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结构特征的异源图像配准技术研究

朱宪伟  
【摘要】: 异源图像配准是计算机视觉与摄像测量学领域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前沿难题之一。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异源图像之间的配准方法,主要对象为可见光与红外以及雷达图像之间的配准。 基于区域信息的配准方法是同源图像配准领域里成熟的思路之一,却在异源图像配准领域里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基于特征的配准思路逐渐成为异源图像配准领域的热门方向,论文基于此思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提出并改进了多种基于特征的配准方法,并在第五章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结构支持度的图像配准思路,实际图像实验证实了论文所提算法的鲁棒性与适应性。 论文的核心内容共分四部分: 1.研究了点特征的检测以及点特征集合的配准。 提出了基于不变性描述的点特征集合配准算法-RBID(Registration Based on Invariant Description)。根据配准模型的不同,又分为基于相似不变性与基于仿射不变性的配准算法。RBID算法的最大特点是在作出假设之前先将集合内的点与点的相对关系用不变的描述子进行描述,从而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中直接利用描述子之间的差异计算支持度,省去了基于假设求取模型参数,再利用模型参数进行坐标变换运算,相对于现有算法计算量降低至少一个量级。RBID算法还改进了支持度的计算方法,使得成功率和丢失率在点位置噪声以及干扰点数目的影响方面均较现有算法有显著改善。 2.研究了边缘特征的检测与加工。 系统地提出了一套边缘特征的加工算法,包括了边缘之间亲近值(Affinity)定义,基于亲近值的边缘连接策略以及伪边缘的剪除策略,实际图像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边缘加工算法成功地运用到跑道目标检测应用之中。 3.研究了边缘特征的线段描述以及基于线段描述的边缘轮廓配准。 改进了现有的对边缘进行线段分割的算法,提出了基于变步长迭代的线段分割算法,利用该算法将加工后的边缘特征进行线段分割,得到最佳线段描述,并利用线段描述进行封闭轮廓的检测。论文还利用边缘的最佳线段描述提出了基于线段分割支持度的轮廓配准算法-RBLS(Registration Based on Line-segment Support)。RBLS算法可以用来配准存在任意角度旋转以及较大尺度变换范围的两条边缘轮廓。最后在全图配准模型的约束下删除错误的配准轮廓,实现对两帧图像的配准。 4.提出了基于结构支持度的异源图像配准思路-RBSS(Registration Based on Structure Support),并对该思路进行了深入研究。 RBSS思路绕开了异源图像灰度的关联性不高,共有特征提取重合率低两个问题。在参考图像上利用结构特征,并将这组结构视为对参考图的一种“分割建议”。由于分割是基于目标或者背景的结构特征,待配准图像上对应位置的区域信息必然对这种“分割建议”给予最大程度地认可。RBSS思路通过支持度的概念建立了区域信息与特征之间的联系,最后将对结构具有最大支持度的位置视为配准结果。基于该思路提出了两种结构,三种支持度的图像配准算法,并通过大量的实际图像实验进行算法验证。在多种实验条件下,成功率均达到了95%以上,实验结果接近于工程实用要求。 论文研究的算法是针对异源图像的配准,但同样适用于同源图像之间的配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刘斌,彭嘉雄;图像配准的小波分解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年09期
2 许亚军;陈小惠;;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小波分解的刚性图像配准方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苏彩红,朱学峰,刘笛;基于边界特征配准的墙地砖缺陷检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0期
4 胡晓彤;杨威;;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分区域图像配准方法[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5 ;多视频序列间的配准[J];电脑与电信;2010年01期
6 徐建;秦安;孟晓林;陈武凡;冯前进;;基于CUDA的2D、3D刚性配准方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7 于颖;聂生东;;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8 杨安荣;林财兴;李红强;;用于医学影像配准的快速框架[J];计算机应用;2010年03期
9 ;多视频序列间的配准[J];电脑与电信;2010年05期
10 ;多视频序列间的配准[J];电脑与电信;2009年09期
11 汤敏;王惠南;;生物组织连续切片的两步配准及快速重建[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8年09期
12 王本刚;王蒙;徐智章;王文平;丁红;;基于互信息配准的超声造影运动校正算法[J];上海医学影像;2008年01期
13 傅泽山;秦斌杰;;联合显著图强化形变配准网络[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9年06期
14 上官晋太;郭慧;杨汝良;;互信息配准的一种改进算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3期
15 王玉;王明泉;李志刚;任少卿;;基于互信息的医学图像快速准确配准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9期
16 刘卫光,郭师红,周利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实时配准融合系统[J];红外技术;2004年05期
17 ;多视频序列间的配准[J];电脑与电信;2009年07期
18 万岳;;一种自适应切换配准模型的无人机图像快速拼接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振泰;冯前进;陈武凡;;基于鲁棒估计的医学图像多分辨率配准[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桂志国;韩焱;;相位相关配准法及其在射线图像数字减影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张楚茜;;口腔颅颌面外科面中部复杂骨折中表面配准与点配准的配准精确度比较[A];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4 周静;周海芳;唐玉华;;多模遥感图像高精度配准并行算法研究与实现[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天健;朱永坚;徐田;雷勇;;基于超声及CT的脊柱异源图像配准方法的初步探究[A];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C];2018年
6 郭宏国;周铨;赵荣椿;;一种改进的基于角点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江波;戴建荣;张烨;梁军;王绿化;;比较4D AVG-CT与3DCT作为参考图像的配准效果[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苗;窦丽华;陈杰;彭志红;;数据融合中时间配准的状态估计方法[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杨必武;倪志斌;;图像配准中基于最大熵的模板选取算法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10 彭静;徐晓艳;任蕾;;一种基于极对数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图像配准方法[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11 甘亚莉;李国辉;涂丹;;基于相关性的小波域图像配准方法研究[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15届中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06)论文集[C];2006年
