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炼化装置循环冷却水质特性与水处理效果的关系研究

李本高  
【摘要】: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经过近70年的发展,发生了两次大的技术飞跃,加酸控制pH运行技术和自然pH碱性运行技术是这两次技术飞跃的标志。加酸运行技术较好解决了水冷器结垢问题,保证了生产装置水侧连续运行1年以上;高效阻垢分散剂的出现,促使能够同时解决水冷器腐蚀和结垢两大问题的自然pH碱性运行技术成功开发,使生产装置水侧实现了连续运行3年以上。这两个运行技术先后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对保证生产装置高效长周期运行和循环冷却水系统节水减排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经营竞争加剧、水资源供求矛盾凸显和环保法规严格,要求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果以延长生产装置运行周期、进一步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以实现节水、进一步减少排污以符合环保要求,因而人们需要第三次技术飞跃。对当前使用的水处理剂组成、效果及水质进行研究,揭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探索循环冷却水第三次技术变革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创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采用了核磁共振、色质联用等方法对水处理剂样品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旋转挂片腐蚀试验、电化学和静态阻垢试验方法分别对水质与水处理剂之间的腐蚀、电化学过程和阻垢分散性能进行研究,微生物培养菌落计数法对杀生剂及粘泥剥离清洗剂的杀生效果和清洗效果进行评价,俄歇电子能谱对金属表面缓蚀膜进行分析,以及电子显微镜对生物粘泥和微生物进行形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当前正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34个典型水处理剂样品,按照主要成分可分为7类。对这7类水处理剂在典型水质中的缓蚀和阻垢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显示不同类型的缓蚀阻垢剂效果各异,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药剂浓度,水质浊度、铁离子浓度、钙硬和碱度,杀生剂类型。且这些因素对不同类型的缓蚀阻垢剂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缓蚀效果随药剂浓度、钙硬和碱度的提高而增加,随浊度和铁离子浓度的减少而增加;不同类型杀生剂对7类缓蚀阻垢剂缓蚀效果影响不同,一些杀生剂表现出协同作用,一些表现出对抗作用。阻垢分散效果随缓蚀阻垢剂浓度提高而增加,随浊度、铁离子浓度、钙硬和碱度减少而增加;不同类型的杀生剂对他们的阻垢分散效果影响不同,一些杀生剂表现出协同作用,一些表现出对抗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对阻磷酸钙垢的影响大于对阻碳酸钙垢的影响。 复合缓蚀阻垢剂的缓蚀能力和阻垢分散能力与水质有关,当复合缓蚀阻垢剂在特定水质中缓蚀能力和阻垢分散能力达到平衡时,复合剂同时具有好的缓蚀效果和阻垢分散效果;反之,不能同时具有好的缓蚀效果和阻垢分散效果。 2、预膜过程存在金属腐蚀溶解和预膜剂沉积方向相反的两个过程,在预膜初期的5min内,金属腐蚀溶解和预膜剂沉积的速度最快,到120min时金属腐蚀溶解和预膜剂沉积速度达到平衡,腐蚀速度稳定。且成膜速度及膜性能与水质有关,当水质硬度相同时,预膜过程的腐蚀速率随碱度增加而降低;当水质碱度相同时,钙硬50mg/L时的腐蚀速率最小。当预膜初期的金属腐蚀溶解速度与预膜剂向金属表面沉积速度平衡时,形成的缓蚀膜效果最好;反之,缓蚀膜效果不好。 3、循环冷却水中生物粘泥中含有大量的异养菌、真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数量明显高于同期水体。生物粘泥以蛋白质和多肽为主,具有明显的生物特性。针对生物粘泥结构特性开发的粘泥剥离剂的平均剥离率达到90.8%,对异养菌的杀菌率大于99.9%,且对生物粘泥和微生物具有优异的溶解效果,使试液COD从加药前的228.6mg/L上升至1556.7mg/L。主要原因是粘泥剥离剂使微生物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多肽分子发生断裂、变性、溶解,产生的溶菌作用使细胞死亡而分散于水中。 4、改变水质的pH,可以使水质性质发生显著变化。随pH升高水质对碳钢的腐蚀性降低,在pH 10.9时腐蚀速率最低。当pH≥10时形成钝化区,腐蚀过程由阴极控制转变为阳极控制,且表现出水质pH越高,氯离子对碳钢的腐蚀速率影响越小的趋势。水中钙离子浓度随pH升高而降低,pH≥12时钙离子浓度稳定在20mg/L,且垢型随pH变化而变化,水垢中无定型碳酸钙晶型逐渐减少而方解石晶型逐渐增多。高pH值对异养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pH升高、作用时间延长,抑菌效果增加。如pH 9时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抑菌率高达99.2%,pH 11时对异养菌的抑菌率达到90%以上。当水质pH大于10.5时,水质的腐蚀性、结垢性和微生物繁殖特性大幅度降低,在不加入其他缓蚀剂、阻垢剂和杀生剂时,腐蚀速度、结垢速度和细菌总数可以满足炼油装置对循环冷却水运行效果的要求。 5、在现有的水质指数基础上提出的腐蚀因子(F_水)和结垢因子(J_水)概念,用于对实际水质特性的判断比现有的稳定等指数更准确。F_水越大水质的腐蚀性越强,反之,F_水越小水质的腐蚀性越弱;J_水越大水质的结垢性越强,反之,J_水越小水质的结垢性越弱。 当J_水=1时,水质处于平衡状态; 当J_水<1时,水质不结垢,原有结垢发生溶解; 当J_水>1时,水质结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华栋;提高循环水处理剂的水平[J];精细石油化工;1998年02期
2 ;JH-702玻璃纤维处理剂[J];塑料工业;1974年01期
3 ;循环水含酸自动报警仪[J];硫酸工业;1976年05期
4 ;美国认为三磷酸酪和四羟甲基氯化磷等几种防火处理剂是致癌物质[J];针织工业;1977年05期
5 赵建伟;;用于轮胎尼龙帘线的处理剂[J];世界橡胶工业;1981年06期
6 赵书培;循环冷却水系统冷态运行杀菌灭藻的处理[J];工业水处理;1988年05期
7 ;氧化矿浮选[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0年12期
8 苏威;;石棉处理剂[J];无机盐工业;1990年05期
9 邵长生,沈钟,孙洪流,尹慧芝;氢氧化铝的吸附和界面电性质研究[J];化学世界;1997年02期
10 张时芳;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探讨[J];山西电力技术;1997年03期
11 秦裕珩;闲人闲话——专家谈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1999年01期
