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兰州台阵勘测数据处理与台阵设计
【摘要】: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于1996年9月10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CTBT议定书附件1列出了国际监测系统(IMS)中构成基本网络的全球50个地震台站(阵)的清单,其中包括我国兰州台阵(PS13)。中国是CTBT缔约国之一,根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建立IMS的计划,经我国有关部委批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兰州台阵建设项目的法人和总承建单位。1999年8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台阵建设技术实施组经过实地考察,从几个候选阵址中选中兰州地震台西南方向18km的大尖山作为IMS兰州台阵阵址,在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支持下,投入了8套地震仪器以同心圆分布和直线分布方式在兰州大尖山阵址对18个测点进行了为期18天的野外观测,取得了约3GB的地震数据。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台阵勘测数据处理与台阵设计。
CTBTO规定IMS台阵应配置9台短周期垂直向地震仪加一台宽频带地震仪。为了达到全方位均匀监测的目的,IMS台阵最实用的设计,通常采取同心圆布局方案,即在内环和外环分别基本等距地部署3个和5个子台,还有一个则落在圆心上。两个圆上的子台应避免放射状排列方式。根据这种设计方式,兰州台阵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各测点间地震信号的最大相干性和噪声的最小相干性的原则来确定两个同心圆的半径。
为了检验台阵阵址的背景噪声是否达到了IMS规定的标准和分析各测点背景噪声的变化规律,采用了Welch平均周期图法(P.D.Welch,1967)对台阵阵址各测点的噪声功率谱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对各测点的噪声均方根值做了计算,结果表明台阵的背景噪声达到了IMS要求的标准(即在5Hz处噪声功率谱要小于-135dB),多数测点的噪声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这与大尖山顶的TV发射塔有关。为了求解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必须计算分析各测点对之间的噪声相干性和信号相干性。传统的相关分析是计算各测点对间信号与噪声的相关值曲线并找出信噪比最大的距离值作为台阵的半径距离。作者对比了各测点对之间的噪声和信号的相干函数并找出了信噪比最大的距离值,结合传统的相关值曲线理论得出了兰州台阵内外圆的半径分别为380m和1500-1750m。结果证明,只要台阵各勘址子台能够组合出较连续的距离值,则利用相干函数所求得的半径将更加精确。相干函数方法早有人提出(Ota Kulhanek,1973),但没有人利用它作为测定台阵半径的依据。
作者根据勘址数据处理结果(内外圆半径)对18个测点进行了筛选,得到了初步符合要求的9个测点作为初选台阵。此外还计算了该台阵的台阵响应,发
现台阵响应的主瓣高而尖;旁瓣很小,这歪姐钮远宣腔挝踏数公镀壁韶逼上拢唆
精确啻应:有关此台阵的检测能力,只能给出一个粗略的估计,因为评价一个台
阵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需要获得为期一年的观测资料,才能给出一年内噪声
场变化的相关值曲线,最终给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台阵检测能力。
论文可对兰州台阵的建设提供参考,对今后中国用国产地震仪器进行台阵
设计提供了勘测数据处理软件和经验。
|
|
|
|
1 |
郝春月,郑重,周公威;兰州台阵勘址测点相关值曲线的计算分析与初选台阵评估[J];地震学报;2003年06期 |
2 |
张淑珍;虞国平;秦满忠;白耀明;杨宏静;焦旭霞;;兰州台阵数据实时传输系统[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年04期 |
3 |
郝春月,牟磊育,马牧军,郑重,周公威;兰州台阵勘址测点均方根值的计算与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3年05期 |
4 |
沈旭章;梅秀苹;张淑珍;秦满中;;兰州台阵响应函数及不同方位小地震事件FK分析结果[J];西北地震学报;2010年01期 |
5 |
郝春月,郑重,牟磊育;兰州台阵勘址测点对相干函数的计算与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2年04期 |
6 |
孟存喜,刘和贵,宫燕生;勘测数据自动采集及子系统接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铁路航测;1998年01期 |
7 |
唐柏林;郭明珠;王吉焕;;二滩水电站拱坝强震台阵介绍[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3期 |
8 |
朱元清,佟玉霞,宋俊高;上海地震台阵的设计方法[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2年02期 |
9 |
陈于;薛重生;程新文;陈性义;刘江平;;GPS-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地震勘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6年05期 |
10 |
阳凡林;李家彪;吴自银;金翔龙;初凤友;;浅水多波束勘测数据精细处理方法[J];测绘学报;2008年04期 |
11 |
郝春月;郑重;郭燕平;周公威;张爽;;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和IMS/PS台阵的监测定位能力评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2期 |
12 |
王娟;邱宏茂;张波;刘俊民;王晓明;王洪;卢远镭;许进;李健;崔甲甲;;兰州和海拉尔核查地震台阵慢度和方位角校正方法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0年04期 |
13 |
郝春月;郑重;;信号相关性方法在西藏那曲台阵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地震;2006年01期 |
14 |
屠永坤;龙伟江;;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测数据差异情况分析及处理建议[J];浙江国土资源;2011年10期 |
15 |
;科技要闻[J];科技传播;2011年01期 |
16 |
Dave Monk;莫增敏;;地震采集中的陷阱[J];国外油气勘探;2000年04期 |
17 |
吴自银,金翔龙,郑玉龙,李家彪,余平;多波束测深边缘波束误差的综合校正[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4期 |
18 |
郝春月;边银菊;;地震台阵、台阵地震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9期 |
19 |
曾钱帮,刘大安,张菊明,潘炜;浅谈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3期 |
20 |
黄汉平;;浅谈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J];四川建材;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