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填充碳纳米管的制备研究及应用初探
【摘要】:
碳纳米管是一类性能独特和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碳素分子,通过在管腔内填充铁,可以调节碳纳米管的电磁性能。铁填充碳纳米管(FCNT)具有制备简单,电磁性能可调等特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的功能材料,如雷达波吸收剂等。
本论文以二茂铁和其它碳源为基本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FCNT,并对FCNT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研究了FCNT的制备工艺、纯化方法及生长机理,并对FCNT在雷达吸波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论文研究了5个制备系统。系统1以二茂铁为原料制备FCNT;系统2、3、4是在系统1基础上分别添加了芳香族化合物苯、萘和联苯为补充碳源,制备形貌良好的FCNT;系统5将二茂铁的苯溶液注入反应器制备FCNT。各系统都采用N2为保护气体,H2为还原气体。通过观察各系统对应的FCNT的形貌,发现系统5制备的样品拥有最满意的阵列式形貌,管长可达150μm,且杂质含量少,无需纯化处理。对于其它系统获得的产物,本文研究了“酸煮法”和“酸泡法”两种纯化方法,后者提纯效果更好。
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FCNT生长状况的影响和最佳反应条件。N2和H2流量较好的比值为6 : 1~7 : 1;反应时间是FCNT长度的决定因素,FCNT随着反应时间加长而增长;在830~880℃温度区间内可以生成FCNT。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碳源浓度有利于生成形貌良好的FCNT。此外,以Si片、SiO2片、Si-SiO2格子片为基底,研究了二茂铁含量对基底选择性的影响:二茂铁含量少时,SiO2基底上生长形貌良好的阵列式FCNT,而Si基底上不生长;二茂铁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忽略Si和SiO2基底的差异,FCNT在Si和SiO2基底不再有选择性生长。
通过TEM、XPS、XRD、Raman光谱、IR等表征手段分析了FCNT样品结构,可知本论文制备的FCNT的直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备工艺,在20~150 nm范围内,均为多壁碳纳米管,管壁为石墨层片结构,管腔内填充的是单质铁,管壁外附着了少量的Fe2O3。FCNT的密度为2.4~2.6 g/cm3。空气气氛中,在325~600℃温度区间剧烈氧化放出大量的热。FCNT具有很高的复介电常数(14.2 ε′ 86.2;27.2 ε″ 55.7)和比文献值高的复磁导率。
本论文提出了“两侧开口”生长机制模型,分析了FCNT的取向机理,并解释了阵列式FCNT薄膜顶部形貌宏观上平整,微观上有一定起伏的原因。
最后,本文对FCNT在2~18 GHz波段的吸波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环氧树脂复合在铝板上形成0.2mm厚的涂层。通过测试反射率,发现涂层具有一定的吸波效果。
|
|
|
|
1 |
李保国,李文晟,石硕,边占喜;二茂铁烷氧基硅烷的合成与性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2 |
赵邦蓉,李朴,鲁小松,师树简;几种含硒二茂铁衍生物的质谱分析[J];质谱学报;1996年04期 |
3 |
崔小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开发利用前景广阔[J];化工之友;2000年02期 |
4 |
陆雅琴;;电位滴定法测定二茂铁[J];分析化学;1983年07期 |
5 |
郑衍生,杨海泉,邹明珠,方赤光,陈世斌;光照对聚乙烯二茂铁修饰电极的作用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5年04期 |
6 |
周耀坤
,刘元宗;苯甲酰基二茂铁β-二酮的合成及其反应性能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
7 |
马黎明,刘正禄;四步法电解合成二茂铁新工艺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4年10期 |
8 |
崔小明;二茂铁及其应用[J];四川化工;1995年S4期 |
9 |
童开发,刘明国,郑书香,田玲玲,杨红;二茂铁的合成方法[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0 |
宋怀河,陈晓红,周成;二茂铁加压炭化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2年01期 |
11 |
郭栋,莫宏,屠晓燕,段春迎,孟庆金;一个新的二茂铁-钴四核双螺旋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研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1期 |
12 |
仲;;二茂铁的相转移合成[J];化学通报;1980年07期 |
13 |
王端;相转移催化(PTC)在二茂铁合成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
14 |
韩毓鼎;王俊杰;许慧珍;;1,1′,3-三叔丁基二茂铁的合成及纯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5 |
李正西;二茂铁生产技术[J];化工时刊;1999年06期 |
16 |
徐兆瑜;;二茂铁的合成与应用[J];杭州化工;2001年04期 |
17 |
陈维一,陆军;新型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8 |
吴艳钟,杨玉;双(甲基二茂铁基)代烷羟的合成[J];应用化学;1989年05期 |
19 |
宋道铨;杂多酸应用于二茂铁含量测定的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
20 |
赵宏升;二茂铁的合成[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