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星载计算机中商用处理器容错关键技术研究

胡志丹  
【摘要】: 近些年来,卫星功能的复杂化对于星载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传统的采用抗辐照芯片设计星载计算机已经不能满足该需求时,商用现货(COTS,Commercial Off The Shelf)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利用工业级或商业级芯片代替抗辐照芯片进行星载计算机的设计,它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体积小等优势。但是复杂的太空环境,对于基于COTS器件尤其是商用处理器的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是一个严峻考验。本文从处理器可靠性加固技术和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容错策略两个层次分别对提高基于COTS技术的星载计算机容错能力进行研究。 在处理器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特殊寄存器,负责处理器甚至计算机系统其它功能部件的配置、控制和状态表示等功能。太空环境中的电子器件容错发生单粒子效应,同理寄存器内容会受到影响发生意外改变。本文通过模拟单粒子翻转,对特殊寄存器进行寄存器故障效应实验,将注入故障后导致处理器出现严重后果的寄存器定义为关键寄存器。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迁移技术的寄存器保护方法,在不改变寄存器规模的前提下,对寄存器进行管理,用暂时空闲的寄存器为关键寄存器进行备份保护。 通过寄存器故障效应发现,寄存器注入故障后,经常会触发异常。通过对较为普遍的非法指令异常进行研究,发现原始的非法指令异常处理过程最后会重启处理器,导致程序复算不可行。为了降低重启带来的巨大开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回机制的非法指令异常恢复技术,利用检查点技术在出现该类异常时卷回到最近的检查点重新执行,从而降低异常处理代价。 本文还从处理器阵列层次对基于COTS技术的多机并行计算机的容错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对多机系统容错调度策略进行研究,从多机系统底层的通信机制到上层的容错调度策略对两种系统进行设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国英;新一代星载计算机问世[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年09期
2 王平;孙宁;李华旺;包海超;尹增山;刘海涛;;创新一号小卫星星载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6年18期
3 王霆;常宁宁;王艳莉;;分布式高可靠性星载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4 孙兆伟;刘源;邢雷;徐国栋;;面向多任务的可重构星载计算机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5 梁蕙荃;高可靠性长寿命星载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一种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3年06期
6 潘永钿;;星载计算机最新技术介绍[J];航天控制;1985年04期
7 石藤肇彦;中须贺真一;王存恩;;如何加强星载计算机的成本管理和降低成本[J];控制工程;1998年04期
8 朱新忠,卫新国,陈明清;新一代并行处理星载计算机技术研究[J];上海航天;2004年01期
9 张爱菊,王先培,李少雄;基于知识隐藏的星载计算机系统安全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4年02期
10 杨孟飞,郭树玲,孙增圻;航天器控制应用的星载计算机技术[J];航天控制;2005年02期
11 魏振华;柳长安;周宏;;星载计算机系统瞬态过载不精确容错调度算法研究[J];宇航学报;2007年06期
12 谢宗武;魏然;金明河;夏进军;;基于商用现成器件设计星载计算机关键模块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8年12期
13 张钰;郑阳明;黄正亮;杨牧;李辉;金仲和;;皮卫星星载计算机存储模块的容错结构设计[J];宇航学报;2008年06期
14 赵丹;徐国栋;刘源;;可重构技术的航天应用与星载计算机设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5 张小林;杨根庆;李华旺;张宇宁;;星载计算机可靠性和低功耗的均衡优化研究[J];宇航学报;2009年05期
16 杨桦;刘群;周新发;;可靠性技术在星载计算机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7期
17 贾文涛;张春元;付剑;罗磊;;一种高可靠双机温备星载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年S1期
18 沈石岑;某星载计算机软件的质量控制[J];质量与可靠性;1996年05期
19 任琼英,蔡金荣,罗光宣;星载计算机的单粒子效应及其软件防护加固技术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0 彭宇,洪炳熔,乔永强;基于增强型逐步协商表决的星载计算机容错[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刚;彭宇;刘大同;张丽丽;平恒;;小卫星星载计算机便携式实时“模飞”系统设计[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毅;姜晶菲;;星载计算机寄存器保护机制研究[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3 隋厚堂;;星载计算机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加固技术和性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赵懿;朱庄生;李红;;微小卫星星载计算机通信模块设计开发[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袁春柱;朱庄生;孙科;;微小卫星星载计算机容错机制设计与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谭羽茵;;一种龙芯星载计算机的VxWorks操作系统引导方法[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7 朱俊;唐玉华;;一种改进的基于星载计算机的卫星ATM链路时延模型[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梁耀明;;基于TSC695F的星载计算机容错技术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9 赵波;姜大力;;SOC技术在星载计算机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10 张波涛;刘衡竹;;Java虚拟机在星载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源;可重构星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容错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武文权;可重构并行小卫星星载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3 李涛;实时容错嵌入式小卫星操作系统设计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4 赵丹;星箭一体化航天器时变计算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幸华;基于TSC695F的高可靠星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2 付剑;星载计算机的硬件容错设计与可靠性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胡志丹;星载计算机中商用处理器容错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申奥;高可靠并行星载计算机软件容错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隋世杰;航天器时变计算机可重构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杨雅;星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杨志刚;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强化试验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夏康;高可靠并行星载计算机硬件容错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黄影;星载COTS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及其抗SEU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张木梁;基于传统串行总线技术的即插即用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孙丁玲;太空激情时刻 源自“智慧大脑”[N];中国航天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江雪莹;SpaceOS,中国航天的操作系统[N];中国航天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