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使用细致谱项模型研究铝等离子体的辐射不透明度

曾交龙  
【摘要】: 对使用细致谱项模型研究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所涉及到的主要物理问题进行了比 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这些物理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等离子体中离子丰度的研究, 二是等离子体中发生的两种主要的微观过程,即束缚-束缚谱线吸收和束缚-自由吸收过 程原子参数的研究。发展了使用细致谱项模型计算局域热动平衡条件下等离子体辐射不透 明度的方法,使用细致谱项模型研究了铝等离子体在不同温度、密度条件下的辐射不透明 度和x- 射线透射谱,对所涉及到的影响辐射不透明度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具体说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一、讨论了Saha方程的两种数值求解方法,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求解程序,两种方法得 到的结果完全一致。使用此程序得到的结果与其它的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符合很好。 二、对研究辐射不透明度所涉及到的两种主要的微观过程,即束缚-束缚谱线吸收和 束缚-自由吸收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而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实用原子参数,包括原 子能级、谱线跃迁的振子强度和光电离截面等。 1、使用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和R-矩阵方法对原子、离子的能级结构和偶极容许跃迁的 振子强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价壳层和内壳层有关的能级结构和振子强度 等。例如,首次使用R-矩阵方法比较系统地确定了C Ⅳ离子内壳层激发态的能级,与实 验结果符合较好。对不同内壳层跃迁系列的振子强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系列随跃迁 末态的主量子数的变化规律。对 O Ⅳ离子的价壳层激发能级和相应的偶极跃迁振子强度进 行了组态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对 O Ⅳ离子,组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强,要获得 与实验符合较好的原子能级,必须充分考虑这种作用。使用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和R-矩阵方 法首次对1s-2p的内壳层跃迁的激发能级和跃迁振子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内 壳层激发态与连续态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电离通道之间的耦合对内壳层的激发能级和振 子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对铝原子及其各价离子,得到了大量的实用原子辐射参数。 2、对电子碰撞展宽理论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R-矩阵理论研究电子碰撞展宽的基 本方法。使用此方法研究了 C Ⅳ离子共振谱线2s ~2S-2p ~2P~o 的电子碰撞增宽引起的线宽和 线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使用R-矩阵方法和半经验方法研究了Al Ⅹ 2s~2 ~1S-2S2p ~1P~o共振 谱线的电子碰撞增宽引起的线宽和线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两种理论方法在温度高于五万 开尔文以后,符合很好。 3、使用R-矩阵方法对原子和离子的光电离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了C Ⅱ离 子基态 2S~22p ~2P~o的光电离截面,在电离阈附近,得到的光电离截面与其它的理论结果符合 较好。但在密耦计算中包含更多的靶态时,在较高光子能量范围,得到的光电离截面与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一 含较少靶态的结果有较大差异。研究了川 Vll离子基态k勺勺’咕”从第一电离阈到K壳 层电离阈的光电离,在K壳层电离阈附近,共振使光电离截面大大增加,从而对X-射线不 透明度或透射率有显著影响。由得到的光电离截面,确定了一些自电离态的共振能量和宽 度,结果表明,内壳层激发态的自电离宽度较大。研究了 C IV离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光 电离截面,得到了内壳层激发态的共振能量,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对铝原子及其离于, 获得了大量的光电离辐射参数。 4、研究了Be二Mg和(7a亚稳态的光分解过程。使用R-矩阵方法得到了这些负离子 的总、分光分解截面,确定了光分解截面展现的共振结构和与共振对应的激发态。对Be 离 子的光分解截面,我们的结果与其它的理论结果符合较好,但与实验结果有一定差异。对 (?-亚稳态的光分解,结果表明,在 4SSS咕阈附近的光分解截面没有迅速增加,这一结论 与最近的一个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一致。 5、对一些离子的 Is上 内壳层激发态的自电离宽度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了 O Ill 离于基组态 2522p‘和第一激发组态 ZSZp’所形成的谱项的内壳层光电离过程,由光电离截 面所展现的共振结构,确定了 Is上 内壳层激发态的自电离宽度,结果表明,在某些典型 的氧等离子体条件,自电离共振展宽是等离子体中主要的谱线展宽机制。使用R-矩阵方法 研究了 O IV离子 Is上 内壳层激发态的自电离共振宽度。 三、发展了使用细致谱项模型计算局域热动平衡条件下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的方 法,仲用细致谱项模型和我们发展的计算方法研究了铝等离子体在一些典型的实验条件下 的辐射不透明度和X.射线透射谱,对影响辐射不透明度和X.射线透射谱的一些关键因素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交龙,袁建民;使用细致谱项模型研究高温等离子体的辐射不透明度[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谷震槐;;同科电子形成谱项的确定[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3 关广庆;刘景福;;关于自由离子谱项的解说[J];高师函授;1985年02期
