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

贺传松  
【摘要】: 滇西地区以其独特的构造环境,成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火山活动的成因、监测与预报则是国际减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宽频带地震资料的接收函数反演能够为滇西地区和火山地区的深部结构研究提供高分辨的信息。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收集了滇西地区和五大连池以及腾冲火山区远震波形数据,开展了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研究,揭示出滇西地区以及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深部结构方面的一些重要地学特征,并探讨了相关的地球动力学问题。 本文详细阐述了接收函数方法及非线性反演的研究进展以及相邻算法的基本理论。对不同噪声背景下的合成接收函数采用相邻算法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相邻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在噪音背景较大的情况下,算法仍能分辨出一些主要的速度结构,并能反映S波速度结构的整体轮廓。相邻算法具有全局搜索,提取健全模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这一非线性反演方法应用于滇西及五大连池与腾冲火山区的深部结构研究,得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果。 五大连池火山区接收函数的反演结果表明:五大连池火山区下部存在广泛分布的低速结构,厚度大约在15—22km的深度范围内,S波速度在2.5~3.0km/s范围之间。低速体沿北北东向构造线性排列,与该火山区的构造格局基本吻合。个别埋藏深度较浅的低速结构可能是上次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原火山口固结,阻塞了岩浆上涌的原始通道,下部岩浆寻找新的上涌通道而形成更浅部的岩浆囊。地震活动与低速体的存在部位具有对应关系。 腾冲火山区接收函数的反演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的形成与活动明显受到区域构造环境的影响,特别是NE向大盈江断裂的影响。在此构造南侧10~20km的深度范围内S波为低速层,速度在2.5km/s左右。总体上看在大盈江断裂以南,台站下方的S波低速结构的深度范围基本一致,在该断裂的北部,台站下方的S波低速结构并不明显,这说明低速结构受到构造的阻控作用。 由于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所处的构造背景有较大的差别,深部结构即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腾冲火山区S波低速体埋藏比较浅,一般在10~20km的深度范围内;五大连池火山区则相对较深,一般在15~25km的深度范围内。(2)腾冲火山区的莫霍界面与五大连池火山区的莫霍界面的埋藏深度有一定的差异,壳幔界限不十分清楚。(3)腾冲火山区较浅的低速结构在4~12km之间;五大连池火山区较浅的低速体在5~25km之间。(4)腾冲火山区的横向速度结构变化比五大连池火山区更为显著。(5)两个火山区的深部结构均与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的关系。(6)两个火山区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低速结构表明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具有活动火山的深部结构特征,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滇西地区接收函数反演的结果支持了滇西地区S波速度整体偏低、地壳厚度由北向南渐次变薄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攀西构造带上地幔隆起、地壳减薄的地震 学证据。揭示出横跨怒江、红河和小江断裂地壳厚度发生显著变化这一重要的地 学现象。总体上看,怒江西侧的地壳厚度明显小于东侧,这表明怒江断裂可能是 一条重要的缝合线。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两侧地壳厚度呈现急剧减薄的特征,在 断裂处或附近地壳最厚,这表明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两侧的块体呈断块碰撞接触 关系。研究还揭示出一个有待进一步证实的观测事实,洱源台可能属于二该L褶皱 系,因为洱源台和云龙台地壳中的S波速度结构非常相似,如果这一认识成一立的 话,那末,浪西地区所表现出空间上由西向东规律分布的造山带一缝合线、造山 带一碰撞带,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滇西地区大陆动力学的时空演化过程,值得进 一步的深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贺传松,王椿镛,吴建平;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接收函数反演[J];地震学报;2003年02期
2 杜建国,李圣强,赵谊,任锦章,孙如波,端木合顺;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3 高清武,李霓;腾冲和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论评;1999年04期
4 杜建国,李圣强,刘连柱,任锦章,赵谊,孙如波,端木合顺;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1999年02期
5 高清武;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J];地震地质;1992年03期
6 贺传松,王椿镛,吴建平;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J];地震学报;2004年03期
7 赵谊;冯德益;;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J];东北地震研究;1993年01期
8 潘虹;方振兴;吴婧;王希英;;五大连池火山区天然矿泉水源古菌分布规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年16期
9 高亮;杨选;;五大连池火山区地震体波Q值特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年05期
10 孙如波,杜建国;五大连池火山区水文地球化学背景[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年03期
11 史延升;杜红艳;刘永顺;;五大连池冷矿泉水资源的利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2 潘林;五大连池火山区几种重要的野生百合科Liliaceae经济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利用[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3 赵文斌;郭正府;刘嘉麒;张茂亮;孙玉涛;雷鸣;马琳;李菊景;;中国东北新生代火山区CO_2释放规模与成因[J];岩石学报;2021年04期
14 陈洪洲,高峰,吴雪娟;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名考[J];中国地震;2003年02期
15 胥颐;钟大赉;刘建华;;滇西地区壳幔解耦与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的深部构造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3期
16 王光明;付虹;孔德育;李永莉;;小滇西地区M≥5地震前b值时空变化特征[J];地震研究;2020年02期
17 杨姣;;滇西地区乡土民居建造形式变迁研究[J];城市建筑;2020年09期
