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光学的工程研究
【摘要】:
高能激光的产生、输出和传输等过程中,气流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光束质量。气动光学正是研究气流运动与电磁波传播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气动光学在激光腔、气动窗口、激光传输管和大气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根据介质的特征,将气动非均匀介质分为有序、随机和大气湍流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一套激光在三种介质中的传输模型及光束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了HF/DF化学激光器腔内和激光传输管及室内静止大气中的气动光学数值模型。
推导了强激光技术中常用的光束质量定义在小扰动条件下的相互关系,对常用的光束质量β因子在多随机扰动条件下的公式进行了修正。进一步分析了随机扰动和有序扰动的测量方法,指出在两种扰动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横向剪切干涉仪(LSI)可以同时对两种扰动进行测量,因而是近场测量气动非均匀介质对光束质量影响的较好的研究方法。在有序扰动的测量中,从波前信息采样的角度比较了LSI和Hartmann波前传感器差别。在LSI的基础上,提出了波前延拓剪切干涉(WPSI)的波前重构及实现方法。考虑到WPSI的装置的复杂,在LSI的测量基础上,利用波前延拓的假设,通过小波变换实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LSI的波前重构新算法。
对3-Slot喷管结构的HF/DF化学激光器腔内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数值模拟,计算了腔内介质在流场方向和腔轴方向上的二维有序不均匀分布,分析了腔内流场对不均匀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2-Slot喷管和单氧化剂喷管结构的激光器腔内的介质不均匀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三种喷管结构的气流对介质不均匀性的影响。对非稳腔激光输出,介质不均匀性对输出波前扰动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在望远式非稳腔条件下,有序不均匀介质扰动对光束质量的影响。
讨论了气动窗口的一般原理及其对光束波前的影响,着重分析了自由旋气动窗口的工作原理及气动光学特征。对一套30mm×30mm口径的自由旋气动窗口的气动光学量进行了LSI测量,重构了有序扰动在流场方向上的一维波前分布,给出了光束质量因子,与斜激波、膨胀波或联合机制的气动窗口进行了比较。测量分析了气动窗口的随机不均匀扰动的分布。用同样的装置,对万瓦级CO_2激光器的腔内介质不均匀性进行了测量诊断,通过测量给出了介质对波前扰动的最大倾斜量和随机扰动的尺度分布。诊断表明,激光器的喷管已有烧蚀,喉道宽度不均匀,造成了腔内随机不均匀起伏较大。
利用强激光传输的大气流体动力学模型,对强激光传输过程中的大气温升进行了解析和数值估算。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对室内低风速,静止大气和光束传输管道大气中的热晕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强激光(100kW级)细光束(Φ100mm)近距离(10m级)室内传输,热晕对光束质量影响的严重性进行了估算,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提出了消除热晕的一些手段。另外对激光主动照明中存在的后向散射问题建立了窄光束激光照明的后向散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试验研究。
|
|
|
|
1 |
黎昌金;吕百达;;非傍轴矢量异常空心光束的传输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12期 |
2 |
凌农;;非傍轴光束传输的研究方法[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
3 |
季光明;戈红;;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空间相干度的传输方程及特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4 |
邓锡铭,郭弘,曹清;傍轴光束在自由空间中传输的不变积分和统计行为方程[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7年01期 |
5 |
张泽;胡毅;赵娟莹;张鹏;陈志刚;;艾里光束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J];科学通报;2013年34期 |
6 |
卢光山,胡巍,傅喜泉,喻松,郭弘;聚焦光束的傅里叶数值算法研究[J];中国激光;2003年03期 |
7 |
刘飞;季小玲;;部分相干双曲余弦高斯阵列光束的湍流距离[J];中国激光;2011年07期 |
8 |
蒲继雄;陈金铠;;各向异性高斯-斯克尔模型光束的传输特性[J];激光技术;1991年02期 |
9 |
杨建义;冯浩;王明华;;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的分析[J];计算物理;1996年01期 |
10 |
文双春,范滇元;非傍轴光束的小尺度自聚焦研究[J];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
11 |
吴慧云;黄值河;吴武明;许晓军;陈金宝;赵伊君;;高斯涡旋光束分析及其在中继镜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11年04期 |
12 |
丁攀峰;蒲继雄;;部分相干涡旋光束传输中的光斑分析[J];物理学报;2012年17期 |
13 |
陈惟肖;李大伟;刘晓凤;刘文文;方周;张蕾;;基频反射膜元件表面等离子体烧蚀对传输光束畸变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3年03期 |
14 |
郭弘,邓锡铭,曹清;傍轴光束在自由空间中传输的几何行为研究[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7年02期 |
15 |
傅世年;;光束传输的相空间模型[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87年00期 |
16 |
;光信息传输[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2期 |
17 |
曹清,邓锡铭,郭弘;振幅分布对焦移的影响I.傍轴光束[J];光学学报;1996年08期 |
18 |
周国泉;;高斯涡旋光束的光束传输因子和峭度参数[J];物理学报;2012年17期 |
19 |
刘键;杨艳芳;何英;刘国威;郑晓;;基于圆偏振涡旋光束强聚焦的平顶光束的构成[J];光学学报;2014年05期 |
20 |
赵华君;程正富;吴强;;双高斯空心光束的传输特性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