4 张治中;;计算谱项的群论方案[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5 陈廷煌;确定同科电子原子谱项的偶数定则[J];大学物理;1987年06期
6 栾景国;;等价算符(OE)型势函数和d~N离子各谱項O_h場矩阵元的OET計算[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年02期
7 刘钊;瞿伦玉;;确定弱场能级的非群论方法[J];化学通报;1988年04期
8 刘光涛;两个电子L-S耦合原子谱项的确定[J];大学物理;1988年12期
9 严成华;;Hund规则的理论解释[J];大学化学;1988年03期
10 宋增福,华道宏,周赫田,谢大弢,王淑坤;LaF_3:Pr~(3+)的光谱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89年04期
11 聂伍军,宋克敏,武风林;用消去法推求原子谱项[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4年03期
12 周全法;原子基谱项和光谱支项的一种简捷推引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13 邓繁政;;推求分子谱项的递降—递升与递升-递降法[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14 潘道皑;舒元梯;高剑南;;关于Hund规则理论解释的讨论[J];化学通报;1991年10期
15 王近勇;简易法导出谱项符号[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16 吴益和;;确定原子谱项的方法[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17 廖代正;胡龙桥;;推引原子谱项的标准及快速方法[J];化学通报;1984年04期
18 张彩云;一种推求双原子分子电子谱项的方法[J];大学化学;2001年06期
19 赵德先;如何确定同科电子的原子谱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0 赵森,武风林,党占青,马建峰;推求j-j耦合谱项的一种新方法──因式化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德忠;;提高薄型印刷纸不透明度的工艺探讨[A];中国造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2 张继彦;杨家敏;杨国洪;丁耀南;汪艳;李军;张文海;胡昕;于燕宁;于瑞珍;;辐射不透明度分解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井元宪;;提高低定量胶版纸与书写纸不透明度的试验研究报告[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继彦;杨家敏;许琰;李敬宏;杨国洪;丁耀南;赵阳;胡智民;张小丁;丁永坤;张保汉;郑志坚;;辐射不透明度实验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金世长;;改善新闻纸不透明度的研究与经验[A];中国造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7年
6 曾交龙;袁建民;;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精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张继彦;;辐射不透明度实验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0年版)[C];2011年
8 颜进华;;超高不透明度和高光泽纸用涂料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丁耀南;杨家敏;丁永坤;许瑛;缪文勇;江少恩;胡昕;王耀梅;张文海;;高Z材料辐射热波与Rosseland平均辐射不透明度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10 张小丁;张继彦;赵阳;杨国洪;黎航;赵斌;胡广月;张海鹰;杨家敏;;温稠密态Fe样品不透明度实验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交龙;使用细致谱项模型研究铝等离子体的辐射不透明度[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2 靳奉涛;中Z元素等离子体开M壳层辐射不透明度的细致谱线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吴泽清;Non-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Effect On Opacity[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0年
4 赵阳;激光等离子辐射不透明度实验研究和状态诊断[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唐昶环;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测量的新方法及新结果[D];四川大学;2000年
6 吴英;电子碰撞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文;谱线位置偏移对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的影响[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高城;铁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的细致能级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张涵;原子内壳层辐射驱动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D];兰州大学;2018年
4 李永军;基于细致能级模型的混合物辐射不透明度数据库[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王向丽;复杂原子的光电离过程及其内壳层洞态的衰变过程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罗静雯;抓优势 创特色 更快更好发展[N];重庆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