18 ;滇西青年创业学院[J];全球商业经典;2021年03期
19 陈朝晖;;“滇西地区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研讨会举行[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年12期
20 张怀渝;澜沧江开发与滇西地区的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石伟;李永生;吴海军;周晨;张思萌;马龙辰;;五大连池火山区地温异常特征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20年
2 潘玉林;孙茹波;;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地球化学研究[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贺传松;王椿镛;吴建平;;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贺传松;王椿镛;吴庆举;吴建平;王喜珍;;用接收函数震相走时研究滇西地区泊松比[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贺传松;王椿镛;吴建平;;腾冲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反演及腾冲火山区和五大连池火山区深部结构的对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潘宗栋;侯贺晟;周建波;符伟;黄始琪;安栋召;杨(王晋);国瑞;张兴洲;;多宝山集矿区深部结构及区域成矿背景的新认识:来自深地震反射剖面的证据[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十:造山带深部结构、过程与动力学、专题十一: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专题十二:中央造山系构造过程及其资源能源效应[C];2020年
7 黄海波;黎雨晗;丘学林;龙根元;;中沙环礁海域岩浆活动及其深部结构[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3:海洋地球物理[C];2019年
8 罗愫;于常青;刘江平;;以电性剖面分析研究滇西三江构造带深部结构特征[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31: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专题32:地震大地测量学、专题33: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C];2019年
9 田有;赵大鹏;刘财;冯晅;柳云龙;;长白山火山深部结构特征及其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大会报告(二)[C];2014年
10 王卫民;姚振兴;;用转换函数方法研究台湾地区三维深部结构[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11 杨婷;吴建平;房立华;王长在;;滇西地区P波速度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12 战晓妮;李瑞强;;滇西地区市县“多规合一”工作特点与编制思路——以大理州永平县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C];2017年
13 王夫运;张先康;;川西南地区深部结构构造研究的讨论[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4 郝天珧;徐亚;胥颐;SuhMancheol;刘建华;戴明刚;李志伟;;对黄海-东海研究区深部结构的一些新认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5 邹长桥;贺日政;段永红;;羌塘中央隆起带深部结构及构造特征[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4: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论文集[C];2014年
16 郝天珧;胥颐;徐亚;刘建华;戴明刚;李志伟;;对黄海—东海研究区深部结构的一些新认识[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7 吴国斌;刘伟;舒鸿燚;张旭;;滇西地区铁路工程主要工程地质问题[A];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18 龚辰;李秋生;叶卓;李文辉;张洪双;;用接收函数方法探测华北北部深部结构[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5:中亚-兴蒙造山带论文集[C];2014年
19 胥颐;钟大赉;刘建华;;滇西地区壳幔解耦与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的深部构造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3年
20 陈凌;程骋;危自根;;华北克拉通边界带区域深部结构的特征差异性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传松;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肖卓;青藏高原深部结构的地震学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马正婧;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区玄武岩物理风化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滕刚;五大连池火山区区域水环境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泽民;五大连池火山区微震检测与岩浆作用[D];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2021年
4 徐慧;滇西地区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变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黄璟;滇西地区三维速度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刘泽铖;滇西地区畜禽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D];大理大学;2017年
7 赵建军;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滇西地区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8 杨旭;地震到时自动拾取与三维定位及其在腾冲火山区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9年
9 陈思文;滇西地区云县一宁蒗剖面二维速度结构与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王有为;基于PMV改善的滇西地区太阳能供热系统控制研究[D];大理大学;2021年
11 冯杨洋;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与地震特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王德华;加快滇西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N];云南政协报;2021年
2 记者 郭薇娜 特约通讯员 张伟明 通讯员 郭婧;昆楚大铁路成为助推滇西地区发展新引擎[N];人民铁道;2018年
3 本记;腾冲火山热海获“中国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N];保山日报;2019年
4 ;脑溢血致残率高[N];保健时报;2004年
5 龚祖金 贾云巍;腾冲火山地质博物馆开馆[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