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地表反照率动态及其对陆—气通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荒漠草原是典型草原向荒漠过渡的一类草原,研究荒漠草原地表-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认识稀疏植被下垫面对大气的反馈作用,进而了解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地表反照率影响着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直接控制了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和大气之间的分配,是大气和陆面模式的重要参数。地表反照率取值的合理程度决定了数值模式计算中地面加热作用的准确程度。
本论文针对当前中尺度模式中陆面参数化方案对稀疏植被考虑的不足,以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以地表反照率为切入口,利用2008年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涡相关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动态及其参数化方案,探讨了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对地表-大气之间的感热和潜热等通量模拟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荒漠草原水、热通量的日动态呈单峰型曲线,与净辐射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峰值出现时间滞后净辐射峰值出现时间约1 h。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季节动态与净辐射基本一致,均受降水影响。感热通量受净辐射的影响明显,而潜热通量对降水的反应较敏感,且土壤含水量在潜热通量变化中起主要作用。发生较强降水时,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较小,在强降水之后如遇晴朗天气,则潜热通量较大。
(2)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地表反照率在晴天呈早晚高、正午前后低的U形变化特征,降水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将导致地表反照率减小,云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比较复杂。晴天地表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地表反照率趋于稳定。晴天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呈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指数或线性关系,两者共同解释了地表反照率变化的68%左右。据此,建立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晴天地表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与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双因子参数化方案。
(3)基于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双因子参数化方案的NOAH-LSM模式由于考虑了地表反照率的动态变化,提高了NOAH-LSM模式对反射太阳辐射和感热通量的模拟精度,但对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研究结果对区域气候及天气模式的开发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
|
1 |
杨满根;陈志彪;;利用NOAA/AVHRR数据估算福建省月平均地表反照率[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2 |
刘辉志;涂钢;董文杰;;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J];科学通报;2008年10期 |
3 |
张亚峰;王新平;潘颜霞;王正宁;虎瑞;;荒漠地区地表反照率与土壤湿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
4 |
张强,王胜,卫国安;西北地区戈壁局地陆面物理参数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
5 |
延昊,邓莲堂;利用遥感地表参数分析上海市的热岛效应及治理对策[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5期 |
6 |
张果;周广胜;阳伏林;;内蒙古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0年24期 |
7 |
李茂善;马耀明;仲雷;吕世华;;珠峰和曲宗站2005年4,5月近地辐射能收支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6期 |
8 |
李英;胡泽勇;;藏北高原地表反照率的初步研究[J];高原气象;2006年06期 |
9 |
林文鹏,陈金华,王长耀;福建沿海地区太阳辐射时空变化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0 |
张长春,王晓燕,崔亚莉,邵景力;黄河三角洲地表特征参数的遥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2期 |
11 |
韩秀珍,马建文,刘志丽,刘正军;沙尘源区AVHRR反照率时序变化与TSP的对比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05期 |
12 |
王胜;张强;岳平;曾剑;李宏宇;;黄土高原中部典型台塬区冬季微气象特征研究[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
13 |
肖瑶;赵林;李韧;姚济敏;孙琳婵;乔永平;焦克勤;;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10年03期 |
14 |
杨娟;陈洪滨;王开存;王振会;;利用MODIS卫星资料分析北京地区地表反照率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年05期 |
15 |
余予;李扬云;童应祥;田红;陈洪滨;;寿县地区小麦和水稻田地表反照率观测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6期 |
16 |
王鸽;;1982—2000年中国区域地表反照率时空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2010年01期 |
17 |
王艺;朱彬;刘煜;李维亮;;中国地区近10年地表反照率变化趋势[J];气象科技;2011年02期 |
18 |
王鸽;韩琳;姬光杰;;1982—1998年中国不同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原因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19 |
段民征,吕达仁,崔克俭,郝文强;利用云下阴影实现陆地上空气溶胶和地表反射率的同时反演——理论方法和模拟[J];遥感学报;2002年05期 |
20 |
冯超;古松;赵亮;徐世晓;周华坤;李英年;徐维新;吴力博;;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地表反照率特征[J];高原气象;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