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微量透析治疗注射丰胸并发症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
乳房是女性美的象征,人类梦想通过最简单的注射填充方法丰满胸部。因此,各种医用注射产品应运而生不断问世。除了早年使用较广泛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外,目前玻尿酸、玻尿酸混合物等各种各样注射产品的应用仍然方兴未艾。但因为科学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注射填充的并发症无法完全避免;因为注射产品、技术或方法的不同,临床上产生了各种形态和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丢失了乳房。注射丰胸所产生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以PAAG为例,注射技术确切的病例在乳腺下形成一个或几个完整囊腔,处理较为容易;但更多是在胸乳组织多间隙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散在或串联的囊肿样包块,甚至分散游走,远至乳房外的腹壁、背部和前臂等部位。2006年4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文件:要求全面停止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但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全国已有50余万人接受了注射PAAG丰胸,且到目前为止,每年仍有大量的人接受PAAG和玻尿酸等物质注射丰胸。面对如此大的患者群,如何有效治疗注射丰胸的并发症是我们整形外科医生面对的问题。目前治疗注射丰胸并发症的方法,主要是单纯的抽吸和切开直视下清除。这些方法的缺点是无法确切地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导致许多病例反复手术,经久不愈;或者矫枉过正,切除过多的组织甚至整个乳房。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清除注射物和因注射物引起的变性坏死组织;最大程度地保存胸乳组织;恢复或重塑乳房形态是整形外科医生热切想研究的课题。
临床医学上成熟应用的透析技术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肠透析、微量透析,均能在不同领域清除有害物质,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创伤修复。1984年朱志祥[24]教授提出局部组织透析能促进烧伤早期移植皮瓣的存活。因此我们设想局部微量透析技术治疗注射丰胸并发症是否同样有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原理—局部微量透析是将透析引流管置于损伤局部组织区域,利用局部组织中健康存在的具有半透膜性质的各种膜(细胞膜、肌细胞膜、基膜、肌筋膜、肌束膜)作为透析膜这一特性,持续微量地灌注配制的透析液,使得局部组织细胞间隙中的小分子物质(如炎症介质)和多余的水分经被动弥散原理进入灌流液,同时灌入的透析液某些成分也可进入组织细胞间隙。
目的
本课题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动物实验研究局部微量透析的有效性,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第二部分,临床应用研究局部微量透析治疗注射丰胸并发症的有效性。
方法
第一部分:
1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局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2实验组利用透析液进行局部微量透析引流;对照组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引流。
3大体观察两组实验动物创面变化情况。
4肉眼观察两组引流液的一般情况。
5搜集两组引流液,分别检测灌注后4h、10h、20h、30h、45h引流液的渗透压,Na+、K+、CL-、Ca2+和IL-1、IL-6、IL-8、TNF-α浓度。
6统计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浓度进行比较,单独效应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2检验(方差不齐时),时间点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或Welch检验(方差不齐时)。选取检验水准α=0.05。
第二部分
1临床随机选择注射丰胸患者33例65只乳房。
2行乳晕切口,直视下清除注射物,清理创腔,在残留的胸乳组织下放置透析引流管,封闭创口。
3外接输液瓶持续滴入透析液,平均每只乳房大约800ml/24h,持续24到72 h,同时用引流夹间断控制(约4小时)引流液流出。
4肉眼见透析液清澈后再次手术进一步检查清除异物,根据患者要求,置放假体或直接封闭创口。
结果
第一部分:
1局部透析明显促进实验组Na+、K+、CL-、Ca2+的离子平衡;
2局部透析明显减少损伤局部组织间液中炎症介质IL-1、IL-6、IL-8,同时增加损伤局部组织间液中TNF-α;
3局部透析能改善不利于组织生长的环境,并促进组织愈合
4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部分
采用局部微量透析技术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临床治疗因注射PAAG等医用物质丰胸所产生的并发症,33例65只乳房。其中1例1只乳房拒绝置放假体,余32例64只乳房置放假体。经6个月~5年以上随访观察,除3例在乳房外或内象限出现孤立的1cm以内的小结节,余乳房形态基本正常。
结论
1使用新型超滑微量透析仿生引流导管和特定透析液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进行局部微量透析,可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将代谢产物最大限度地透析和引流出体外、减少坏死组织和异物的堆积、促进局部组织存活。
2应用局部微量透析技术处理注射丰胸异物和坏死组织,效果可靠,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胸乳等组织,为重塑乳房良好形态创造了条件。33例64只乳房成功地放置了假体,重塑了乳房的靓丽形态。
|
|
|
|
1 |
西安医学院人工肾协作组;三十人次人工肾血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衰竭的报告[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78年02期 |
2 |
王笑云;张丽霞;熊人杰;何善秀;黄桂英;;急性药物中毒的透析治疗[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
3 |
周柱亮;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的体会[J];吉林医学;1983年02期 |
4 |
黄先池,陈忠霞,陈荣义,李宗辉;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4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8年04期 |
5 |
卢伟伟,裴君华,杨春梅,苗嵩,朱昆,张敏,王林仙,王爽;肾性贫血的综合治疗[J];吉林医学;2005年08期 |
6 |
胡俊华;;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65例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年06期 |
7 |
刘利江;续哲莉;刘天明;王凌燕;;利福平致肾损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6期 |
8 |
李彩娣;何月;;树脂型灌流与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12期 |
9 |
王景文;宋志宇;袁宝山;李敏;;肾脏病合并贫血的综合治疗[J];吉林医学;2008年15期 |
10 |
伞春雨;徐野;;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9年03期 |
11 |
胡树连;张时纯;白凤岐;潘跃超;;鱼胆中毒的透析治疗与实验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88年01期 |
12 |
陈平生;;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8年后随访观察[J];中国医刊;1988年04期 |
13 |
沈潞华;北京举行第5次中法心血管病学术报告会[J];北京医学;1989年06期 |
14 |
文晓冬;;腹膜透析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15 |
段摄霞
,石江顺
,张爱军
,赵施竹;血液透析的7条原则[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年04期 |
16 |
朱俊芳!014040,林惠杰!014040;浅谈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包头医学;1999年04期 |
17 |
;解放军第181医院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简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
18 |
凌汉新;杨江英;曹伟红;;腹膜透析治疗12例小儿鼠药中毒和预后分析[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8年04期 |
19 |
张振喜
,张艳波;接受透析治疗患者感染TTV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年06期 |
20 |
盛江;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J];透析与人工器官;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