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的政治载荷
【摘要】: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上天。当那首悦耳动听的东方红乐曲不舍昼夜地响彻世界上空时,仿佛也在宣告一个“环球同此凉热”的时代的到来。考虑到当时正值世界冷战中期,也是中国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中期,此前一年,美苏开始了限制战略核武器第一阶段谈判,而在美国国防部则诞生了现代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中苏之间还在珍宝岛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如果仅仅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理解东方红一号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颗卫星承载着太多的政治期望、政治热情和政治理想。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根据目前作者掌握的国内外大量历史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文献分析的方法和比较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科学技术社会建构理论的视角,聚焦于东方红一号那无形而分量巨大的政治载荷,阐述了该工程项目上马的历史政治背景,分析了卫星研制过程中艰难曲折的政治进动,考察了高层决策者对卫星上天提出的“看得见”、“听得到”、“抓得住”的政治要求,探讨了围绕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形成的政治宣传模式,总结了该工程成功在国内外所产生的巨大政治影响。较之一般宏观、笼统的社会建构理论分析,本文着眼的是东方红一号的政治建构,研究相对比较具体而深入,对于丰富军事技术社会史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补白作用,对于中国目前风起云涌的信息化建设和大科学背景下的大工程项目开发,亦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世界信息化建设的舞步正在加快,中国的航天梦正在助推强国梦。本文的研究旨在说明:不管我们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走得多快、多远,通过解析东方红一号的政治载荷所折射的以尊重科学为前提、以无私奉献为特征、以民族复兴为旨归的精神风貌,必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