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卫星动态调度问题建模及优化技术研究
【摘要】: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是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与航天器之间、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提供数据中继、连续跟踪与轨道测控服务的系统,简称中继卫星系统。
中继卫星调度是指中继卫星任务计划管理中心根据应用需求以及中继卫星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中继卫星及其有效载荷,选择需要发送航天信号的用户航天器,科学合理地分配中继卫星系统资源,以满足跟踪、测控与数据中继需要。
中继卫星动态调度是空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为中继卫星系统的任务计划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手段与依据。中继卫星动态调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是中继卫星调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研究成果如下:
首先,建立了中继卫星动态调度框架。中继卫星动态调度框架的构建是研究中继卫星动态调度问题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中继卫星调度研究的深入开展。在分析中继卫星动态调度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中继卫星动态调度的原则和研究思路。
其次,建立了中继卫星初始调度模型的求解方式。在初始时刻,中继卫星资源、待安排的任务集和约束条件等都是已知的,中继卫星初始调度模型是确定的。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蚁群算法的优化框架,采用蚁群算法对中继卫星初始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并与基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第三,建立了中继卫星动态调度的求解方式。考虑了中继卫星调度过程中因卫星资源状态改变和新任务插入而导致动态调度的情况,并在中继卫星动态调度的求解中,将这两种情况综合为一种情况进行处理。中继卫星动态调度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采用TOPSIS方法处理多目标决策。采用局部搜索方法和基于规则的局部优化算法求解中继卫星动态调度,并比较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最后,根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中继卫星动态调度的应用实例分析,综合验证本文提出的调度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初步完成了中继卫星动态调度问题由理论走向应用的相关探索,促进了动态调度理论与中继卫星应用领域相关问题的结合。
|
|
|
|
1 |
姜昌,边亚男;跟踪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哲学问题[J];遥测遥控;1995年02期 |
2 |
张明安;;俄罗斯新一代“射线”中继卫星[J];中国航天;2009年09期 |
3 |
陈道明;数据中继卫星的频率和轨道[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6年01期 |
4 |
王晓;苏联建议美国把火星探测器兼作中继卫星[J];中国航天;1988年03期 |
5 |
聂润兔,荆武兴,徐世杰,邵成勋;中继卫星对目标的跟踪规律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6 |
张浩青;巴西数据采集卫星[J];中国航天;1991年06期 |
7 |
孙小松,杨涤,耿云海,杨旭;中继卫星天线指向控制策略研究[J];航空学报;2004年04期 |
8 |
王典军,曾海波,关轶峰;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控制系统技术[J];航天控制;2005年03期 |
9 |
林来兴;;中继卫星的多体姿态控制和仿真[J];航天控制;1984年01期 |
10 |
陆道中;电能中继卫星[J];中国航天;1994年07期 |
11 |
李冬;易东云;朱炬波;罗强;唐荣富;张栋;;中继卫星与客户星可见期快速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2期 |
12 |
张彦;冯书兴;张鹏;曹裕华;;基于XML的中继卫星调度知识表示[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13 |
王彦荣;魏小莹;陈建荣;;基于中继卫星的飞船定轨精度分析[J];载人航天;2011年03期 |
14 |
A.H.Jackson
,R.W.Chang
,张纪生;高级中继卫星系统计划概述[J];飞行器测控学报;1994年02期 |
15 |
宫长辉;曾贵明;张恒;;运载火箭Ka频段天基测控的天线捕获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3期 |
16 |
张彦;孙占军;李剑;;中继卫星动态调度问题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7期 |
17 |
孙小松,杨涤,杨旭,翟坤;用户星对中继卫星的跟踪规律研究[J];宇航学报;2004年01期 |
18 |
程思微;张辉;沈林成;吴冰;;基于状态-动作模型的中继卫星操作规划问题建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5期 |
19 |
张希舜;;苏联卫星具有新的侦察能力[J];国际太空;1985年06期 |
20 |
孙小松;耿云海;杨涤;;中继卫星H_∞姿态稳定控制研究[J];航空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