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移区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

李伟  
【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中高速飞行时,气动加热严重。即使是在高空,由于气体密度的降低会导致气动热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飞行器表面气动热的严峻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随着国内外对高空长时间高超声速飞行研究的迫切需求,进行相关气动热问题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利用CFD方法,对高空滑移区的高超声速气动热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在滑移区,连续介质模型不完全适用,滑移效应的影响主要显现在边界上。本文仍然以三维可压缩定常N-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选取M-AUSMPW+格式,利用LU-SGS隐式方法进行流场的模拟。针对实际流动中由于空气稀薄造成的物面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本文通过添加滑移边界条件进行了修正。 本文还针对不同的滑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通过数值实验对各个条件的准确性、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使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考察。对简单外形滑移流的模拟研究分析显示,在滑移区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应用中,Maxwell滑移条件更有优势。 本文通过数值实验,研究了热流收敛网格的判定准则,以及稀薄效应对流场结构的影响和滑移区热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连续流区使用的热流收敛壁面网格的判定准则,在滑移区已不再适用。针对滑移区的流动特点,本文对网格判定准则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连续流区到滑移流区,流场激波增厚、宏观物理量空间变化率减缓;同时滑移效应的存在对高超声速气动热的数值模拟带来影响,驻点热流下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成平;涂素平;蔡超;张义广;;高超音速飞行器头罩气动热流场数值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马继魁;吴颂平;王超;;高超声速钝头体表面热流的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6期
3 彭志琦;张均锋;牛斌;穆丹;;曲率半径对前缘气动热与结构响应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2011年02期
4 逯雪铃;叶正寅;;乘波体构形的一种热防护方案[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3期
5 范志刚;张亚萍;裴扬威;张郡;何艳磊;;气动热环境下高速飞行器光学窗口光传输数值仿真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年05期
6 贺旭照;赵慧勇;乐嘉陵;;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J];计算物理;2008年05期
7 潘沙;田正雨;冯定华;丁国昊;李桦;;超燃冲压发动机唇口气动热计算研究与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09期
8 杨攀;陈兵;徐旭;;单次扫描空间推进算法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适用性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1期
9 任怀宇;蔡昱;孙洪森;;高超声速栅格翼气动特性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1期
10 石卫波;李四新;肖雨;柳森;;气动加热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激光毁伤效应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6期
11 陈新虹;周志超;赵润祥;许厚谦;;高速动能弹温度场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10年06期
12 陈思员;姜贵庆;张亮;;基于积分法的热流后处理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13 潘静;阎超;耿云飞;吴洁;;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防热新概念研究[J];力学学报;2010年03期
14 黎作武;;近似黎曼解对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的影响研究[J];力学学报;2008年01期
15 徐翔;彭治雨;石义雷;张志刚;;高超声速锥体表面凸起物分离干扰区气动力/热关联计算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16 陈小庆;侯中喜;刘建霞;葛爱学;;边缘钝化对乘波构型性能影响分析[J];宇航学报;2009年04期
17 潘沙;冯定华;丁国昊;田正雨;杨越明;李桦;;气动热数值模拟中的网格相关性及收敛[J];航空学报;2010年03期
18 任淑杰;张收运;董龙雷;闫桂荣;;气体模型对再入飞行器气动力热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19 曾学军,李明,刘太奎,李四新,彭治雨;用红外热图技术进行升力体模型气动热特性试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4年04期
20 吴大方;宋昊;李永亭;晏震乾;;铝-镁合金5A06在瞬态热冲击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J];实验力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范绪箕;;飞行器超音速绕流流场气动热计算[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石玉;;气动热流辨识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君哲;阎超;桂永丰;涂正光;;气动热CFD计算的格式效应研究[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黎作武;张涵信;;高超声速航天飞行器气动热特性的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毛枚良;徐昆;邓小刚;陈坚强;;动能BGK方法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应用[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贺国宏;高晓成;庞勇;;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李启兵;符松;;高超音速流动的数值模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孙泉华;朱辉玉;胡远;王刚;樊菁;;高超声速前台阶绕流的计算分析[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9 林贞彬;林建民;高冰;郭大华;;爆轰在激波风洞试验中的应用[A];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尚庆;沈清;庄逢甘;;超声速气流中简化微小液滴的气动力与气动热及汽化问题分析[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沙;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贺旭照;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数值模拟和超声速流动的区域推进求解[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3 李瑜;助推—滑翔导弹弹道优化与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忠强;流体在纳米微通道中的流动及传输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振;微流控芯片中液滴操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D];上海大学;2011年
6 陈小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吕红庆;乘波体结构热响应及防护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移区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建伟;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四新;高超声速稀薄过渡流气动热关联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吕丽丽;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刘亚;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与热环境的数值计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明;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气动热测量中的红外热图技术试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沈玲玲;空天飞行器再入过程中关键热结构的热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齐玉文;高超声速弹箭尾翼(弹翼)的气动力与气动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高建力;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估算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方磊;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锋 党委书记 郭京朝;航天空气动力长空博击建功勋[N];中国航天报;2006年
2 温泉;十一院 等离子煤粉点火试验成功[N];中国航天报;2009年
3 ;面向未来 立足打赢[N];科技日报;2000年
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N];中国航天报;2008年
5 洪安 于杰 记者  于莘明;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N];科技日报;2006年
6 沈英甲 凌开业;超高速飞行器试验手段展望[N];科技日报;2000年
7 记者 钟贤 通讯员 钱滨 蔡铂 戴兰林;我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成绩斐然[N];湖北日报;2002年
8 周建君 记者 赵波;川西山区崛起亚洲最大风洞群[N];解放军报;2008年
9 记者 刘思燕 通讯员 刘平;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成立[N];中国航天报;2004年
10 洪安 凌开业 庞虎;“神舟”号飞船气动试验五功臣(上)[N];科技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