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

刘巍  
【摘要】: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具有比冲高、结构简单、安全性好等优点,在未来超声速导弹和冲压增程炮弹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燃烧组织技术并不成熟,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直连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旋流燃烧技术、燃料流量调节技术以及地面试验技术。 根据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部流场的特点,建立了湍流流动与燃烧的数值计算模型。固体燃料表面处理为质量入口边界,并根据热分解特性建立了HTPB(丁羟)的燃速数值计算模型,燃速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采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对圆孔隔板与加长燃料两种补燃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当补燃室较短且发动机工作时间较长时,圆孔隔板结构较好;否则,加长燃料结构较好。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采用旋流的相关技术问题,内容包括旋转冲压增程弹弹体自旋引起旋流的旋流数计算、轴向旋流器产生的旋流在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流场结构、旋流对轴对称喷管性能参数的影响以及旋流对燃速及燃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旋转冲压增程弹进气道前方来流与进气道出口气流均为弱旋流。在旋流进气条件下,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中心回流区与突扩台阶回流区的总压损失最大,中心回流区下游的总压损失较小。旋流进气状态下,采用喷管入口轴向质量平均总压计算所得轴对称喷管的流量系数、推力系数以及比冲与直流状态近似相等,且不随旋流数变化。由于旋流条件下燃料表面附近轴向速度较快,缩短了燃料在燃烧室内的燃烧时间,致使旋流燃烧效率低于直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种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料流量调节方案,包括内部套管分气方案、环型内旁路分气方案与齿轮型内旁路分气方案。研究发现,内部套管方案需要在套管末段采取热防护措施;环型内旁路分气方案在补燃室头部产生突扩回流区,燃烧仍受扩散过程控制;齿轮型内旁路分气方案可在补燃室头部产生对称的涡结构,能够提高未燃烧燃料与旁路空气的掺混,与环型相比燃烧效率提高速度更快,且总压损失与环型相当,因此齿轮型的燃烧性能较好。 试验系统建设方面,研制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用的气氧/酒精火炬式点火器与小流量空气加热器,试验表明,火炬式点火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小流量空气加热器出口温度满足试验要求。分别采用火药式点火器与火炬式点火器进行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直连式点火试验,火炬式点火器点燃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过程中无点火压力峰,整个试验系统启动平稳。试验研究方面,采用直连式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含大量金属(Al-40%,Mg-25%)固体燃料的旋流与直流燃烧特性,并对旋流火焰稳定性、燃烧室压强、平均燃速以及燃烧效率进行了分析。旋流火焰稳定特性及燃烧效率的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趋势一致,间接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试验发现,含大量金属的燃料燃速较纯聚合物燃料燃速高,表明采用多组分混合物燃料是提高燃速的有效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万少文;何国强;;掺混装置对固冲发动机掺混燃烧性能的影响[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4期
2 李龙飞;陈建华;刘站国;;大推力液氧煤油补燃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性的控制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3期
3 曹军;房雷;吴川;;某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绝热层传热烧蚀数值仿真研究[J];航空兵器;2011年03期
4 杨轶;葛海华;;高培中心分布式供能站工程调试分析[J];上海电力;2011年03期
5 冯喜平;周晓斯;郑亚;李进贤;;铝镁推进剂固冲发动机两相燃烧数值模拟[J];固体火箭技术;2011年04期
6 孙海刚;王希亮;;针阀流量调节装置对固冲发动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1年03期
7 杜飞平;谭永华;陈建华;;基于小波变换的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模态参数辨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8 严聪;刘洋;孙得川;何国强;孙翔宇;胡淑芳;;模拟固冲条件下绝热材料烧蚀实验及影响规律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1年04期
9 赵湘恒;夏智勋;胡建新;王德全;方传波;游进;;固冲发动机进气道工作过程干扰因素[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琚春光;东华鹏;王国辉;;航天运输系统对火箭发动机的需求[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4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芝;李卓;李海龙;;冲压发动机补燃室三维数值计算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庞爱民;郑剑;肖金武;;硼粉在冲压发动机补燃室中可燃性研究[A];2004年全国含能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李宇飞;何国强;刘佩进;;基于粒子散射的固冲补燃室冷态内流场显示技术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2005年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发动机分册)[C];2005年
4 谢诺琳;孙志高;;天然气梯级利用评价与环境效益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余晓京;何国强;李江;刘洋;;固冲补燃室绝热层烧蚀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6 俞建洪;;论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分布式电源系统[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7 何语平;;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8 张小平;丁丰年;王拴虎;;中国载人登月火箭动力系统设想[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赵福海;王大勇;孟庆生;;BZ25-1 FPSO电热站设计安装方法探讨[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任华华;王淼森;;燃气内燃发电机在冷热电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空调技术研讨会暨北京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巍;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磊;增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烧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德全;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粒子沉积与绝热层烧蚀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梁华;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绝热层传热烧蚀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夏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郭健;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理论与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贺征;气粒热流场中微粒特性的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牛文玉;燃气流量可调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岭松;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薛英;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燃气掺混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龚玉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性能预估方法研究与导弹弹道仿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迎春;粒子冲刷条件下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游进;弹用超声速进气道/补燃室流场及其一体化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周继时;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狄藤藤;煤气化链式燃烧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董韬;旋转进气固冲发动机燃烧室湍流三维流场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程秀忠;炮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绝热层传热烧蚀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喜耀;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慧 于冬梅 李义明;冀东水泥公司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王东 焦凯浪;北欧上空的“鹰狮”——JAS39[N];中国航空报;2004年
3 中国航天报社 记者  时旭 杨建 武铠;陕西长安航天动力的金色故乡[N];中国航天报;2006年
4 驻山东记者 张运科;山东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通讯员 刘永良;永定着力打造“低碳工业”[N];闽西日报;2010年
6 李丙驹特约记者 顾耀武;节能减排剑指环保难题 双良集团领跑健康之旅[N];经理日报;2008年
7 钢铁研究总院高温材料研究所教授 赵光普;新合金是怎样炼成的[N];科技日报;2001年
8 张明扬;石油对外依存2010年破50%![N];东方早报;2005年
9 ;抚顺特钢研制出高温合金新材料[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10 夏斐;高平帮农解决春耕迫切问题[N];山西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