期 |
17 |
张华;马井会;郑有飞;;黑碳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分布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8年05期 |
18 |
陈勇航;白鸿涛;黄建平;邱学兴;亢燕铭;管晓丹;毛晓琴;;西北典型地域云对地气系统的辐射强迫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
19 |
胡荣明,石广玉;平流层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响应的水平二维分析[J];大气科学;1998年01期 |
20 |
张立盛,石广玉;相对湿度对气溶胶辐射特性和辐射强迫的影响[J];气象学报;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