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中地貌晕渲实现技术的研究
【摘要】:
在自然环境中,地貌是一项最基本的要素,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通称。如何将这种起伏不平的地貌形态表现在平面的地图上,是地图学里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制图专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写景法、晕滃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等表示地貌的方法。其中晕渲法以其直观、形象、艺术性强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系统阐述了地貌晕渲法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研究了地貌晕渲的相关理论及模型基础,包括光照模型和颜色模型,并对地貌晕渲的数据支撑—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论文研究使用的SRTM数据进行了分析。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数字地貌晕渲制作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晕渲图制作效果的因素,给出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效果图,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调整晕渲效果的方法,阐述了彩色晕渲及叠加其他要素时晕渲的注意事项。针对文中研究的技术方法,结合图集制作项目的制图实践,给出了不同的制作实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满足图集制作对晕渲效果的要求。然后本文根据制图实践,讨论了不同软件(包括GIS软件及图形软件)中地貌晕渲的实现。
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晕渲技术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及展望。
|
|
|
|
1 |
李少梅,孙群,阚映红;计算机地貌晕渲的方法和实践[J];测绘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2 |
李雪冬,杜清运;基于立体视觉的地貌晕渲表达方法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04年04期 |
3 |
曹纯贫;数字地貌晕渲中若干参数的设置[J];测绘通报;2003年05期 |
4 |
胡静妍,李霖,李雄科;基于DirectX的地貌晕渲实现机制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4期 |
5 |
马晨燕,祝国瑞,邱陟高;基于DEM的地貌晕渲地图的研制——以“深圳市挂图”为例[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年05期 |
6 |
李少梅,孙群;数字制图中地貌晕渲技术的发展现状[J];测绘通报;2003年01期 |
7 |
吴樊,俞连笙;基于DEM的地貌晕渲图的制作[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年01期 |
8 |
王向慧;刘文光;;颜色模型浅析[J];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
9 |
郭庆胜,王晓延;地貌晕渲中光源使用方法与用色规则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1期 |
10 |
刘振东;论地貌晕渲在政区图上的使用问题[J];测绘通报;1965年03期 |
11 |
姜文亮;李霖;应申;;计算机地貌晕渲效果增强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12期 |
12 |
林松;程维明;乔玉良;;基于Global Mapper的地貌晕渲制图——以西安幅(Ⅰ-49)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
13 |
唐宏辉,傅文彬;基于GIS的“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专题图”的编制[J];矿山测量;2004年04期 |
14 |
胡耀锋;李长辉;肖炜枝;胡曙光;;基于离散高程点的地貌晕渲图设计方法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年06期 |
15 |
王永昌,陈淑珍,张梦涛;TVGA 256色模式下的交互配色[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16 |
奚大平,江文萍;数字地图的三维可视化研究及其若干应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7 |
郭明武;吴凡;黄宇;彭青山;;工程化数字地貌自动晕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6年10期 |
18 |
李景彬;坎杂;;颜色模型在脱绒棉种检测分级中的应用[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9 |
赵建英;李维庆;;《都江堰灌溉区域图》的设计与编制[J];测绘;2009年03期 |
20 |
张雷;付超;;基于DEM的南京市彩色晕渲地图的研制[J];现代测绘;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