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发展

张军强  
【摘要】:本文力求站在时代高度,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国家制度含义的民主为重点,以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为坐标,以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为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和毛泽东、邓小平所处的具体时代,寻求贯穿于他们各自民主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民主实践中的认识规律,试图从政治哲学角度,实事求是、而又恰如其分地说明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民主观普遍意义上的继承、纠正和发展,进而促使我国哲学在民主理论研究中的角色由“夜间起飞的猫头鹰”成长为“高卢雄鸡”。笔者认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立足中国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加现实,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和谐社会的生成与发展;有助于提高我们党民主执政的能力,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主牌”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弱化的政治图谋,避免照抄照搬西方模式,避免来自“左”或右的干扰,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模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基础,邓小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观。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方面的升华。毛泽东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观,深化、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邓小平在新时期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客体范围。毛泽东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观,邓小平认为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这种制度有利于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毛泽东创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观,邓小平使民主党派的地位主体化。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创立的民族区域自治观。“一国两制”理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国家学说的创新,也是对毛泽东关于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重大发展。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论断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属性、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社会主义民主外延方面的丰富与发展。分为民主的地位、民主权利、民主作风三个方面来探讨。在民主的地位问题上,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把民主理解为手段的倾向和把民主的目的与手段关系绝对化的倾向,邓小平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民主目标的实现上,做到了目的民主和手段民主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民主与专政辩证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发展为民主是专政的目的;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民主与集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在新时期民主和集中的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帅文洁;风雨情切两伟人[J];党史天地;2004年08期
2 佳宁 ,萧扬 ,于为;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J];共产党员;1994年01期
3 杨亲华;相识于八七会议上——邓小平与毛泽东[J];党史纵横;1994年02期
4 王宁;毛泽东与邓小平[J];党员之友;1994年11期
5 李君如;历史:毛泽东论邓小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01期
6 詹国枢;;毛泽东怎样发现了邓小平[J];政府法制;2011年11期
7 石维行;从历史走到今天(下)[J];福建党史月刊;1997年02期
8 丁祖豪;邓小平与毛泽东关于事物矛盾的思想认识之比较[J];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石维行;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情谊[J];党史天地;2003年12期
10 冯都;邓小平与毛泽东的革命情结[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年07期
11 ;毛泽东密见邓小平[J];党史文苑;1999年02期
12 宇文哲萍,宇文利;"始于毛、成于邓"命题解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13 李卫;毛泽东与邓小平[J];党史博采;2000年01期
14 陈明显;崔艳明;;“他非常聪明,有远大的前程”——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若干评价[J];同舟共进;1997年03期
15 霞飞;;毛泽东最后的365天[J];世纪桥;2005年11期
16 秦佺柱;经纬交织编新作——《邓小平与毛泽东》评介[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年03期
17 石维行;从历史走到今天(上)[J];福建党史月刊;1997年01期
18 ;毛泽东邓小平的养生秘闻[J];晚报文萃;2003年11期
19 厚而实;邓小平同毛远新的矛盾[J];党史纵横;2004年11期
20 叶健君;李万青;;毛泽东、邓小平重大决策概略[J];决策与信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艳华;;邓小平对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明远;马建昌;;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A];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光升;曹芳;;毛泽东邓小平行政人格观比较研究[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4 姚桓;肖纯柏;;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及其意义[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彭国甫;潘信林;;毛泽东邓小平行政发展思想比较分析[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6 辜堪生;;毛泽东、邓小平执政理念与实践探索比较[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宋晓宏;;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私营经济思想的丰富与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黄少琴;;浅谈毛泽东、邓小平的德育教育思想[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9 聂晓静;;毛泽东、邓小平政治发展观比较[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杨耕;;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海儆;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爽;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素立;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汪绪永;毛泽东社会结构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黄保红;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肖南龙;毛泽东建国后思想改造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宋紫;毛泽东与中国私人资本主义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柳国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子玉;毛泽东与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张静;毛泽东与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之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晓华;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嵘;邓小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5 张军强;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发展[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06年
6 谭宗梅;毛泽东、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妍;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吕卫民;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于云荣;毛泽东邓小平生产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亚光;《新民主主义论》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之比较研究[N];团结报;2010年
2 黄航;解放前毛泽东三次举荐邓小平[N];协商新报;2006年
3 亦杰;人民儿子的风范[N];西安日报;2004年
4 谭明刚;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本报驻罗马记者 穆方顺;“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的和平革命”[N];光明日报;2008年
6 李捷;文化大革命是怎样结束的?[N];中国档案报;2001年
7 曹伟;怎样看待民主[N];学习时报;2004年
8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 执笔 周勇;江山今朝看风流[N];重庆日报;2009年
9 ;邓小平与拨乱反正(上篇)[N];北京日报;2004年
10 ;毛泽东、邓小平同志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N];人民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