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滇西南怒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

李光涛  
【摘要】: 活动断裂是现代构造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现今或最新地质时期地壳变形和运动特点。对活动断裂的活动时代、运动特征、滑动速率、断裂的分段及其长度与同震位移等问题基本定量参数的的研究,是认识现代岩石圈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变形的重要窗口。 滇西怒江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条大型陆内走滑断裂带,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怒江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揭示青藏高原东向挤出或逃逸过程的运动形式和机制,反演印度和欧亚大陆相互作用过程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滇西怒江断裂带南段发育的断陷盆地为研究重点,以活动断裂的发现为线索,着重以控盆断裂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地貌现象,来研究怒江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问题。进而来揭示它们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出和印支块体向东南逃逸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滇西境内怒江断裂带在道街北分为东西两支:怒江东支断裂和怒江西支断裂。西支断裂在11~14Ma时由于受到印支块体的东南逃逸所引起的块体旋转作用,在断裂尾端发生弯曲并造成构造转换,走向由近南北向转为南西向,并延伸至缅甸,形成现今人们通常认为的龙陵-瑞丽断裂带,同时使得高黎贡山脉的山体两侧发育伸展构造,造成山体高度的下降。该区的伸展构造作用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发展的趋势。东支基本保持原有延伸方向,向南延伸与畹町断裂交汇。 2、研究区处于滇西南块体顺时针旋转的内部,根据对该区域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认为滇西南大部分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以SN向挤压、EW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以走滑型为主。应力场方向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通过对怒江东支断裂的活动性的研究,发现由东支断裂控制影响的道街盆地和镇安盆地在晚更新世以来具有活动的迹象。从怒江流域道街段河流阶地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区自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为2.43mm/a。而通过对东支断裂其它段的研究,认为它的主要活动时代在早-中更新世时期。块体的顺时针旋转对怒江断裂带局部部位具有影响。 4、怒江西支断裂带北东走向段由于受到块体的旋转作用,断裂性质由右旋走滑转为左旋走滑,以协调块体的顺时针旋转。 5、通过研究,认为怒江西支断裂北东走向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以来。该段活动时代比怒江断裂带近南北走向段的活动时代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晓东,王广兰;小秦岭金矿田507脉成矿期内构造活动及矿体定位关系[J];河南地质;1997年03期
2 于国新;;咸阳地裂缝成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3期
3 王孔伟;张帆;林东成;;汤原断陷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6期
4 雷怀玉;王红岩;赵群;;超饱和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及模拟试验[J];油气井测试;2009年05期
5 陈勤五;某区地洼构造活动与铀的成矿[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0年01期
6 王青海,张帆;依~舒地堑汤原断陷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关系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7 史兴民,杨景春;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3期
8 陈顺云,刘力强,马胜利,马瑾;构造活动模式变化对b值影响的实验研究[J];地震学报;2005年03期
9 陈顺云;刘培洵;刘力强;马瑾;陈国强;;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小波分析及其在现今构造活动研究中的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10 崔卫国;穆桂金;文倩;岳健;;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化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11 贺明静,胡孟春,吕莲;渭河盆地东南部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与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1987年03期
12 邓清禄,王学平;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与构造活动的关系[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13 赵建军;钟李彬;;松潘台拱背氡值资料变化分析[J];四川地震;2009年03期
14 桂东旭;陈艳;陈果;赵勋;李庆;黄世伟;;江绍断裂带活动性及其油气成藏响应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15 高名修;;地震构造活动势态追踪——一条可能实现地震预报的途径[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9期
16 李祖光;;福建构造地貌发育机制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17 文琼英;张川波;尹进垠;;沉积盆地同沉积构造活动的沉积记录[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88年02期
18 李建彪;初论构造-地表过程-气候耦合系统[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3期
19 张四昌;大地震与共轭性构造活动[J];地震地质;1979年03期
20 李德清;广西晚泥盆世沉积建造与构造活动[J];南方国土资源;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召杰;张志诚;王驹;陈伟明;;北山候选区构造活动性评价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志华;苏生瑞;王北颖;张传林;;从新全球动力学理论探讨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及地质环境的形成机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范雪芳;王吉易;;水氡正常和异常动态的特征研究[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德民;;东昆仑东段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分析[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冯德益;聂永安;郭瑞芝;吴国有;;构造活动波的进一步研究[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6 李延兴;胡新康;郭良迁;张中伏;;亚太地区的构造活动与变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曹豪杰;谭正中;吴烈勤;;粤北花岗岩体内构造活动划分及其伴随的脉体活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8 白登海;;地球圈层结构中构造活动传递机制的塑性波理论[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钱生华;;构造活动迁移的动力机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蔺厚瑜;于崇波;;板石沟铁矿上青矿区6矿组断裂构造规律[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2 杨建军;关中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谢力华;滇西澜沧江岩浆—变质—构造活动带铜(金)多金属找矿远景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4 林铁锋;松辽盆地晚期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文军;用余震序列的数字地震资料对卢龙地区活动构造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邓军;胶东西北部构造体系及其对金矿分布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7 李行船;油气运移动力学及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8 马未宇;基于NCEP卫星红外增温异常与天体引潮力的地震短临预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岳石;粤西河台金矿区构造与成岩成矿关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10 乔德武;河北寿王坟铜矿地区构造体系与矿液运移和铜铁矿分布的关系[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诗笛;超高频构造活动观测仪的系统集成与观测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2 李利波;基于ASTER-GDEM渭河中上游流域的地貌量化分析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3 杨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作用与构造变动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6年
4 马文忠;阿尔金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记录的构造意义[D];兰州大学;2007年
5 李国良;岩石受力过程多种物理场耦合关系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6 安海波;华北平原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吕学菊;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结构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性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8 张荣斗;基于GPS的四川地区地壳形变分析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吴森;黄河上游流域地形特征及构造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10 张进富;大巴山冲褶带及前陆构造活动与流体运移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晓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记者  徐蕴海;虎丘申报双遗产启动[N];苏州日报;2005年
3 王正端;昆明封停255眼水井[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举行揭碑仪式[N];楚雄日报(汉);2005年
5 本报记者  朱广菁;陈章立:印尼地震伤亡严重三大原因[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团委书记 宋占印;发挥优势 展示共青团作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7 三石;要全面认知西部灾情[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汤慧霞;地震与古文明的兴衰[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邢光福;南京隧道桥梁为何坍塌 原来是隐伏断裂带作怪[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武卫政;“大洋一号”:大西洋之旅近尾声[N];人民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