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连续谱激光光阱的初步研究
【摘要】:光阱是一种以光的力学效应原理对微小微粒进行光学微操控的工具,有着非接触无损伤操控微粒的优势,在生物科学、物理学等领域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光阱系统的光源是光阱成功捕获和操控微粒的核心部分。不同于以往光阱系统,本文采用超连续谱激光作为光阱系统的捕获光源进行微球捕获和操控,探究谱宽对光阱力场的影响。论文首先介绍了光阱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国内外超连续谱光阱的发展概况,并对实验室所用超连续谱激光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其次,搭建了超连续谱单光束光阱系统,进行了超连续谱捕获和操控聚苯乙烯小球的实验,证明了超连续谱单光束光阱系统的可行性。采用热运动分析法测量了超连续谱单光束光阱刚度,实验研究了谱宽对光阱刚度的影响。目前的实验结果表明:(1)光源的谱宽越宽,单光束光阱系统的光阱刚度值越大;(2)低功率条件下,超连续谱光阱其捕获能力强于单频光阱。最后,以超连续谱激光器作为捕获光源,首次提出并搭建了超连续谱双光束光纤光阱实验系统,实现了聚苯乙烯微球的捕获和操控。证实了双光纤光阱采用超连续谱激光作为捕获光源的可行性。采用移动光纤法和功率变化法进行了精确控制微球位置的实验,验证了微球移动距离与捕获光束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热运动分析法测得捕获光束功率为28mW时超连续谱双光束光纤光阱刚度达到1.4×10~(-6)N/m,高于单频光阱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光阱刚度。
|
|
|
|
1 |
黄龙;冯国英;廖宇;;利用超连续谱激光实现自由空间光通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12期 |
2 |
梁田;冯小妹;;利用光纤产生平坦超连续谱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年06期 |
3 |
;国防科大侯静:如磐信念点亮“强军之光”[J];科学家;2016年18期 |
4 |
张会;王祎;常胜江;;光子晶体光纤中超连续谱产生的蓝移光谱分析[J];光子学报;2010年11期 |
5 |
徐永钊,徐文成,于丙,陈泳竹,崔虎,刘颂豪;色散平坦渐减光纤中超连续谱的产生[J];光学学报;2004年06期 |
6 |
高静;葛廷武;李伍一;伍剑;王智勇;;吉赫兹高功率全光纤超连续谱激光光源[J];中国激光;2014年11期 |
7 |
陈泳竹,徐文成,崔虎,陈伟成,刘颂豪;光纤色散对超连续谱产生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3年03期 |
8 |
孙畅;葛廷武;李思源;张晶;王智勇;;67.9W高功率全光纤白光超连续谱激光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12期 |
9 |
张斌;杨未强;侯静;吕信明;姜宗福;;1.9~4.3 μm全光纤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J];中国激光;2013年11期 |
10 |
汉泽西;张娟;曾祥梅;甘志强;;光纤中超连续谱的产生与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2009年04期 |
11 |
张蕾;王肇颖;贾东方;郭以平;王永福;;亚皮秒脉冲在特种光纤中产生的超连续谱[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9期 |
12 |
张星;;超连续谱激光-白炽灯的光谱宽度 激光的亮度[J];光机电信息;2008年02期 |
13 |
徐永钊;宋建勋;凌东雄;叶海;李洪涛;韩涛;;色散平坦渐减光纤中抽运残余成分的抑制与平坦超连续谱的产生(英文)[J];光子学报;2015年04期 |
14 |
张斌;杨未强;侯静;姜宗福;;国内首次实现1.9~4.3μm全光纤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J];中国激光;2012年12期 |
15 |
张蕾;王肇颖;贾东方;;不同光纤组合中产生的超连续谱研究(本期优秀论文)[J];光通信技术;2009年08期 |
16 |
刘俭辉,贾东方,丁永奎,李世忱;超连续谱光纤的优化设计[J];光学学报;2003年06期 |
17 |
朱呈良;吴文豪;刘芹;沈君凤;;色散光纤中超连续谱的产生及多波长输出[J];通信技术;201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