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模态分析
【摘要】:磁浮列车是21世纪极具竞争力的无接触地面交通工具,它具有高速、舒适、安全等特点,是我国未来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上却距德、日等技术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消化、吸收国外磁浮列车技术,开展创新性科技攻关,这将对建立起我国合理的、经济的高速磁浮铁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深入研究德国新一代的高速磁悬浮列车TR-08(Transrapid系列)的基础上,对各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轨道形式做了介绍。轨道作为磁浮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振动将影响列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对轨道进行模态分析尤为重要。
通过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发展以及课题的相关背景,提出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与本论文有关的有限元法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上海磁浮交通试验运营线的维修车间路段和国防科技大学高速磁浮试验轨进行了模态分析,并通过试验研究评价了模态分析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最后针对振动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对改进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
本文的分析结果对轨道结构设计、控制器结构和参数设计、以及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奠定了基础。
|
|
|
|
1 |
王云球,苏耀祥;高桩码头上部结构的空间简化计算方法荷载分配法[J];水运工程;1992年06期 |
2 |
薛江,高延峰,王孙安;复合轨道梁加工方法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3年04期 |
3 |
王治斌;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轨道梁架设设备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1年01期 |
4 |
于成廷;提高技术成套水平,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从中捷为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加工装备项目完工引起的思考[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2年01期 |
5 |
周子云,朱尔玉,吕晓寅,何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轨道梁的优化设计[J];铁道建筑;2004年11期 |
6 |
赛铁兵;;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线形调整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01期 |
7 |
周胜钢;;磁悬浮铁路轨道梁初探[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5年01期 |
8 |
刘永锋;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PC轨道梁结构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3年12期 |
9 |
张春生;;码头门机轨道梁基础处理方法比较[J];水运工程;2006年03期 |
10 |
向阳;;轨道固定系统的改造[J];起重运输机械;2009年05期 |
11 |
淳庆;李今保;;临街商业房的整体平移技术[J];建筑技术;2009年09期 |
12 |
于成廷;磁悬浮快速列车轨道梁加工装备顺利完工引起的思考[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年05期 |
13 |
沈钢,Reinhold Meisinger;单双跨梁对平移力与平移质量的响应仿真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8期 |
14 |
张京街,丁金堂,徐建;梁平县南门粮站整体平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J];重庆建筑;2003年01期 |
15 |
李林;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高架轨道梁桥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年06期 |
16 |
贺文涛;磁悬浮工程轨道梁的精调定位技术[J];测绘通报;2004年01期 |
17 |
余华;吴定俊;;磁浮交通线的轨道梁结构及动力特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9期 |
18 |
宋坤;周洪彬;赵建波;;牵引车混凝土轨道梁的加固方案设计[J];建筑结构;2007年S1期 |
19 |
高玉峰;蒲黔辉;夏招广;;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系统动载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08年10期 |
20 |
吴金山;赵南阳;;磁浮工程轨道梁高空纵移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