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热化学非平衡流及其辐射现象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

柳军  
【摘要】:本文工作主要涉及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流及其辐射特性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 实验研究工作为:1)、使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再入物理弹道靶设备和脉冲曝光时间5ns的Nd-YAG激光器,进行了高超声速钢球模型激波脱体距离的测量实验。在国内第一次得到了非平衡流无烧蚀激波流场清晰的有限条纹激光干涉照片和阴影照片,测量得到高精度的头部激波脱体距离。测量误差约为5%,模型飞行速度5.0~5.5km/s,靶压10~80mmHg。使用了CFD及CFI技术辅助设计和确定实验方案。2)、测量了多个状态的高超声速球模型非平衡流场的可见光辐射强度,并对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测量采用双狭缝式可见光辐射计,中心波长位于绿光波段(517.8nm、519.8nm),半宽度为6.6nm。球模型飞行速度为4.8~5.7km/s,靶压10~80mmHg。 数值研究工作包括了热化学非平衡流场及其辐射特性的计算。其中,热化学非平衡流数值模拟工作为: 1)、对热化学非平衡流的物理化学模型进行分析,选择Park双温度模型、Gupta空气11组元化学反应模型及相应的输运模型、振动离解耦合模型、能量交换模型耦合Navier-Stokes方程组求解流动问题。2)、对NND格式、Roe格式、AUSM类格式以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技术(包括加速收敛技术、MUSCL插值方法、熵修正技术、源项对角隐式处理等)在轴对称、三维热化学非平衡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AUSM类格式性能最优,LUSGS隐式处理方法计算效率较高。提出了一种新的熵修正方法,与网格无关并可减少对边界层解的影响。3)、编制完成包含上述物理化学模型及数值技术的热化学非平衡流计算程序TCNEQ(2D、3D)。程序具有良好的结构网格适应性及模块化程度,气动力及热流计算结果与文献吻合,通过了算例考核及实验验证。4)、在国内第一次进行了球模型激波脱体距离实验和计算的高精度对比研究,并使用CFI技术进行了全流场的实验验证。采用多种气体模型计算实验状态的球模型激波脱体距离,并采用CFI技术处理为阴影图和有限干涉条纹图,直接与实验照片对比进行流场验证。5)、采用TCNEQ3D程序对Apollo飞船返回舱大攻角全流场(含底部及近尾流区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返回舱气动力系数,并与文献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非平衡现象可能是造成返回舱飞行实验数据与风洞实验数据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热化学非平衡流辐射特性的数值计算工作有如下部分: 1、根据热空气辐射的三种类型,综合了量子力学、原子分子物理学以及光 谱学的相关知识,分别对空气组元的连续谱辐射、原子线辐射和分子带辐射机 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给出了热化学非平衡态下求解辐射发射系数和吸 收系数(含诱导辐射)、的相关公式。以本文实验状态为算例条件,在求得热化 学非平衡流场数值解的基础上,采用“逐线计算”的精细辐射模型,在波长 ZOOOA~S0000A的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跃迁各机制详细计算辐射的谱发射系数 和谱吸收系数。 2、发展了精细光谱辐射模型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技术,编制了适用于弹道靶 高温气体辐射研究的“辐射计测量数值模拟程序”,在国内第一次应用于弹道 靶光辐射实验的分析研究。通过构造规则的“辐射计算网格”,进行三维空间 的数据重构,并数值积分求解辐射输运方程(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实现 了弹道靶模型光辐射测量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可以得到流场光辐射信号在模 型穿越辐射计视场范围时的完整时间历程,从而实现了可见光辐射实验测量与 数值计算的高精度对比。计算并分析了半阴影区和壁面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程度,模型可见光辐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基本一致。 综合上述研究工作,分别完成了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模拟程序 TcNEQ(2D、3D)、高温空气光谱辐射特性计算程序、高超声速模型流场光辐射 信号计算程序,三个部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功能齐全的高温气体动力学计算 分析软件系统。其中,TCNEQ系列程序可以选择采用各种数值计算技术,应用 于不同热化学模型、复杂外形飞行器的全流场数值模拟和气动力、气动热计算 与分析;高温空气光谱辐射特性计算程序和三维流场光辐射信号计算程序可以 对飞行器本体及绕流场的光辐射特性进行计算与分析。该软件系统在飞行器外 形设计、目标识别与跟踪、通讯、突防、流场特性研究等方面都可发挥作用。 流场光辐射信号计算程序经过改进,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实验设备(如激波管) 的高温气体辐射特性研究,对相关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及型 号工程应用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辐射,数值模拟,弹道靶实验 第Xll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师颜;;近代热化学发展概况[J];科学通报;1962年10期
2 郭其悌;矿物热化学的研究近况[J];地质地球化学;1986年11期
3 刘祁涛;;研究固体表面酸性分类的热化学方法[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4 屈松生;;代谢过程中的热化学问题[J];黄冈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5 李旭;;矢志不渝报国心 漫远求索学者情——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谭志诚教授[J];科学中国人;2013年04期
