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二维光子晶体薄板暨光逻辑器件理论研究

刘肯  
【摘要】: 本课题重点研究二维光子薄板内的模式和外部模式耦合的一些光学特性,发现了一些新的光学现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些功能器件;以前人们研究光在二维光子晶体薄板内传播的特性时,由于所设计的波导结构均为介质波导,未出现空气波导结构,因此本课题也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光子晶体薄板复合结构的空气波导的结构,并对其光学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最后一章对光逻辑器件进行了一些试探性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和前面发现的新现象和新器件结合,在未来的工作中设计出更加紧凑的光逻辑器件。 本课题具体工作如下: (1)独立建立了光子晶体频域和时域仿真的分析技术。在频域仿真技术中,平面波展开方法可以用来求解光子晶体的能带图;散射矩阵方法,适用于完整的二维光子晶体薄板的光学特性的研究,特点是速度快,稳定性好;时域仿真技术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不仅适用于二维光子晶体薄板的光学特性的研究,而且适用于三维任何形状的光子晶体器件的研究。由于可以利用两种仿真技术对结果相互验证,因此所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2)研究了椭圆孔二维光子晶体薄板不同于均匀介质平板的Brewster角分布,我们发现只要适当的设置二维光子晶体薄板的参数,薄板总可以存在类似均匀薄板Brewster角的光学特性。但是它的分布和传统的均匀介质薄板的Brewster角有很大不同。 (3)研究了相位对二维光子晶体薄板中的传导共振的影响,并提出利用相位控制二维光子晶体薄板中的传导共振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对称的二维光子晶体薄板,也适用于非对称的二维光子晶体薄板。我们设计了非对称的二维光子晶体薄板外加一层介质反射镜来验证我们的理论。而且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带点缺陷的二维光子晶体薄板中,此时点缺陷内的共振模式是垂直方向上的泄漏模式。 (4)将一维全方向全反射光子晶体和二维光子晶体薄板结合,组成复合结构,设计了复合结构的空气波导,并研究了光在空气波导中的传输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设计和优化,光可以在直线波导和60度角拐弯波导中无损耗的传播。这种结构比三维光子晶体结构的空气波导制作相对要简单。 (5)利用二维光子晶体薄板中的特殊光学性质,设计了一种可以二维集成的光学滤波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平顶的光学滤波器。此平顶光学滤波器的设计结构只是在原来结构上稍作改变,而不需要增加任何新的结构。 (6)提出了一种基于波长控制的非逻辑门的设计。所谓基于波长控制的非逻辑门就是当输入端输入λ1的一个脉冲光波时,输出端输出λ2波长的光波,并且保持这种状态。输入端输入λ2的一个脉冲光波时,此时输出端输出λ1波长的光波,并且保持这种状态。两个状态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大约在0.1ns左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占宁;侯伯宇;;快度取值超环的可因式化散射矩阵与对称性算子[J];中国物理C;1992年11期
2 徐志峰,周光辉;宽度非绝热变化量子线的电子输运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3 丁继烈,许丽生;非球形轴对称粒子光散射的散射矩阵元素展开系数的数值计算[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张靖华!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光纤耦合器散射矩阵参数的讨论[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5 田雨波;沙莎;;一种蝶形单元的电磁带隙结构的频率特性[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6 卢丁丁;向建军;许蕴山;夏海宝;张智军;;一种基于实验教学的功分器设计与测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12期
7 白璐;任意方位双球粒子体系散射极化特征与单个球的比较[J];应用光学;2002年04期
8 周晓艳,童国平;金属/C_2H_2/金属结构中的电子输运(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9 曾夏辉;范滇元;;锥形空心银波导的聚焦特性[J];物理学报;2010年09期
10 陈欢;汤斐;;基于模式匹配法的布拉格光栅仿真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1 耿友林,吴信宝,焦培南;复杂电磁环境与两个人体的相互作用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12 李民权;陶小俊;赵瑾;吴先良;;基于辛Runge-Kutta-Nystrom方法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J];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13 安治永;李应红;吴云;苏长兵;宋慧敏;;对称等离子体激励器系统电场仿真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8期
14 刘大刚;周俊;刘盛纲;;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实现金属支撑杆的计算机模拟[J];物理学报;2007年12期
15 汪轶;耿友林;;双负介质的电磁特性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6 董建党;关继腾;贾元真;杨晶;;各向异性地层电磁脉冲测井响应的FDTD模拟[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8年02期
17 谢海燕;王建国;范如玉;刘以农;;外场激励下腔内屏蔽电缆响应的方法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4期
18 段梦蛟;文光俊;邵振海;谢康;;负折射率媒质雷达散射特性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6期
19 强则煊;邱怡申;蒋俊贞;陈曦曜;白继博;;可调谐光子晶体微环腔型光分叉复用器的设计[J];光子学报;2009年12期
20 陶冶;聂兵;黄滨;;掺杂型塑料光子晶体太赫兹波导色散特性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金荣;尚尔昌;高天赋;马力;;典型海底反向散射矩阵可分离性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2 杨守文;汪宏年;;时域有限差分在多分量感应测井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董冰岩;吴彦;李杰;;线-板式脉冲流光放电脱硫反应器电场数值计算[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届静电、电磁防护与电磁兼容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洪欣;吕英华;黄永明;;PML在三维柱坐标系下的应用及近场-远场转换[A];第十二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李洪云;徐学友;王文鹏;林圣路;;氢分子在磁场中回归谱的散射矩阵理论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7年
6 孙梅;李风华;;FDTD算法在甚低频浅海声传播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彭菲;陈棋福;刘澜波;陈颙;;安新-宽城测深剖面的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宏兴;郁道银;;添加各向异性参数修正ADI-FDTD算法中的数值色散[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安兴涛;刘建军;;铁磁/半导体/铁磁异质结中自旋相关输运性质[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何昌委;王秉中;;用于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与优化的FDTD/GA算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肯;二维光子晶体薄板暨光逻辑器件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胡平;探地雷达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黄纪军;FOPEN SAR地面目标散射特性分析及检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张浩;经典波在周期和准周期系统中的传播特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陈鹏;透地通信的电磁场仿真及其并行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付喜;半导体异质结自旋轨道耦合量子线自旋输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弘舸;瞬态电磁脉冲的时域伪谱方法:研究、改进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刘士阳;三维各向异性介质光子晶体电磁特性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曹勇;金属—电介质多层复合结构负折射及超分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胡继刚;曲面金属—电介质多层复合结构超分辨特性及其光刻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珊珊;光子晶体谐振腔特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汤志强;极化信息与变极化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吴镭;各向异性媒质的时域有限差分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4 陆勇;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特性研究及结构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5 王兰美;雪杂波中目标的极化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汤雪彬;变极化系统中受控源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程煜;电子系统后门耦合效应的FDTD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付强;一维和二维ADI-FDTD电磁仿真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9 黄文武;弹性波和声波的时域仿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袁迎春;圆形槽波导振荡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