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不锈钢在高温高压水蒸气中的氧化及传热分析
【摘要】: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锈钢在水蒸气中的氧化速率比在空气中快得多。从水蒸气高温氧化机理出发,得出了耐热不锈钢1Cr18Ni9Ti在高温水蒸气中氧化的物理模型,氧化膜结构由外层和内层构成,外层的主要成分为Fe3O4,内层为尖晶石型的铁铬镍氧化物(Fe,Ni,Cr)3O4。
本文分别建立了1Cr18Ni9Ti在高温高压水蒸气中氧化的外氧化和内氧化模型。根据Wagner理论,受扩散控制的氧化膜厚度与时间成抛物线关系。通过简化假设建立氧的单向扩散外氧化模型,内氧化则采用氧与Cr的双向扩散反应模型。氧化速率主要受燃气温度、压强、水蒸气浓度和燃气流速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计算论证,这些影响因素均会使氧化进程加快,尤其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最大。通过扩散元素的浓度计算表明,不锈钢氧化一段时间后,在外氧化膜和内氧化膜中的扩散元素氧近似成线性分布。在内氧化前沿处,氧和Cr元素完全反应,氧和Cr的浓度近似为零。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氧的渗透深度也增加。
氧化膜对喷管的传热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热力计算和流场计算确定喷管的热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计算后得出结论:不锈钢氧化后的总热阻变大,瞬时热流密度变小,升温曲线的斜率变小,氧化膜的粗糙度有增强传热的作用。同时由于氧化膜的热阻的作用,不锈钢氧化后的传热性能变差。
|
|
|
|
1 |
段成红,缪鸿燕;容器与裙座连接处强度的有限元分析[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
2 |
陈舰;;玻璃池窑传热的网络分析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3 |
王莉;蔡静;吴方;;大尺寸比对恒温块传热分析[J];计测技术;2011年02期 |
4 |
王兆元;平面型加热烘道的传热分析[J];工业加热;1985年01期 |
5 |
徐新亚;刘道平;黄文件;潘云仙;;气-液界面处水合物膜形成过程的传热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6 |
王剑;徐正;吕英华;王东;孙维强;赵炜;;蓄热式烧嘴钢包烘烤的传热分析[J];冶金能源;2007年04期 |
7 |
丁彩平;;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传热机理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年01期 |
8 |
张寅平,葛新石,周创,高举文,梁新刚;利用热镜防止汽车挡风玻璃结霜的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9 |
蔡德军;;怎样控制热管工质的量[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3期 |
10 |
赵亮;周炳海;;车灯内部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J];机械制造;2007年01期 |
11 |
吕维敏;黄钢妹;章忠敏;孔庆豪;唐立;;低温微创手术液氮传输过程的压力和传热分析[J];低温工程;2008年03期 |
12 |
刘斌贝;张红;陈兴元;庄骏;;用于槽式太阳能电站的热管式集热器开发及传热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3 |
刘红梅;康洋;;如何解决空气与地道壁体间传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
14 |
刘研;高青;黄勇;于鸣;张忠进;;地能利用中道路融雪逐年运行过程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1期 |
15 |
石程名,辛明道,陈远国;三流体分离型热管换热器的传热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16 |
龚延风,刘金祥;冰球凝固过程的传热规律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17 |
徐让书,张宝诚,牛玲,富丽新;有限元传热分析中燃气辐射处理方法及其在飞机结构热分析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03年06期 |
18 |
宋振宏,赵立华,范蕊;外保温墙体阳台传热分析[J];新型建筑材料;2003年01期 |
19 |
王丽娜;杨历;杨小静;;冰盘管凝固过程传热特性的理论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20 |
裴如男;邓子辰;周加喜;;二维蜂窝多孔金属夹层圆柱壳的传热性能数值模拟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