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脉冲涡流无损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宾峰  
【摘要】: 脉冲涡流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其宽频谱的激励方式在大面积复杂结构的检测中可获得较多的缺陷信息,因而成为目前航空无损检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脉冲涡流无损检测中裂纹缺陷的尺寸评估、腐蚀缺陷的成像检测以及不同类型缺陷同时存在时的分类识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如下: 提出了新的改进型脉冲涡流检测方法。通过采用新型脉冲涡流传感器结构,将脉冲涡流激励场从空间上转化为匀强涡流场,从而等效为一种自差分式的涡流检测技术,检测线圈感应的信号主要来自缺陷引起的扰动场,因此无需差分就可以进行检测,这就消除了硬件设计中对于信号同步的要求,简化了信号处理过程,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同时适用于对裂纹和腐蚀缺陷的检测。 对于裂纹缺陷的检测,主要是得到裂纹长度和深度的信息。对于裂纹长度的确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脉冲涡流峰值扫描波形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点与裂纹缺陷两端的对应关系来进行裂纹长度的检测,与传统的脉冲涡流在裂纹长度检测中需要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相比,这种方法简单而检测精度却较高。对于裂纹深度的检测,通过提取脉冲涡流时域瞬态信号的过零时间为特征量来进行,但是,表面裂纹和表面下裂纹随过零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因此,首先必须对表面裂纹和表面下裂纹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对脉冲涡流的理论分析发现,表面裂纹主要影响脉冲频谱中的高频成分,而表面下裂纹主要影响脉冲频谱中的低频成分,因此可以将时域中易受噪声影响的脉冲涡流信号变换到频域分析,提出了“频谱分离点”的方法来对裂纹进行分类识别,提高了缺陷分类识别的正确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对于腐蚀缺陷的检测,提出了新型的斜角式探头结构,解决了腐蚀缺陷检测过程中探头信号变化复杂、特征量难以提取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检测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采用“频谱分离点”的方法对腐蚀缺陷进行了分类识别,提取了对腐蚀缺陷进行检测的特征量,得到了对腐蚀缺陷深度和体积进行反演计算的数学公式。 采用阵列传感器对腐蚀缺陷进行了成像检测。针对传统无损检测中只从时域提取特征造成腐蚀缺陷边缘识别正确率较低的问题,根据脉冲涡流具有丰富频率成分的特点,从时域和频域分别提取特征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阵列脉冲涡流腐蚀缺陷边缘识别方法,提高了缺陷边缘识别的正确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所采用方法的正确性。 在确定了腐蚀缺陷的边缘以后,还要实现对腐蚀体积和深度的检测,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度,对阵列传感器的测试数据进行了融合,提出了改进的一致性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通过重新定义置信距离测度,保证了置信距离矩阵的对称性,最后采用加权平均法对通过了一致性数据检验的多传感器数据进行了融合,得到了腐蚀缺陷的成像结果。 实际检测过程中,机身表面涂层厚度变化或铆钉帽倾斜容易使得探头在扫描过程中产生提离,提离引起的信号变化与腐蚀缺陷引起的信号变化非常类似,使得信号的解释非常困难。采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对同时出现腐蚀缺陷和提离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识别,利用平滑的伪Wigner-Ville分布(SPWVD)得到了信号的谱图,提出了提取谱图中最低能量区域面积作为特征量进行识别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小军,袁榕;热壁加氢反应器的无损检测技术[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5年05期
2 徐遥;;宝钢携手GE检测科技成立检测技术应用中心[J];无损检测;2008年01期
3 ;肉品质量控制的技术保证——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J];肉类研究;2006年03期
4 袁榕;;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的分析与探讨[J];压力容器;2008年11期
5 周顺辉;;无损检测技术在行车钢丝绳状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0年12期
6 郑秀莲;俞祖;;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柑橘无损检测技术[J];轻工机械;2008年01期
7 ;重庆波特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J];石油化工建设;2010年02期
8 沈振;肖艰;毛淑群;韦继红;袁伟杰;高苏南;;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在铝塑复合管中的应用[J];塑料科技;2011年02期
9 高学东;;棒材的无损检测技术[J];轧钢;1989年03期
10 冯宝伟;胡亚民;;简论模具与无损检测[J];金属成形工艺;1998年03期
11 ;上海泛亚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经营部业务简介[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1年07期
12 屠康;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3 林红先;李睿;;在役储罐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研究重点[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1期
14 邵天麟;;无损检测技术在矿山机械维修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年06期
15 豆成林;王琴;;无损检测技术在板栗品质及安全性检测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年04期
16 王金凤;樊建春;仝钢;莫菲;钱金强;;磁声发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石油矿场机械;2008年05期
17 苗玲玉;;沈阳铁路机械学校无损检测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J];无损探伤;2008年03期
18 郁青;何春霞;;无损检测技术在复合材料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与试验;2009年02期
19 ;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制造与检测技术暨第五届全国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检测学术交流会通知[J];无损检测;2009年07期
20 巴特;周玉成;;无损检测技术在球罐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新玉;张凤林;;水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韦欢;;通过无损检测技术控制结构件焊接质量[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袁榕;;科学技术是推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动力[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清;;某种无损检测台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赵育台;黄丹青;;地质雷达与公路无损检测技术[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徐可北;;航空工业无损检测的应用与需求[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何春凯;张仁瑜;;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报告[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赵宁;;激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频;杨涛;;浅析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A];第二届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刚铁;;焊接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琛;铁磁性构件脉冲涡流测厚理论与仪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志远;带包覆层管道壁厚减薄脉冲涡流检测理论与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宾峰;脉冲涡流无损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周德强;航空铝合金缺陷及应力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杨铁滨;基于机器视觉的陶瓷球表面缺陷自动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朱目成;亚表面缺陷的磁光/涡流实时成像检测技术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王山山;基于振动理论的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万升云;磁记忆检测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曹印妮;基于漏磁成像原理的钢丝绳局部缺陷定量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汪子君;红外相位法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震;脉冲涡流测厚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2 赵亮;非接触距离厚度的脉冲涡流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周昊;基于脉冲涡流信号主成分分析的金属测厚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孙海龙;脉冲涡流阵列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张立志;基于脉冲涡流技术的连铸坯表面缺陷检测[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李学生;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乔艳红;瑞雷波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于子绚;应力波检测古建旧木缺陷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黄陶;混凝土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刘宾;高分辨率ICT重建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洁 曹克顺;我省首例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太重应用[N];太原日报;2009年
2 曹克顺;太重应用新型无损检测技术提高产品精度[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李玉清;山西首例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太重应用[N];科学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滕继濮;无损检测技术:不放过一个“坏蛋”[N];科技日报;2011年
5 丁航军 陈海云 记者 史玉成;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张轶;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桦楠;设备做B超 缺陷无处藏[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8 李东明;无损检测技术中心在山东成立[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郑建果;全方位出击 跨越式发展[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记者 桂雪琴;CCS筹建世界水平实验室[N];中国船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