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车辆微多普勒效应与特征提取
【摘要】: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探测与识别,对于敌我识别,判断战场态势,决策指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目标探测识别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而目标反识别技术也发展起来了。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坦克之间的误击事件也表明,需要研究更为有效的对目标精确的身份识别技术。由于现代伪装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侦察探测设备已难以完全满足战场侦察的需求。
目标的运动特征较难以控制,基于微多普勒特征的目标识别技术,能够从目标回波中提取出目标的细微运动特征信息,为目标的探测分类识别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对地面目标的识别多数仅能对行人,轮式车和履带车目标进行较为准确的分类识别,而不能进一步给出目标的型号等用于判断身份的特征信息。还未见有文献研究利用微多普勒特征,对坦克一类目标作进一步类型或型号识别。
本文主要根据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履带式车辆在运动时,其上装和底盘存在相对运动部分的微动在雷达回波中产生的微多普勒特征,对目标进行微多普勒分析,参数估计和精确的身份识别。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了不同观测条件下三类不同底盘结构履带车辆的运动组成部分的微动及微多普勒特征,推导了相应的多普勒频率表达式,给出了履带式车辆各个运动部分的多普勒时频谱。以高分辨时频分析为工具提取了坦克上装部分的微多普勒特征,仿真了目标理论微多普勒谱的完整时频分布和经高分辨时频变换得到的微多普勒谱。基于提取的特征对目标参数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目标参数进行估计的方法步骤,进而对目标做出精确的身份识别。
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履带式目标的战场分类与精确身份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
|
|
|
1 |
陈波;张志友;;履带张紧装置液压系统的改进[J];工程机械;2007年08期 |
2 |
杨建堂;宋勇;郝永福;;履带式车辆粘弹性悬挂设计参数的确定[J];机械管理开发;2006年04期 |
3 |
田蕊;;履带式车辆抢救训练——美军面向21世纪的军械士兵训练[J];国外坦克;2007年12期 |
4 |
李芹;;履带式车载设备中隔振器的选择[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9期 |
5 |
甘杰贤;;履带式车辆全齿轮传动转向系统[J];建筑机械;1986年04期 |
6 |
季伏枥;;轮式?履带式? ——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J];兵器知识;1999年12期 |
7 |
孙逢春;史青录;翟丽;陈树勇;;履带式车辆接地比压在斜坡转向时的变化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5期 |
8 |
;中国83式273毫米火箭炮[J];兵器知识;2001年10期 |
9 |
闫慧兰,侯朝桢,顾亮,管继富;履带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硬件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04期 |
10 |
管继富,顾亮,侯朝桢;履带式车辆半主动悬挂的自适应控制[J];兵工学报;2004年04期 |
11 |
贾志绚;韦献忠;白树君;干奇银;孙大刚;;间隔阻尼层式支重轮的结构及特性分析[J];建筑机械;2010年03期 |
12 |
朱惠英;;巴西恩杰萨EE-T4履带式装甲车[J];现代兵器;1986年12期 |
13 |
管继富,顾亮,侯朝桢,王国丽;履带式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兵工学报;2005年01期 |
14 |
史青录;孙逢春;;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稳定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7期 |
15 |
王东亮;管继富;顾亮;黄华;;履带式车辆半主动悬架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2期 |
16 |
方文;;中型装甲车辆发展概述[J];国外坦克;2010年09期 |
17 |
白万民,胡德发;专家系统在履带式车辆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8 |
黄海东,吕俊伟,程悦荪,诸文农,刘国民;履带板转向运动轨迹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1999年01期 |
19 |
孙逢春;史青录;郭汾;翟丽;;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时的动力学特性[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22期 |
20 |
松下义宜
,徐志伟;履带式车辆的动力学解析模型[J];国外坦克;199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