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入侵检测方法研究及其在IDS中的实现

葛斌  
【摘要】:入侵检测是一种动态的安全防护手段,它能主动寻找入侵信号,为网络系统提供对外部攻击、内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安全保护。入侵检测从功能结构上一般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响应三个部分,从检测方法上主要分成异常检测法和误用检测法两大类。本文在总结多种入侵检测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IDMEF的入侵检测模型。论文重点研究了IDS中的入侵检测方法,对误用入侵检测方法中的模式匹配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开源软件Snort的基础上,对单模式匹配算法进行了优化与实现,对经典的多模式匹配算法进行了改进。本文对异常入侵检测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给出了一个应用于具体系统中的基于贝叶斯统计分析的异常入侵检测算法。基于以上研究,最后实现了一个可以在小型网络内达到实用阶段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的消息格式采用IDMEF描述,检测引擎采用了优化的多模式匹配BM算法,通过向检测模块中添加一个统计分析插件可初步实现异常检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光春;卢显良;薛丽军;;一种运用限幅自相似性的新型DDoS入侵检测机制[J];计算机科学;2004年03期
2 吴建新;入侵检测技术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30期
3 邓广慧;唐贤瑛;夏卓群;;基于FCM和RBF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6年01期
4 李士勇;梁家荣;唐志刚;;基于粗糙—遗传算法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6年09期
5 石云;陈蜀宇;;入侵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6 李波;;基于聚类分析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22期
7 朱桂宏;王刚;;基于数据流的网络入侵检测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年03期
8 廖娟;龙全圣;;基于某高校校园网安防策略[J];今日科苑;2010年04期
9 刘小明;熊涛;;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年04期
10 郭春霞;续欣;苗青;王玉华;;入侵检测系统发展与研究[J];通信与广播电视;2005年01期
11 蒋盛益,李庆华;无指导的入侵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5年09期
12 利业鞑;;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精确度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3 王福生;;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年09期
14 宋明秋;傅韵;邓贵仕;;基于决策树和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12期
15 杨和梅;戴宗友;冯传茂;;基于信息论的非监督入侵检测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12期
16 唐贤伦;庄陵;李银国;曹长修;;基于粒子群优化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入侵检测[J];计算机工程;2008年04期
17 庞雄昌;王喆;韩鲲;;基于CVM的入侵检测[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8期
18 宋广军;张要田;;粗糙集-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年11期
19 徐仙伟;杨雁莹;曹霁;;入侵检测系统中两种异常检测方法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年01期
20 李斯;;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俐旻;王晓程;;基于Multi-SVM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张满怀;;两类基于异常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比较[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应辉;饶云波;;最小差异度聚类在异常入侵检测中的应用[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董晓梅;郭晓淳;王丽娜;于戈;申德荣;王国仁;;基于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数据库系统入侵检测方法[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2年
5 范瑛;;改进蚁群算法结合BP网络用于入侵检测[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鑫;梁海洁;廖腾峰;;基于TSVM分类器和混合型特征选择方法的入侵检测研究[A];2010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小强;朱中梁;范平志;;基于SVM和序列互相关特性的入侵检测[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贾超;张胤;;互联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入侵检测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NCIRCS-2005)论文集[C];2005年
9 高新;臧洌;黄越;;基于分簇和时间自动机的Ad hoc入侵检测方法研究[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令狐大智;李陶深;;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自适应入侵检测方法[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书跃;基于支持向量机和贝叶斯分析技术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张金荣;无线传感器网络能效与安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尹清波;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唐贤伦;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段丹青;入侵检测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张桂玲;基于软计算理论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唐贤伦;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8 杨智君;入侵检测关键技术在大型科学仪器工作状态监测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郑洪英;基于进化算法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翁广安;基于免疫原理的实值编码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泉;基于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章登科;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检测器生成算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史兴娜;基于免疫机制的Multi-Agent入侵检测系统[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杨红;基于选择性集成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江苏大学;2005年
5 阎明;基于系统调用和上下文的异常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向光;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尹敬涛;基于大步回退剪枝最大频繁模式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8 柴晨阳;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入侵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卢洁;基于PSO-RBF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王茜;基于模糊逻辑规则的SYN湮没入侵检测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翟金钟;把好网络安全这道关[N];金融时报;2002年
2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摩托罗拉:蓝军攻击激活全面防护[N];通信产业报;2006年
3 彭小琴;企业网安全方法论[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警惕网络诸多敞开的“后门”[N];人民邮电;2006年
5 赵力 文华;部省共建千秋业 百年名校铸辉煌[N];光明日报;2004年
6 ;应用级防火墙走出概念泡沫[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