6 周亚平,张瑞,徐芳,万洪文,武曼丽;二水合马来酸锌的热化学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时亚丽;;我国实验热化学的先驱——冯师颜先生[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8 刘义,冯英,谢昌礼,周培疆,屈松生,朱英国,周涵韬;线粒体热化学研究──Ⅱ线粒体代谢活性的热化学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9 陈平初,詹彤,刘宛乔,詹正坤,屈松生;高氯酸钕和甘氨酸及丙氨酸混配型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6期
10 陈平初,李武客,刘宛乔,屈松生;高氯酸镧和甘氨酸及丙氨酸混配型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1 董岁明,赵宏安;补偿式量热计在热化学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2 黄宏升;李平;;新型硼酸钡盐的合成、表征与热化学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3 黄在银,屈松生,冯英,赵群金;西佛碱配合物对大肠杆菌代谢抑制的热化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4 郑平;陈文生;侯汉娜;屈松生;;硝酸铈与丙氨酸配位反应的热化学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5 刘义,冯英,谢昌礼,屈松生,冯长健,乐芝凤;细菌最佳生长的热化学研究[J];应用化学;1996年02期
16 周之奎,陈素年,韩俊玉,李洪涛,孙承纬,李长青,黄悦;23mm电热化学发射装置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97年01期
17 杨瑞丽,冯英,屈松生;水杨醛肟与醋酸钴固相配位反应的热化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18 胡军成,万洪文,许名飞,望天志,屈松生;复盐K_2Ni(IO_3)_4·2H_2O的热化学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9 许名飞,万洪文,胡军成,望天志,屈松生;复盐Cd_2HIO_6·1.25H_2O的热化学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20 李 昕,邵 伟,刘 义,胡立新,屈松生;氯化镉与对甲基苯胺配位反应的热化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许敏;王海勇;;生物质相关于热化学转换过程的理化特性[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曾明;杭建;林贞彬;瞿章华;;不同热化学模型对高超声速喷管流场影响的数值分析[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吕洋;李宁;刘志宏;;硼铝酸盐微孔晶体K_2Al[B_5O_(10)]·4H_2O的热化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张忠海;姜晓娟;库宗军;;高氯酸镨与L-脯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热化学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高洁;陈静;董家新;;低共熔溶剂的热化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淡文彦;邸友莹;张莹莹;;正八烷铵磷酸二氢盐的合成,表征和热化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7 黄频频;王晓蕊;刘志宏;;硼磷酸盐微孔晶体材料Na_2[ZnB_3P_2O_(11)(OH)]·0.67H_2O的热化学研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烈锦;;能源转化与动力系统中多相流热物理热化学过程的多尺度效应[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彭海琳;冉纯博;于学春;凌亚鼎;张莹莹;郑瑞;周维;刘忠范;;STM热化学烧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存储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邸友莹;谭志诚;孙立贤;;高氯酸铒-谷氨酸配合物[Er_2(L-Glu)_2(H_2O)_8]·(ClO_4)_4·3H_2O的低温热容和热化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柳军;热化学非平衡流及其辐射现象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吴剑鸣;密度泛函和神经网络组合高效热化学方法[D];厦门大学;2008年
3 杜娟;甲烷重整热化学储能过程催化反应及传输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吴守军;3D SiC/SiC复合材料热化学环境行为[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飒英;碱金属硼镓酸盐微孔晶体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热化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知之;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热化学与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晓玉;锌盐与氨基酸配合行为的相化学及热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肖圣雄;稀土三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热化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珺炜;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联产氢气和硫磺系统的基础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崔云鹏;分子筛/水体系蓄热特性的热化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7 李小军;硅氢双原子簇结构、热化学和电子亲和能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8 孙仁俊;电热化学发射中等离子体点火时的辐射换热过程[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黎;美开发出热化学纳米光刻术[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