12 张成;韦穗;;一种基于新的能量泛函的弹性图像配准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3 冯丽丽;姜慧研;李季;;一种自适应的非刚性图像配准方法及其在肝脏配准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14 张爱武;孙卫东;葛成辉;李风亭;;室外大型场景多机位三维数据全局快速配准[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15 翟胜军;姜晖;张鑫;;一种基于角点的图像配准方法[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6 简丽娟;刘奇;;基于角点检测的旋转图象的拼接实现[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7 闫利;郭勤;;高精度图像对准关键技术研究[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8 郭海京;;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遥感影像配准[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八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9 胡彦;李治龙;吴志军;;流场测量中的移轴拍摄与配准问题研究[A];201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0 李晓捷;王小波;宋丽梅;;虚拟试衣中的曲面配准[A];2015光学精密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宪伟;基于结构特征的异源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邓严;医学显微图像配准及存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陈明;三维医学图像刚性配准新算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4 刘哲星;医学图像回溯性配准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5 高鹏东;深度像配准及曲面细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6 叶发茂;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多源遥感图像配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7 杨丽娟;点集稳健匹配的统计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8 杜庆磊;多尺度可见光与红外图像配准融合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9 逄博;基于特征的SAR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10 叶蓬;多模态遥感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1 马兴民;图像配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12 马龙;视觉显著性计算模型的遥感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3 武越;基于计算智能的图像配准与分割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4 韩欢;一类医学图像配准中的变分问题与数值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6年
15 丁南南;基于特征点的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16 甄鑫;自适应放射治疗中的图像变形配准关键技术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7 白小晶;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分割与配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8 杨晓梅;几何变分方法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9 何元烈;多模医学图像配准与融合技术及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20 陈伟卿;基于互信息的医学图像刚性配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超;基于互信息的异源图像配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崔巧玉;基于多模成像的医学图像配准及融合[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肖汝;医学脊椎图像的配准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顾吉;基于图形卡的二维/三维配准的算法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苏和;基于形状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杨菀;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配准研究[D];上海大学;2021年
7 徐凯;多模态医学图像的配准与融合技术研究及应用[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8 吕煊;基于角点特征和最大互信息的多模医学图像配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余方超;基于不可分小波分解的图像配准方法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10 谭蓉;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与配准同步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1 郑涵;面向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的深度学习特征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12 江耿红;多源序列图像的配准与融合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3 张谦;多源遥感图像配准与识别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14 倪希亮;基于尺度不变特征的多源遥感影像配准[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5 火元莲;基于轮廓特征点最大互信息的多模态医学图象配准[D];兰州大学;2006年
16 王岳;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多模态影像分割与配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7 王建;心肌灌注核磁共振图像配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8 罗曼;针对弹壳图像的配准与融合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9 滕凯风;遥感图像多分辨率配准和融合方法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0 倪冬冬;图像配准方法及应用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王彭;资金面改善助股市反弹 配准行业获取超额收益[N];上海证券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