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L4叶绿体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低温适应性的研究

王斌  
【摘要】: 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低温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海冰是极地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冰藻就是指生活在南极海冰、海冰边缘或海水中的一大类微藻。海冰中间存在大量网状的盐囊和盐通道,其中海水的盐度可以达到普通海水的3倍,甚至5倍。并且冰藻生活的冰层是一个低光照、寡营养和少气体交换的场所。每年南极的春夏季,海冰的融化时冰藻周围的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日积月累海冰的冻溶变化中,冰藻逐渐形成了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 正是冰藻这种特殊的生理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低温生物学的良好试验材料;此外,冰藻也是新型活性物质的潜在来源。为了更加合理的开发南极的低温藻类资源,从应用上丰富我国现有的微生物资源,从中开发出有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和产品,本文主要以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L4(南极衣藻L4)为材料,进行叶绿体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低温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以期为南极冰藻抗逆机理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所取得的主要结果概括于下。 1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对正常培养南极衣藻L4和低温胁迫下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极衣藻L4的主要特点为:细胞壁较厚,无鞭毛端存在着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淀粉颗粒,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大量的黑色颗粒物质。南极衣藻L4的叶绿体并不是简单“杯状”,而是以类囊体片层的形式分布在除细胞核区域的整个细胞中,细胞器之间以及淀粉颗粒之间都是类囊体片层结构。海水成冰胁迫后线粒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能够使南极衣藻L4在低温下正常的能量供应,保证其正常代谢。而类囊体片层模糊,扭曲,膨大。采用蔗糖梯度法分离制备的南极衣藻L4叶绿体纯度和得率都很高。 2以正常培养的南极衣藻L4作为对照,通过比较低温胁迫过程中类囊体膜色素、类脂、脂肪酸和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成分对南极衣藻L4低温海水成冰环境适应性的作用:(1)富含叶绿素b的集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对于南极衣藻L4产生低温适应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叶黄素通过参与低温下植物光合机构中过剩光能的耗散,并且增强膜流动性也对南极衣藻L4低温适应性有着很好的效果。(2)MGDG能够在低温弱光的环境下维持类囊体膜特殊结构的稳定;十八碳-9,12,15-三烯酸不仅维持类囊体膜的流动性,还可以促进重新合成的D1蛋白装配到PSⅡ反应中心的速率;反式十六碳-3-烯酸能够降低“高熔点”PG的含量,促进LHCⅡ解聚。(3)完整PSⅠ复合物、ATP合成酶、细胞色素b6f复合物和RuBP羧化酶在低温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LHCⅡ在PSⅡ蛋白复合物上结合的紧密程度会影响南极衣藻L4对于低温弱光环境的适应性;LHCⅡ结构的变化即LHCⅡ寡聚体解聚,是低温适应性的重要保障。 3通过研究低温胁迫对南极衣藻L4类囊体膜流动性、损伤性和功能的影响,发现:南极衣藻L4通过膜成分的改变来维持其类囊体膜的流动性,以适应低温海水结冰的环境;总体上胁迫期间类囊体膜受到的伤害不大,脂氧合酶活性上升幅度很小,并且很快出现活性下降的趋势,说明南极衣藻L4体内有充分的应激机制,来抵御低温海水成冰胁迫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SOD酶是保持类囊体膜不受伤害的关键酶;南极衣藻L4类囊体膜希尔反应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在胁迫过程中先下降再上升;在海冰环境中,南极衣藻L4类囊体膜H+-ATPase的活性明显增强,从而保障有效的光合磷酸化反应。 对南极衣藻L4进行低温胁迫,从藻体形态结构、类囊体膜生化成分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分析了南极衣藻L4对低温环境适应性的机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仁;孙文涛;邢月华;安景文;;春玉米穗位叶叶绿体超微结构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响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3期
2 徐志文;郭万柱;朱玲;徐凯;王印;王小玉;;PRV基因缺失株在体外细胞中增殖的超微结构[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8期
3 李秀敏;任国栋;王新谱;;中华豆芫菁的触角感器与类型分布[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林青;周佩珍;张正东;;光诱导淀粉质体向叶绿体转化过程中光合特性的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01期
5 祝建;于洋;;拟南芥叶柄细胞脱分化与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朱启忠;;蛋白质导向类囊体腔[J];生命的化学;1992年04期
7 梅镇安,容寿榆,孟滨申,冯蕴深;小麦幼苗叶绿体中锰的EPR谱的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1986年01期
8 杨丹慧;许春辉;王可玢;戴云玲;;镉离子对菠菜叶绿体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及激发能分配的影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0年03期
9 叶济宇,唐崇钦,钱露萍;类囊体膜的能化状态与光合磷酸化反应活化能的关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1年04期
10 张正东;马桂芝;李良璧;翟小京;周佩珍;;Mg~(+2)预处理菠菜叶绿体对抗胰蛋白酶的保护效应[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4年02期
11 陈玉银,洪健,须海荣,童启庆;茶树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光合速率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年S1期
12 殷宏章,沈允钢;光合作用研究的进展[J];自然杂志;1979年04期
13 刘应迪;超微结构在藻类系统分类中的作用[J];植物学通报;1990年04期
14 王国强;;叶-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J];生命世界;1979年04期
15 蔡剑萍;肖建平;李淑俊;;磷脂氧化对菠菜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年02期
16 卫瑾;童本仙;杜子云;;钒酸钠对叶绿体ATP酶和光合功能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05期
