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同板多形碳化硅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殷玲玲  
【摘要】: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异形SiC纤维具有较好的雷达波吸收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异形SiC纤维的吸波性能,本论文以阻抗匹配理论为指导,设计了O-Y和O-C-Y型两种同板多形喷丝板,通过熔融纺丝、不熔化和烧成,制备了O-Y和O-C-Y型同板多形SiC纤维;考察了喷丝板的结构尺寸对同板多形PCS纤维成形的影响;研究了同板多形PCS纤维的成形工艺和不熔化工艺;用网络分析仪对O-Y型SiC纤维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将其与同形状、同质量比的混杂碳化硅纤维的电磁性能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O-Y型和O-C-Y型喷丝板中各种孔的单孔流量比在3左右,适当调节工艺条件,可以得到O-Y型和O-C-Y型同板多形PCS纤维。 O-Y型和O-C-Y型PCS纤维中不同截面形状纤维的(当量)直径,随着收丝速率的提高或者泵供量减小而减小;三叶形纤维的异形度随收丝速率的降低或者泵供量的减小而提高,C形纤维的异形度变化不大;正常条件下,泵供量为14~20ml/min,收丝速率为400~600m/min,能得到较小当量直径和较高异形度的O-Y型PCS连续纤维;泵供量为15~22ml/min,纺丝速度为400~500m/min,能得到较小当量直径和较高异形度的O-C-Y型PCS连续纤维。 适当控制纺丝工艺,可以使O-Y型PCS纤维中三叶形纤维的不熔化当量直径和圆形纤维的直径相当,而使一束纤维基本同步实现不熔化;O-C-Y型PCS纤维中圆形和C形纤维的不熔化程度相当,三叶形纤维的不熔化程度略高于前两者。 O-Y型SiC纤维中圆形和三叶形纤维的直径分别为10~11.5μm和16~19μm,强度为1.8~2.2GPa,且三叶形纤维的分散性比圆形纤维小;O-C-Y型SiC纤维中C形截面纤维的强度分散性最小,三叶形纤维次之,圆形的最大,其中圆形、C形纤维的平均强度为1.6GPa左右,三叶形纤维的平均强度为1.8GPa左右。 在X波段,O-Y型SiC纤维的tanδ=0.3~1.3,具有较好的频响效应;O-Y型SiC纤维中三叶形纤维异形度的变化,会引起电磁参数的较大变化,异形度在0.9左右时,其tanδ最高;O-Y型SiC纤维吸波性能优于纯三叶形SiC纤维和同形状、同质量比的混杂SiC纤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乐;;新型碳化硅纤维/陶瓷复合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1987年09期
2 ;化学气相沉积法连续大直径碳化硅纤维[J];工程塑料应用;1994年05期
3 林莉;碳化硅纤维的生产及市场[J];化工新型材料;1998年09期
4 王军,陈革,王应德,王娟,姚闽,宋永才,冯春祥;具有雷达吸波功能的碳化硅纤维的制备[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4期
5 ;科技消息[J];硅酸盐学报;1993年05期
6 李国强;初露头角的碳化硅纤维[J];材料工程;1980年06期
7 郝元恺,冯春浩,高鹏,姜冀湘;碳化硅纤维单向增强铝复合材料高温性能的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1986年02期
8 张文富;;碳化硅纤维和等离子法合成石英[J];无机盐工业;1981年01期
9 ;日本碳公司加速研究开发碳化硅纤维[J];合成纤维工业;1982年01期
10 钟山;;碳化硅纤维[J];玻璃纤维;1978年04期
11 杨一明,杨淑金,陆逸,刘心慰;碳化硅纤维的制造[J];宇航材料工艺;1988年02期
12 ;Mark Ⅲ型碳化硅纤维的研制[J];无机材料学报;1986年04期
13 刘军,宋永才,冯春祥,许云书,孙颖;低电阻率SiC纤维先驱体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3期
14 赵稼祥;先进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4期
15 刁玉强,何巨龙,于栋利,田永君,李东春;Si对碳化硅纤维烧结性能的影响[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6 赫荣安;楚增勇;李效东;斯永敏;;用X射线小角散射法研究裂解温度对碳化硅纤维微孔孔径分布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6年12期
17 欧阳国恩;;碳化硅纤维及其复合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1981年04期
18 鲁祥勇,李效东,彭平,王亦菲,雷绍曾,岳曼君;碳化硅纤维乳液上胶剂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1999年05期
19 王军,陈革,宋永才,王应德,冯春祥;以异型碳化硅纤维为吸收剂的结构吸波材料设计[J];材料工程;2000年07期
20 邹世钦,张长瑞,周新贵,曹英斌;SiC_f/SiC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技术通讯;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应德;;几种异形碳化硅纤维制备及其吸波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王应德;刘旭光;姜勇刚;蓝新艳;王磊;;几种异形碳化硅纤维制备及其吸波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3 宋永才;王娟;冯春祥;;低电阻率碳化硅纤维的制备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冯春祥;刘军;宋永才;;掺杂法制备低电阻率SiC纤维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王应德;王军;宋永才;李效东;;连续碳化硅纤维及陶瓷基复合材料[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6 王应德;王娟;冯春祥;王军;何迎春;姚闽;;吸波功能型非圆形截面碳化硅纤维制备与性能[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李效东;曹峰;汪文元;彭平;王军;王亦菲;冯春祥;;耐超高温碳化硅纤维的研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王军;胡慎信;宋永才;冯春祥;邹治春;王应德;;以碳化硅纤维为吸收剂的结构吸波材料设计[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程海峰;陈朝辉;李永清;张长瑞;王德安;杨孚标;车仁超;;碳化硅纤维表面化学镀改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郑春满;李效东;朱冰;王浩;;聚碳硅烷纤维热行为及预氧化动力学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旭光;异形截面碳化硅纤维制备及其吸波性能[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海哲;碳纳米管增强碳化硅纤维和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陈江溪;碳化硅基陶瓷纤维用有机硅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杨大祥;PCS和PMCS的新合成方法及高耐温性SiC纤维的制备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曹峰;耐超高温碳化硅纤维新型先驱体研究及纤维制备[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胡天娇;具有轴向周期渐变结构的功能梯度碳化硅纤维的研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李俊生;硼吖嗪的合成及其转化制备氮化硼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玲玲;同板多形碳化硅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郑长进;纤维(毡)/环氧树脂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彭善勇;干法纺丝法制备低氧含量碳化硅纤维[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刘旭光;复杂异形截面碳化硅纤维的制备与性能[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曹淑伟;含锆、钽、铪SiC陶瓷先驱体的合成及纤维制备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王书伟;镀膜碳纤维、碳化硅纤维与晶须增强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继明;含烯丙基的聚碳硅烷的合成与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郑德钏;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细ZrO_2/SiC纤维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郑斌义;单向连续SiC_f增强铝硅酸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王永寿;SiC纤维弹性模量影响因素及其改进工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罗兵;重量降低1克卖价提高1美元[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马永前;新一代蒸汽机[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刘少华、特约记者 王握文;国防科大向社会发布一大批科技成果[N];解放军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兰军;国产碳纤维自行车加入国际竞争[N];消费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应珊 刘鑫焱 任建民;蓝天明月西部情[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王艳红;夹心碳纳米管[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王燕;日本计划于2021年启动新型战斗机计划[N];国防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