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应用Hopf分岔理论研究磁浮列车车轨弹性耦合振动控制

王浩  
【摘要】: 车轨耦合振动问题制约了磁浮交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客观技术水平限制,车轨耦合振动现象的本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抑制车轨耦合振动是当前悬浮控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 本文讨论了现有的基于刚性轨道的悬浮模型的特点与不足,建立起能更加全面描述车轨耦合振动系统性质的单点弹性车轨耦合模型,并对其进行可控可观性和稳定性分析。本文认为磁浮列车车轨耦合振动现象,对应于数学上常微分方程的Hopf分岔问题,可以通过推导系统数学模型的Hopf分岔点来寻找非线性系统的耦合振动点以及耦合振动频率。 本文采取三状态反馈和五状态反馈两种方法开展耦合振动现象的研究工作,针对非线性系统Hopf理论难以数学推导的特点,利用一次近似定理,将非线性系统线性化,从而可以顺利地开展研究。采取Hopf分岔的Hurwitz代数判据,在三状态反馈和五状态反馈两种条件下,理论推导出各自对应的耦合振动点及振动频率,并从极点配置和抑制耦合振动有效性两个方面证明了五状态反馈比三状态反馈更有利于抑制系统耦合振动现象。 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创新:1、通过非奇异变换,合理选择状态反馈变量,建立单点弹性轨道模型,克服了基于刚性轨道的悬浮模型在研究耦合振动方面的缺陷。2、提出了一种五状态变量反馈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五状态反馈抑制耦合振动的能力明显优于三状态反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浩;邹东升;佘龙华;;利用Hurwitz代数判据研究磁浮系统Hopf分岔现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9年01期
2 连级三;;4吨常导磁浮车试验线研制情况概述[J];学术动态报道;1996年01期
3 华允璋;磁浮列车——21世纪轨道交通的革命性飞跃[J];华东科技;2001年04期
4 刘堂红,田红旗;磁浮列车明线交会横向振动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5 连级三;;联邦德国磁浮列车研究动态[J];中国铁路;1989年04期
6 李人宪,翟婉明;磁悬浮列车横风稳定性的数值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7 杨影,陶生桂 ,归忆萍;磁浮列车的供电系统及推进控制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年05期
8 刘立恒;磁悬浮列车的PID控制器设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灭火演练:上海攻关磁悬浮列车[J];上海消防;2006年11期
10 蒲黔辉,成文佳;青城山磁浮列车工程示范线高架桥设计[J];桥梁建设;2001年06期
11 宋平岗;磁悬浮铁路技术[J];科技广场;2002年12期
12 毕海权,雷波,张卫华;TR磁浮列车湍流外流场数值计算[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3 林楠;;日本开始进行磁浮列车在 U 形轨道上的走行试验[J];国外内燃机车;1982年04期
14 江浩 ,连级三;相吸式磁浮列车控制原理[J];铁道学报;1991年S1期
15 邵启豪;中国首条磁浮列车工程试验示范线在旅游胜地青城山奠基[J];路基工程;1998年05期
16 朱忠英;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在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4期
17 曾佑文,王少华,张昆仑;EMS磁浮列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研究[J];铁道学报;1999年02期
18 孔军;试验型磁浮列车用空气弹簧研制[J];铁道车辆;2000年S1期
19 黄欣;;上海运行磁浮列车[J];少年科技博览;2003年04期
20 张湘,李熹,张昆仑,连级三;基于现场总线的磁浮列车测控系统[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云;李晓辉;薛松;龙志强x;;基于电磁感应式的磁浮列车绝对定位传感器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林秋雁;石耀霖;魏东平;;坚守在教学前沿的战士——纪念刘东生院士从事研究生教育50载[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3 王姝;;无疆的远行者——追记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刘东生院士[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4 李云;薛松;龙志强;;基于跟踪微分器的磁浮列车悬浮系统传感器主动容错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廖志丹;;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的利弊分析及措施初探[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6 ;“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广军;;提高认识,加强探索,努力改变当前的不良局面[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0:发明与发现上升到科学理论的条件和过程[C];2007年
8 赵燕;杨鸿泰;;研究生突发心理问题预警及应急处置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龙志强;史国华;王连春;;磁浮列车轨道不平顺对悬浮状态的影响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10 ;2007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征文通知[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坡;EMS型低速磁浮列车/轨道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王明阳;非合作超宽带冲激无线电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耿淑敏;FM-CW SAR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许丹;辐射源指纹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张玲玲;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Hopf分岔及滑模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义荣;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李颖;平衰落信道下多天线系统中的信号检测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于洋;整体结构及其表示与推理[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梁光明;体液细胞图像有形成分智能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周晓光;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应用Hopf分岔理论研究磁浮列车车轨弹性耦合振动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张丙飞;应用于磁浮列车车轨耦合振动控制的状态反馈组合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卢建;中低速磁浮列车空气弹簧悬架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吴玉生;磁浮列车自动驾驶(ATO)系统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龙鑫林;高速磁浮列车的涡流制动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朱付景;基于双位置环反馈的悬浮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李壮;基于新型感应环线的磁浮列车通信和定位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王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任治军;中低速磁浮列车转向架疲劳寿命分析和仿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裘昌利;磁浮列车用直线感应电机的Maxwell 2D仿真及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N];中国人事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潘继红;亚航展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民用航空工业展会[N];国际商报;2007年
3 任征 文伟;国防电子展搭建贸易良好平台[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蒙志军;加快创新步伐 提供科技支撑[N];湖南日报;2007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李坤李沫;江苏三友参与北斗系统产品研发[N];证券时报;2007年
6 廖文根;779个项目荣获国防科技奖[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立红;点亮和谐家园的明灯[N];中国老年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握文;问题的支点作用有多大[N];解放军报;2009年
9 记者 郑黎;省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长春理工大学[N];长春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亦金曹卫新;江苏三友支持北斗卫星系统项目[N];证券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