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祝晓才  
【摘要】: 本文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机器人的镇定和跟踪统一控制、在不满足非完整约束时的统一控制以及不确定曲面上的统一控制问题。此外,还讨论了链式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针对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滑动而破坏理想非完整约束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了鲁棒统一控制律,在实际跟踪/镇定(practical tracking/stabilization)的意义下,同时解决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和姿态镇定问题。设计过程基于李群,融合横截函数方法和Lyapunov重设计技术,以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扰动运动学模型为对象。首先构造有界横截函数,定义出相应的光滑嵌入目标子流形。在对标称运动学模型进行扩展之后,利用该模型作为特殊欧氏群SE(2)上的系统时对标准群运算所具有的左不变性,以群运算的方式定义误差矢量并推导标称误差运动学模型。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经典线性控制方法也适用于标称控制律设计,从而实现标称误差系统的实际稳定。最后对标称控制律进行Lyapunov重设计,构造修正项以得到鲁棒控制律。横截函数方法的使用使得整个设计过程非常系统化。此外,控制设计中不再需要几乎已经成为轨迹跟踪问题标准假设的参考轨迹“持续激励”条件。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律易于推广到一般性干扰下的统一控制问题。 2、针对在不确定曲面上运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镇定和跟踪问题给出系统化的鲁棒统一控制律设计框架。在控制律作用下,闭环系统实际稳定,对由曲面引入的重力影响具有鲁棒性,对曲面参数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设计过程中使用系数未知但有界的二次曲面局部近似不确定曲面。核心设计思想依然是采用横截函数,对象是不确定曲面上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简化动力学模型,所以除了融合横截函数方法和Lyapunov重设计外,还使用了积分器backstepping技术,以作为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之间的桥梁。 3、对unicycle类型轮式移动机器人,基于相平面分析技术,结合动态反馈线性化和滑模控制,提出了一种非奇异的镇定和跟踪控制统一设计框架。通过相平面分析详细研究了不同初始状态对实际运动轨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期望轨迹,选取相应的控制参数并设定增广状态初值,避免了控制算法奇异,并确保移动机器人具有正确的最终位形。整个设计过程直观简明,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技巧。所设计的控制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各控制参数由不等式确定使得控制器对于参数变化具有一定鲁棒性,滑模的使用使得控制器对于干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4、对单链链式系统设计了不连续有限时间镇定和跟踪控制律。主要思想是发掘链式系统潜在的线性结构,利用终端滑模控制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实现控制解耦。首先将n维链式系统分解成一个标量子系统和一个n? 1维线性时变子系统,证明了一定条件下该时变子系统的能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段控制策略,基于终端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不连续有限时间反馈镇定控制律。将跟踪问题转化为误差模型的镇定问题之后,基于与镇定问题相同的框架设计了有限时间跟踪控制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原伟;;基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律设计[J];科技风;2011年10期
2 马克茂,陈立甲,王子才;实用飞行器软着陆控制律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1年02期
3 王敏;周东华;陈茂银;;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容错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年06期
4 刘毅;王海清;李江;李平;;解析的核学习自适应单步预测控制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11期
5 刘凯;董西广;;带参数扰动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谭满春,毛宗源,徐建闽;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律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7 王旭,史小平,王子才;非线性姿态镇定控制律设计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0年04期
8 李胜,陈庆伟,胡维礼;不变流形在非完整链式系统镇定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吴鹏;陈启超;;基于反演法的导弹姿态控制律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2年04期
10 李建国;一类近似线性化方法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11 杨敏;梅劲松;廖里程;;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反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5年05期
12 陈小平;徐红兵;;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无超调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3年04期
13 韩志刚,杨艳梅;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无模型控制律[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14 甘小冰,徐晨,冯象初;一个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律计算及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1997年03期
15 常江;张连军;薛迪;;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16 董国华;祝晓才;刘振;蔡自兴;胡德文;;不确定曲面上轮式移动机器人鲁棒轨迹跟踪[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7 王旭,史小平,王子才;一种非线性姿态控制律的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8 李胜;马国梁;陈庆伟;胡维礼;;一类不确定非完整机器人的不连续自适应镇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9 贺也平,沈春林;完全非线性近似逆及其在轨迹跟踪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玲;韩志刚;;非线性系统的无模型控制律的鲁棒性[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苏文杰;桂海潮;;基于浸入与不变理论的航天器自适应姿轨联合控制[A];第十二届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七届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和第十五届全国分析力学联合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1年
3 刘佳;;一种飞控系统控制律软件打桩技术的测试方法[A];第十七届中国航空测控技术年会论文集[C];2020年
4 马雯;张翔伦;;基于鲁棒特征结构配置的飞翼飞机横侧向控制律设计[A];探索 创新 交流——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上册)[C];2014年
