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锶原子的激光冷却和囚禁

王强  
【摘要】: 基于激光冷却和囚禁的铯原子喷泉钟是目前准确度最高的时间频率基准,其频率不确定度已经进入10-16量级。而激光冷却中性原子或单离子光钟有潜力实现10-18的量级,比目前最好的喷泉钟高100倍以上。2006年第17届CCTF会议将锶原子的5s21S1-5s5p3P0作为时间频率的次级秒定义之一。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代替铯原子频率标准成为更加先进的时间频率秒定义。 锶原子的冷却和囚禁是锶光钟研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实验中,用锶原子单重态1S0-1P1的跃迁作为初级冷却,跃迁线宽约32 MHz,所对应激光为波长461nm的蓝光。利用原子的激光冷却和囚禁技术,用自旋翻转型塞曼减速器成功将大量锶原子从速度400 m/s以上冷却到速度50 m/s以下,并用磁光阱囚禁了锶原子,形成蓝MOT原子团。再加入二维准直、重泵浦激光后MOT中囚禁的原子数有10倍以上的增加。经过实验测量得到蓝MOT中的原子寿命为355 ms,原子数为108,温度为2-3mK。在461 nm激光冷却和囚禁的基础上,成功实现锶原子689 nm激光的红冷却,形成红MOT,并用吸收成像法拍照;初步估计原子从蓝MOT向红MOT的转移效率为20%;用荧光的飞行时间图像法初步测量红MOT原子团的温度为18μK。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鹏飞;许忻平;张海潮;周善钰;王育竹;;紫外光诱导原子脱附技术在单腔磁阱装载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2 蒋蔚;孙羽;程存峰;成国胜;潘虎;卢征天;胡水明;;激光冷却囚禁亚稳态氪原子同位素[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王义遒,李义民,甘建华,陈徐宗,杨东海,刘海峰;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的研究在北京大学的进展[J];量子光学学报;1996年03期
4 王义遒;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的方法——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J];物理;1998年03期
5 孙广;张晓变;;激光冷却技术及其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应用[J];天中学刊;2010年05期
6 李光炬;;激光冷却[J];大自然探索;1990年03期
7 王育竹;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创新──关于中国诺贝尔奖的思考[J];世界科学;2000年12期
8 王育竹;利用光频移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中国激光;1981年02期
9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磁光阱特性及冷原子集合行为的实验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1998年03期
10 张刚,胡必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评介[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11 郭奕玲;;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J];物理通报;1998年01期
12 王育竹;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物理;1990年11期
13 高克林,朱熙文;单离子囚禁和冷却的研究进展[J];物理;1997年11期
14 李长新;激光制冷[J];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08期
15 王玉珠;利用“交流斯塔克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中国激光;1980年Z1期
16 王育竹;利用“交流斯塔克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科学通报;1980年09期
17 朱彤文;;激光:操纵你的无影手[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2年02期
18 孙海生;印建平;;固体材料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的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7年01期
19 王渝生;;美国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激光冷却捕捉原子”[J];科技导报;2009年01期
20 谢旻,凌琳,杨国建;非简并Λ型三能级原子的速度选择相干布居俘获[J];物理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民;张天才;杨炜东;刘海峰;谢常德;彭墀;;采用磁光阱技术直接在超高真空铯原子汽室中实现铯原子的激光冷却与俘获[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2 王军民;闫树斌;耿涛;李刚;张玉驰;张天才;彭堃墀;;铯原子双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输运:从推载到导引[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王军民;闫树斌;耿涛;张天才;彭堃墀;;铯原子双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输运:从推载到导引(特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振霞;印建平;;激光冷却分子跃迁参数的理论计算[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5 杨威;孙大立;周林;王谨;詹明生;;锂原子激光冷却实验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徐信业;王文丽;蒋海灵;李国辉;周庆红;陈林芳;叶捷;周志红;蔡寅;唐海瑶;周敏;;镱原子的激光多级冷却[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陈伟亮;李天初;林平卫;;NIM4#钟冷却光系统的改善[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8 王晓佳;冯焱颖;薛洪波;周兆英;;基于不平衡磁光阱技术制备连续型冷原子束[A];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少凯;王强;林百科;王民明;方占军;;461nm激光冷却锶原子实验研究[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汶伟强;马新文;张大成;钱东斌;徐瑚珊;;CSRe上激光冷却高电荷态离子束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辉;应用于光钟的镱原子激光冷却和囚禁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保东;阶梯型铯原子系统中双共振光抽运光谱及双色磁光阱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王彦华;铯原子相干光谱及铯原子在磁光阱和三维近共振光学晶格中的装载与俘获[D];山西大学;2007年
4 程存峰;激光冷却原子阱方法检测痕量稀有气体同位素[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王继成;Rb冷原子在磁光阱和磁阱中的碰撞截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涛;铯原子磁光阱及光学偶极俘获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韩顺利;拉曼脉冲型原子干涉仪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力;量子微腔中冷原子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陈海霞;~(87)Rb-~(40)K玻色费米混和气体量子简并的实现[D];山西大学;2009年
10 刘洋;冷原子体系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锶原子的激光冷却和囚禁[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王靖斌;锶光钟磁场的分析、制作与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1年
3 王奎龙;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过程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马征;量子信息应用中的磁光阱及其时序控制系统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焦晓光;刀口法测量铬原子光刻中激光冷却温度[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卢佳佳;铯原子磁光阱及光抽运光谱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王心亮;用于~(87)Sr冷原子光晶格钟原子冷却装置的塞曼减速器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张利军;冷却光关断时间对原子内态制备影响的观察[D];山西大学;2011年
9 马杰;原子冷却及量子相干导致的双光子吸收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校金涛;多能级原子系统中EIT效应及原子冷却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立冬;我国研制成铯原子喷泉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2 记者  张筱欣 通讯员  卢敬叁;时间频率基准600万年不差1秒[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3 原国锋;600万年不差1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 李元卿;“诺奖”灵感得益于上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杨蕾;我国时间频率基准600万年不差1秒[N];中国质量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何健;量子光学的春天[N];江苏科技报;2005年
7 杨蕾;我国全球卫星导航将用自主时间基准[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吕贤如;我国自主研制成功铯原子喷泉钟[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毛黎;激光技术可冷却物体接近绝对零度[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李天初:永不停止的追赶[N];中国质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