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Hopf分岔理论研究磁浮列车车轨弹性耦合振动控制
【摘要】:
车轨耦合振动问题制约了磁浮交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客观技术水平限制,车轨耦合振动现象的本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抑制车轨耦合振动是当前悬浮控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
本文讨论了现有的基于刚性轨道的悬浮模型的特点与不足,建立起能更加全面描述车轨耦合振动系统性质的单点弹性车轨耦合模型,并对其进行可控可观性和稳定性分析。本文认为磁浮列车车轨耦合振动现象,对应于数学上常微分方程的Hopf分岔问题,可以通过推导系统数学模型的Hopf分岔点来寻找非线性系统的耦合振动点以及耦合振动频率。
本文采取三状态反馈和五状态反馈两种方法开展耦合振动现象的研究工作,针对非线性系统Hopf理论难以数学推导的特点,利用一次近似定理,将非线性系统线性化,从而可以顺利地开展研究。采取Hopf分岔的Hurwitz代数判据,在三状态反馈和五状态反馈两种条件下,理论推导出各自对应的耦合振动点及振动频率,并从极点配置和抑制耦合振动有效性两个方面证明了五状态反馈比三状态反馈更有利于抑制系统耦合振动现象。
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创新:1、通过非奇异变换,合理选择状态反馈变量,建立单点弹性轨道模型,克服了基于刚性轨道的悬浮模型在研究耦合振动方面的缺陷。2、提出了一种五状态变量反馈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五状态反馈抑制耦合振动的能力明显优于三状态反馈。
|
|
|
|
1 |
王浩;邹东升;佘龙华;;利用Hurwitz代数判据研究磁浮系统Hopf分岔现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9年01期 |
2 |
连级三;;4吨常导磁浮车试验线研制情况概述[J];学术动态报道;1996年01期 |
3 |
华允璋;磁浮列车——21世纪轨道交通的革命性飞跃[J];华东科技;2001年04期 |
4 |
刘堂红,田红旗;磁浮列车明线交会横向振动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5 |
连级三;;联邦德国磁浮列车研究动态[J];中国铁路;1989年04期 |
6 |
李人宪,翟婉明;磁悬浮列车横风稳定性的数值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
7 |
杨影,陶生桂
,归忆萍;磁浮列车的供电系统及推进控制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年05期 |
8 |
刘立恒;磁悬浮列车的PID控制器设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9 |
;灭火演练:上海攻关磁悬浮列车[J];上海消防;2006年11期 |
10 |
蒲黔辉,成文佳;青城山磁浮列车工程示范线高架桥设计[J];桥梁建设;2001年06期 |
11 |
宋平岗;磁悬浮铁路技术[J];科技广场;2002年12期 |
12 |
毕海权,雷波,张卫华;TR磁浮列车湍流外流场数值计算[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3 |
林楠;;日本开始进行磁浮列车在 U 形轨道上的走行试验[J];国外内燃机车;1982年04期 |
14 |
江浩
,连级三;相吸式磁浮列车控制原理[J];铁道学报;1991年S1期 |
15 |
邵启豪;中国首条磁浮列车工程试验示范线在旅游胜地青城山奠基[J];路基工程;1998年05期 |
16 |
朱忠英;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在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4期 |
17 |
曾佑文,王少华,张昆仑;EMS磁浮列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研究[J];铁道学报;1999年02期 |
18 |
孔军;试验型磁浮列车用空气弹簧研制[J];铁道车辆;2000年S1期 |
19 |
黄欣;;上海运行磁浮列车[J];少年科技博览;2003年04期 |
20 |
张湘,李熹,张昆仑,连级三;基于现场总线的磁浮列车测控系统[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