12 樊金串,李香兰,郭天罡;选煤循环水中的有机物对浮选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3 刘博;热电循环水系统水处理总结[J];小氮肥;2001年03期
14 栾振辉,蒋伟;空压机阻垢的理论与实践[J];腐蚀与防护;2002年08期
15 刘崇江,曾凡;水质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与制浆用水的合理选择[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2年04期
16 郑宁来;扬子石化公司攻克炼油系统循环水处理技术难关[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年06期
17 杜林琳;循环水的总铁测定方法的改进[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年03期
18 王中华;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断块油气田;2004年05期
19 ;专利技术[J];稀土信息;2004年08期
20 郭亚丽,林惠芳,王冰;加酸运行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郦和生;王岽;任志峰;;含氨氮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技木[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强;;节能型过滤器在循环水旁滤的应用[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二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郑军;陈来正;王建范;宋恒俊;管丙雨;刘德红;;加热炉节能降耗的探研[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魏能姜;;RJ-101缓蚀阻垢剂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张俊玲;王堃;;高氯离子含量循环水的腐蚀控制[A];第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丽丽;纪红梅;王金城;;“#6、7机凉水塔连通及#6、7机凝汽器入口循环水连通”运行的经济性[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张艳芳;樊丽霞;;1#转炉汽化冷却系统改造[A];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崔国平;张晓红;李华东;;低耗准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开发应用[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陈安杰;;循环水集中处理的设想[A];设备维修与改造技术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亦清;;循环水母管渗漏水的治理[A];全国第十二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本高;炼化装置循环冷却水质特性与水处理效果的关系研究[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刘鹰;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及循环水流转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张延青;海水养殖贝类苗种循环水高效净化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程波;对虾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Cu~(2+)的生态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5 杨晋涛;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乳液法制备及其表征[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勇;成型加工对炭黑-高密度聚乙烯复合导电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2年
7 郑敏;聚酯纤维染整加工中低聚物问题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循环水压力发生器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卫平;国华盘电500MW机组凝汽器真空系统改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3 朱兴一;三相生物流化床循环水高密度养殖尼罗罗非鱼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学振;生物固定床滤器净化循环水繁育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苗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5 吴静然;循环水中阻垢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6 薛强;弱碱型三元复合驱污油稳定性及处理剂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余伟明;炼油厂污水回用于循环水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8 鄢德华;吉林油田深探井水基钻井液体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王名浩;水基硅烷化处理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周玉春;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泉;洗车业节水尚有空间[N];自贡日报;2007年
2 许铭和 曾国明 唐耿;茂名石化乙烯动力厂生产指标创新高[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桂俊松;整顿洗车业整出商机循环水设备厂家乐了[N];中国汽车报;2000年
4 杭春燕;南京首现“循环水生态公厕”[N];新华日报;2005年
5 记者 曾妮 通讯员 吕宁;水池水冲厕,循环水食用?[N];南方日报;2008年
6 庄北宁;澳大利亚大旱,昆士兰州无奈要喝循环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通讯员 蔡罗刚;伊犁一电现代化系统整治循环水[N];中国电力报;2008年
8 晨风 刘伟;沧州炼化投用电絮凝装置一举两得[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小康;自行开发实施节水技改 循环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N];中国水利报;2005年
10 林易 陆露;池塘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N];中国海洋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