5 邵珂;吴志刚;杨超;;基于神经模糊理论的阵风响应减缓控制律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杨宝庆;贺风华;姚郁;;基于预测控制方法的姿控发动机开关控制律的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晓云;姜苍华;段广仁;;分导飞行器的载荷释放失效在线检测及控制律重构[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耿少锋;;极点配置在飞机控制律设计中的应用[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家学;顾海波;;新舟60飞机高度保持控制律设计[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旭东;屈香菊;高宏建;王璠;尹航;;无人机火箭助推发射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律设计[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1 吴志刚;杨超;;主动气动弹性机翼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设计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2 崔德龙;刘鑫;夏曼;;基于模型的控制律软件设计优化与仿真[A];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9年
13 蔡开元;张磊;;模糊状态控制律可控性问题[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14 乔继红;王洪艳;;基于动态面的扩展白适应反演控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15 张晨曦;樊鹏辉;王新华;蔡开元;;可垂直起降和高速前飞飞行器模态转换控制律设计[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6 吴志强;齐子涵;;一类张力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NVTA2021)摘要集[C];2021年
17 代晗;李非凡;王长利;赵艳影;;时滞非线性系统的饱和控制及参数优化设计[A];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NVND2021)摘要集[C];2021年
18 张聪;姜思远;Wei Yanqiao;Liu Shuang;Hua Changchun;;带有非匹配总扰动的严格反馈型非线性系统输出跟踪控制[A];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论文集[C];2021年
19 孙延修;;基于观测器的一类Lipschitz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A];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20 郑毅;张嗣瀛;;广义对称非线性系统线性化[A];1990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1)[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祝晓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韩光信;控制受限的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孙刚;不确定下三角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4 郑兰;基于预测控制的离散非线性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5 赵敏;约束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算法设计及稳定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王薇;非线性系统的滑模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李胜;非完整系统若干控制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牟丽君;时滞离散非线性系统的滑模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张达科;回滞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10 黄伯敏;仿射奇异非线性系统输出调节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1 王建晖;带有随机扰动与输入输出约束特性的非线性系统智能控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12 张旭;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前向控制方法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3 付沙沙;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故障估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4 王鑫;几类分段时滞非线性滤波与控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5 关健生;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6 苏航;几类带有死区或执行器故障约束的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
17 陈狄岚;几类非线性系统的脉冲控制器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8 贾金平;下三角非线性系统的采样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9 赵金龙;输入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0 蒋栋年;非线性系统故障可诊断性评价及诊断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廷洋;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0年
2 张贝贝;不确定受扰非线性系统的未知理想轨迹跟踪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3 张恒俊;非完整系统的有限时间镇定[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佳辉;基于数学仿真的制导炸弹制导控制律性能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5 付乐;面向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的姿态控制律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李棒棒;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段反作用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李晓云;分导飞行器的故障诊断及控制律重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刘苗;航天器自主交会最终接近控制律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武利强;一类串联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_∞控制及适应H_∞控制[D];郑州大学;2001年
10 杨敏;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算法研究及其伺服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11 王慎航;卫星姿态大角度机动的非线性控制律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2 王帅;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双环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20年
13 杨振耕;飞机刹车控制律半物理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4 徐奎;无尾飞机控制律设计与控制分配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5 王雪松;四驱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16 王刚强;大气扰动下无人直升机悬停/小速度段位置控制律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7 林琳;导引头与制导控制律参数综合优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8 韩雪;平流层飞艇定点悬停控制律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9 郭鹏飞;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20年
20 刘凤娟;非完整约束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何椿;总体,代表了一架飞机的水平[N];大飞机报;2017年
2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中国大飞机:国产化率从60%迈向100%[N];中国青年报;2017年
3 记者 赵天宇;无人驾驶车: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N];北京科技报;2020年
4 记者 常河 通讯员 杨保国;我首次研制成功液态金属驱动的功能性轮式移动机器人[N];光明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李芃达;你的下一个朋友或许就是机器人[N];经济日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