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载频相位编码雷达信号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研究利用单一信号形式实现多种功能的新体制雷达具有迫切的军事需求和现实意义。论文围绕多载频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的设计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开展多载频雷达信号设计、脉冲压缩与目标检测、运动目标参数估计与成像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论文首先介绍了多载频雷达信号的来源与分类,从信号包络和模糊函数两方面研究其特性。针对多载频相位编码信号结构灵活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子载频加权方式对信号包络峰均比的影响;理论推导完整的模糊函数表达式,分析其自相关函数与信号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信号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针对多载频雷达信号的参数设计与优化问题,首先以模糊函数作为优化准则,对信号参数相对较少的OFDM信号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出的信号自相关函数旁瓣水平极低,适合进行目标探测。然后针对MCPC信号模糊图整体旁瓣较高的问题和现有信号设计方法的局限,提出了一种随机移位编码的MCPC信号,并通过时频域限幅迭代方法有效降低其包络起伏,在模糊图和包络控制方面同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性能。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很方便的生成具有波形分集特点的脉冲串信号,具备十分理想的模糊函数和较低的周期性自相关旁瓣。最后分析了多载频雷达系统性能参数,以此指导发射波形参数的设计,并结合具体任务给出了设计实例。
针对MCPC雷达回波在脉冲压缩中的计算效率问题和对多载频结构的充分利用,基于子载频分离的思想,在时域分码元进行处理,推导两级脉压的过程,针对子载频未作加权的一类特殊MCPC信号给出带宽合成的快速脉压方法;针对加权后的MCPC信号提出了改进的子载频合成滤波方法,有效降低其计算量。然后为了避免时域分段错位现象,给出了频域脉压方案。在改变DFT快速算法计算顺序的基础上提出了频域分段匹配法,在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很好地实现了子带的分离与合成,能够同时获得粗分辨积累距离像和高分辨距离像。最后给出脉冲串信号的脉压方法并综合比较了各方法的脉压性能和计算量。
针对MCPC雷达目标检测问题,在两级脉压的基础上针对高分辨距离像给出了宽带检测方法,针对粗分辨积累距离像则提出了基于窄带框架的检测方法。对于脉冲串信号,所提出的方法在脉间通过相参积累保证信噪比增益,在载频间通过非相参积累保证目标散射点能量的良好聚集。仿真实验表明了窄带框架下的检测方法在高速动目标检测上的优势。
针对MCPC雷达运动目标参数估计问题,基于随机移位相位编码的MCPC脉冲串信号,分析其模糊函数低旁瓣在消除距离周期性模糊上的作用,给出测距原理和仿真实验。针对当前宽带雷达在测速时面临的高分辨距离单元走动问题与速度模糊问题,基于子载频多普勒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速度解模糊方法,将速度测量的适用范围提高到积累时间内目标走动不超过一个粗分辨距离单元,并针对低速、中高速和高速运动目标,分别给出仿真实验和测速性能。基于Radon-CLEAN方法实现了多目标速度分辨,能够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对高速运动目标进行速度分辨与高精度测量。
针对MCPC雷达高速运动目标ISAR成像问题,用实时估计的速度和距离为ISAR成像提供运动补偿和参考距离,提出了利用多个脉冲串进行ISAR成像的算法和宽带雷达多功能一体化的实现框架。针对高速运动目标,分析了成像时遇到的相位误差和散射点越距离单元走动问题,根据仿真数据进行了成像实验,与LFM雷达在ISAR图像质量上做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前端测速结果进行运动补偿后的MCPC雷达在ISAR成像上更有优势。
|
|
|
|
1 |
陈帅;王金东;钟平平;魏正军;刘颂豪;;时间抖动对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量子误码率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
2 |
陈伯孝,张守宏;基于相位编码的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的脉冲压缩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8年01期 |
3 |
童伟华,刘峰;雷达通用信号处理平台信号源的设计[J];中国修船;2005年03期 |
4 |
同鸣;姬红兵;刘晓军;;基于相位编码的音频信息隐藏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9期 |
5 |
;第一章 发射体制[J];时间频率学报;1986年02期 |
6 |
康浩,徐国治;虹膜纹理的相位编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7 |
孙东延,陶建锋,付全喜;用于低截获概率雷达的混合波形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3期 |
8 |
陆凤波;黄知涛;姜文利;周一宇;;基于差分高阶累积量的pi/4-QPSK和8PSK调制样式识别算法[J];电子对抗;2007年03期 |
9 |
陆凤波;黄知涛;易辉荣;姜文利;;一种基于高阶累积量的数字调相信号识别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9期 |
10 |
孙东延,陶建锋,付全喜;相位编码信号的多普勒补偿[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11 |
马岸英,任光亮,田晓东;多载波无线电探测器信号波形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2 |
曹锋;苏显渝;;基于距离像位相编码的三维物体识别[J];激光杂志;2007年01期 |
13 |
张静;王发强;赵峰;路轶群;刘颂豪;;时间和相位混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案[J];物理学报;2008年08期 |
14 |
顾红,苏卫民,付耀先,刘国岁;一种提高二相编码雷达检测目标动态范围的方法[J];电子学报;2002年12期 |
15 |
王俭;轮式智能小车行驶距离和速度的检测[J];传感器技术;2005年07期 |
16 |
池庆玺;袁健全;陈旭情;佟富欣;;基于改进小波脊线的PSK信号载频提取技术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23期 |
17 |
李盼池;杨雨;张巧翠;;相位编码量子蚁群算法及在连续优化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12期 |
18 |
李盼池;宋考平;杨二龙;;基于相位编码的混沌量子免疫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03期 |
19 |
李盼池;张巧翠;杨雨;;一种基于相位编码的自适应量子粒子群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3期 |
20 |
Daniel B.Koch;Willlam H.Tranter;陈宪;;使用互补相位编码和线性步进调频混合波形的处理原理[J];现代雷达;199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