17 龚明;刘友良;;稻苗低温下叶片、幼根的细胞学反应[J];上海农业学报;1988年04期
18 苏小静,汪沛洪;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机理的研究——Ⅰ 返白阶段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19 陈健辉;李荣华;郭培国;夏岩石;田长恩;缪绅裕;;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性大麦品种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J];植物学报;2011年01期
20 汤泽生;王祖秀;;黄化型大麦的系列研究 Ⅰ南黄大麦的发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洪军;张晶;邓丽娜;高荣孚;;瞬时脉冲光调控脱黄化叶绿体发育的超微结构[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王美琪;王伟君;高小彦;;光和暗条件培养的眼虫藻(Euglena gracilis)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2年
3 董慧;魏家绵;;叶绿体ATP合酶ε亚基47位定点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苏杏满;宋俊芬;贾金华;应国华;李淑英;;子宫体腺癌的超微结构[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2年
5 赖晃文;赖声礼;杨传红;冼江;武婕;江悦华;;毫米波辐射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倪张林;魏家绵;;N端缺失对叶绿体ATP合酶γ亚基功能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程坤;崔磊;杨丽梅;方智远;刘玉梅;庄木;张扬勇;;甘蓝几个材料的光合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仁雷;华春;;盐胁迫对水稻叶绿体超显微结构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王斌;郑洲;缪锦来;李光友;;南极冰藻类囊体膜光系统研究进展[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于杰;施定基;宋东辉;王昌禄;;蓝藻与真核藻、高等植物叶绿体细胞色素b_6/f 和ATP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光锋;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L4的逆境适应性及其抗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申屠形超;独特表型簇状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的超微结构和疾病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浙江大学;2005年
3 高克祥;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irale, Stagonospora sp.与病原菌、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陈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异位灶影响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余江;大型海藻龙须菜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初探[D];暨南大学;2008年
6 董英伟;辣椒辣素镇痛作用及安全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李宏庆;地黄属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靳红;兔圆小囊在抗原刺激下脑肠肽类物质及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观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龚骏;青岛沿海管口目纤毛虫的分类学研究及科属级阶元的系统修订[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郭鹏;广义竹叶青蛇属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蛇亚目:蝮亚科)[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南极衣藻Chlamydomonas sp. L4叶绿体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低温适应性的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2 刁艳;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番茄幼苗生理指标及膜伤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王戈戎;喜树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的细胞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申薇;妊娠期铅接触对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及硒拮抗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5 张玉荣;低温胁迫对枇杷幼苗地下部与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王丽娜;水分胁迫对扁桃砧木生理生化、矿质元素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7 丁健;罗格列酮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超微结构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8 喻亮;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的生理特性及耐草甘膦的生化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陈永霞;西南区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生产性能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李猛;实验性脑积水脑室周围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 丛玉隆;机器视觉识别 形态学检验新趋向[N];健康报;2010年
2 顾定槐;站在先进材料研发前沿[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辛雨;光合作用机理研究有望突破[N];中国环境报;2002年
4 记者 钱铮;纳米半导体将成现实?[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理事 杨康民;如何做好桂花品种形态学调查[N];中国花卉报;2005年
6 蒙一纯;李澎涛;贲长恩;中医形态学研究呼唤与时俱进[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郑心雨;绿色与光合作用研究任重道远[N];中国特产报;2002年
8 李斯颖;民间叙事形态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马琏 李包罗;SNOMED CT的构成与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肖莉;加快生物高科技产业化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