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FD三维流场数据典型特征交互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沈恩亚  
【摘要】: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够辅助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直观、形象地观察科学计算数据的内涵与本质,在许多应用领域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计算流体力学(CFD)可视化作为科学计算可视化的重要分支之一,该领域数据的重要特点在于其大规模与复杂性,特征可视化对于应对这些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另一方面,交互式数据分析由于发挥了研究人员的主观优势,近些年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本文系统地研究与分析了特征可视化以及交互式数据分析重要的技术,并针对计算流体力学自身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重点研究和分析了CFD中重要的数据特征——漩涡。在此基础上,实现并改进了自动的基于模糊逻辑的特征提取算法,提出了模糊特征定义语言,并针对漩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模糊逻辑的交互式特征提取算法,最后实现了集成上述技术的可视化系统框架结构。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实现了基于模糊逻辑的特征提取算法,并进行了初步的改良。凸显CFD三维流场数据的三维特征以及流动性。为了验证本算法的通用性和有效性,把本算法集成到大型可视化软件ParaView中,实验结果证实,与传统的特征提取算法相比,该算法既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又具有揭示细节的能力。 2.传统的特征提取算法主要目的在于自动提取数据特征,这在日益增大的数据以及复杂的用户需求面前凸显了传统算法的不足,本文在系统地研究与分析传统算法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交互式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较好的CFD三维流场数据典型特征交互分析的方法IFRFE,不仅实现了数据的交互分析,而且对数据特征结合模糊逻辑实现了有效提取。 3.类XML交互式特征定义是提高算法和系统交互性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特征定义语言和模糊逻辑,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特征定义语言FFDL,实现了有效实用的数据交互分析手段。并结合具体算法,对CFD三维流场数据涡特征进行了提取与可视化处理,通过大量的试验说明所提出的交互方式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4.在以上研究工作基础上,依照现代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面向CFD领域,在ParaView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流场数据可视化框架结构,给出了完整的系统界面,并利用模型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对CFD数据集有效地进行特征提取,并可采用多种交互方式进行实时实时交互,效果良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峰,蔡文立,石教英;超曲面:一种三维有限元数据场的造型表示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年12期
2 周清莲,李建波;有限元数据场等值图绘制算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郑涛;张帆;;基于数据场的CLARA聚类算法改进[J];现代计算机;2006年06期
4 周国新;关兴良;邓羽;;基于数据场的以价定级方法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年03期
5 刘耀林;唐旭;何建华;;基于数据场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9期
6 史俊文;冯炜;邵佳妮;申俊飞;;数据场在可视化上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S1期
7 朱缓;孙博文;孙博玲;;基于分形数据场的海面视景动态仿真[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李斌,梁训东,刘慎权;一种三维规则数据场的特征可视化方法[J];计算机学报;1997年07期
9 徐平均,冯其京,金其杰,马彦;用2D-DVS系统制作聚能射流的动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6期
10 余建桥;张帆;;基于数据场改进的PAM聚类算法[J];计算机科学;2005年01期
11 李斌,梁训东,刘慎权;用图象平面分割方法实现非规则数据场体绘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7年01期
12 徐永安,谭建荣,杨钦,陈其明;石油地质数据场的可视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年04期
13 张谦;二维数据场的多投影面可视化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9年02期
14 孟德明,杨云东,冯桂;加速体绘制技术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4年05期
15 王海军;邓羽;王丽;关兴良;;基于数据场的C均值聚类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5期
16 曾碚凯,杨蔚,曾碚龙,曾碚勇,李德明;三维数据场可视化及其在医学图象处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7 韩绍泽;刘嘉庆;王凡;李军;;数据场聚类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年01期
18 李新建;刘启华;;基于数据场和云模型的物料需求计划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年15期
19 任继成,刘慎权;非规则数据场并行体绘制算法[J];计算机学报;1998年09期
20 淦文燕;李德毅;王建民;;一种基于数据场的层次聚类方法[J];电子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三维地震数据场的可视化并行算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帆;余建桥;葛继科;;一种基于数据场改进的CLARA聚类算法[A];’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金其杰;徐平均;吴冰;马彦;袁斌;;通用二维数据可视化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4 金其杰;徐平均;马彦;袁斌;;通用二维数据场可视化系统2D-DVS[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5 王云龙;李逊;;基于数据场的数据挖掘方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晓虎;张怀;魏东平;;基于VTK的二维海啸数据场的多尺度并行可视化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孔洁琼;刘晓平;王军;;基于纹理映射的可漫游数据场可视化[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马金盛;贾宝玺;黄毓瑜;;可视化中光线投射采样法的研究[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桂生;李德毅;;基于数据场的复杂网络级联失效传播模型[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志斌;万玉发;罗兵;沃伟峰;;一种等值线填充并行算法[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艾晨;大坝地震反应数据场可视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马晓晨;工业CT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马仁安;基于微机的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余建桥;基于云理论与数据场的空间孤立点挖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杨晓松;三维有限元数据场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6 徐江斌;基于气象数据的云景真实感模拟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贺欢;空间环境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8 张琦;基于聚合场模型的数据竞争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9 杨晓东;面向注塑模CAE的特征造型、变密度网格划分及中面抽取[D];郑州大学;2003年
10 王文成;三维数据场体绘制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帅;基于数据场的聚类可视化算法研究与应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吴鹏飞;数据场在聚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3 杨静;基于数据场的密度聚类算法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4 王丽;具有抗差特点嫦娥一号异源数据地形滤波与插值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何丽华;汽车总线系统开发测试平台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翠;复杂网络中基于数据场的自适应聚类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成伟;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智能标定工具的开发[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8 徐涛;三维地震数据场面可视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徐龙;工程分析数据的远程交互可视化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晏靖靖;三维地震数据场直接体绘制的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资料提供:北京正邦高科有限公司;“好吃不贵”的EBI[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博科资讯集团高级副总裁 付勇;商业管理走进智能时代[N];计算机世界;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