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千年世界火山活动与我国旱涝分布的关系
【摘要】:本文讨论了近一千年世界火山活动与我国降水的关系。由于火山记录和降水资料的详尽程度不同,分两个时段进行了讨论。对于近五百年火山活动,主要着眼于火山喷发后降水的空间分布,来讨论火山活动与我国降水分布的关联。对于公元1000-1500年的火山活动,主要讨论火山喷发后我国东部六个区域的干湿指数状况。另外,还对一些火山喷发个例做了分析。
从《世界火山》一书中选取火山爆发指数VEI≥3的火山喷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00多座火山,847次喷发事件。按照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将全球划分为六个纬度带,整理出近一千年不同纬度带的火山喷发年表。
降水资料的整理。利用我国东部近500年1°×1°格点式降水量距平场的复原资料,划分出我国近500年降水分布型;公元1000-150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我国东部六个区域的干湿指数序列,插补得到了六组连续的干湿指数序列。
根据六个纬度区的火山喷发事件找出相应年份的降水分布型,采用时序叠加的方法,统计出火山喷发后几年我国的降水分布类型,分别讨论了不同强度(VEI≥5、VEI≥4、VEI≥3)、喷发时间(上半年、下半年)以及各纬度带的火山喷发对我国旱涝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火山活动与我国降水分布型的关联。由于火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样性,降水分布对火山活动的响应也存在很大差别。经过分析,一些火山活动与我国降水分布的联系较为紧密。喷发时间在上半年的火山,喷发当年就可能对我国的气候异常产生影响,其中以北半球中、高纬影响最显著,喷发当年我国华北地区易干旱,长江流域易多雨;通常,中、高纬的火山喷发前后降水型的变化较低纬明显。在火山喷发对我国降水分布型的影响中,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降水变化较明显。讨论了火山喷发对应的公元1000-1500年六区域干湿指数状况,可知北半球高纬喷发当年,1-4区偏干,而5区和6区多雨;北半球中、高纬喷发下一年,同样1-4区偏干,而5区和6区多雨。
最后,对火山喷发个例做了分析。讨论了我国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某些气候异常现象与火山活动的关系,认为长江中下游的连阴雨天气与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火山喷发事件有一定的联系。另外,对近五十年的几次大火山喷发事件进行了讨论,其中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对当年我国长江流域特大洪涝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喷发后我国年平均温度降低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