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尿液组织因子促凝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研究

付文金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模式现代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患者近一亿,已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也日趋年轻化,30~45岁年龄层成为发病增长最快阶段。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33%,并已成为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DN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持续高血糖等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代谢异常伴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异常是DN病变的基础,而众多生长因素、细胞因子被激活并引起相应生物学效应是DN病变的直接机制。DN在病理上最早表现为肾脏增大,随着病程延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逐渐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进一步发展出现纤维蛋白原呈线样或颗粒样沿基膜沉着,最后可出现典型的肾小球硬化性病变。目前,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形成倾向等在糖尿病肾病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的高表达及其引起凝血功能紊乱与部分肾脏疾病肾小球硬化、肾单位减少的发生有关。 TF,即凝血因子Ⅲ,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也是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不仅作用于凝血,还与临床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表明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TF高表达,外周血浆TF水平显著升高,并与DM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作为外周血中唯一能表达TF的单核细胞,其TF活性在DM患者中如何改变,是否参与DN的发生尚不得而知。同时如果TF在肾脏内高表达并参与DN病理进程,则可能通过尿液反映出来。因此通过检测尿液TF含量和活性,可了解TF在DN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可能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旨在建立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尿液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TF procoagulant activity, TF-PCA)检测方法,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F-PCA、TF抗原含量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指标的相关性,了解尿液TF-PCA在DN患者中检测中的价值,为尿TF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织因子检测 按照1999年WHO对DM的诊断标准,收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尿液标本。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成3组:①30 mg/g以下的正常蛋白尿组42例;②30 mg/g比值300mg/g的微量白蛋白尿组26例;③300 mg/g及以上的大量白蛋白尿组18例。另外收集21名健康体检者尿标本作为对照组。Ficoll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S调整单个核细胞浓度为200×106/L,于37℃与-70℃反复冻融4次,裂解细胞,采用一期凝固法在STAGO全自动凝血仪上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 ELISA法检测单个核细胞裂解液、尿液TF抗原含量。常规检测所有参与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RP(Hs-CRP)、尿酸(UA)、胱抑素C (CYSC),以Macisaac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TF含量及尿液TF含量在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TF与这些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2.尿液TF-PCA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在STAGO全自动凝血仪上编程并作为检测设备,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尿TF-PCA活性。分析该检测方法中混合血浆来源、混合血浆放置时间,不同稀释液稀释处理、标本储存不同时间等条件改变对尿液TF-PCA测定的影响;并对该检测方法的性能:精密度、准确度、最低检测限和线性范围进行方法学评价。 3.尿液TF—PCA的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采用自建的一期凝固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F-PCA. ELISA法检测尿液肾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 KIM-1)、Smadl (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protein 1, smad1),以Macisaac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常规方法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 HbAlc)、超敏CRP (Hs-CRP)、尿酸(UA)、血脂(包括TG、CHOL、HDL-C、LDL-C)、胱抑素C (CysC)、NAG等指标,以Macisaac公式确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分组方法同第一部分。分析各组间尿液TF抗原含量、TF-PCA的差异,及其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尿液TF-PCA对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结果 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织因子检测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TF抗原含量,尿液TF含量均显著升高;在糖尿病患者三组之间,除正常蛋白组、微量蛋白组两组间无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在大量蛋白尿组升高最为明显,且大量蛋白尿组与肾小球滤过率成负相关,与UACR成正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单个核细胞TF-PCA、TF抗原含量分别与下列临床指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空腹血糖(r=0.263, r=0.393)、Hs-CRP (r=0.498, r=0.367)、HbAlc (r=0.225, r=0.298)、UACR (r=0.370, r=0.272)、UA (r=0.278, r=0.324);而尿液TF抗原含量则与Hs-CRP (r=0.288)、UACR(r=0.332)正相关。 2.尿液TF-PCA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混合血浆对TF-PCA活性的影响:取5人次正常混合血浆标本进行检测,发现混合血浆对测定结果并无显著影响。混合血浆2℃~8℃放置不同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大,随着混合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测定PCA凝固时间出现延长,8小时后显著高于即刻(0点),而在4小时内使用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尿液TF-PCA检测影响因素分析:以5份不同尿液标本观察不同稀释液对TF-PCA检测的影响,结果owren-koller (STAGO公司配套稀释液)稀释后5份标本凝固时间为197.2±28.6sec,显著低于生理盐水217.0±36.6sec和去离子水231.4±41.8sec结果,表明owren-koller稀释液更适合TF-PCA活性的检测。 TF-PCA测定方法学评价:总不精密度分别为6.98%、5.49%,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尚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8%,最低检测限为5mu/L,并在15-2200 mu/L之间线性良好。 3.尿液TF-PCA的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尿中TF-PCA均显著升高,且糖尿病患者三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大量蛋白尿组升高最为明显。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F-PCA与下列临床指标相关,相关系数为:BUN(r=0.242, P=0.025、CRE(r=0.392, P0.001), CYSC (r=0.240, P=0.026)、hs-CRP(r=0.257,P=0.017).UACR(r=0.430,P0.001),NGAL(r=0.280,P=0.009), smadl(r=0.284, P=0.008), eGFR (r=-0.458, P0.01),与其它测定指标如血脂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表明尿液TF-PCA对糖尿病肾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47)。 结论 1.本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TF-PCA、TF抗原含量,尿液TF抗原含量显著升高,说明糖尿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TF的高表达参与DN的病理进程。 2.成功建立一期凝固法检测血液及尿液TF-PCA,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影响因素,为尿液TF-PCA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3.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TF-PCA、TF抗原均显著升高,尿液TF-PCA与UACR正相关,与GRF负相关,尿液TF-PCA检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主要创新点 1.首次观察了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的变化,初步探讨了DM患者高凝状态在DN病理进程中的改变。 2.成功建立了一期凝固法检测尿液TF-PCA,并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方法学评价。 3.检测了DM患者尿液中TF-PCA活性及TF抗原含量,探讨其与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德生;;名医吴深涛教授谈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肾脏[J];长寿;2011年06期
2 胡芳;王学斌;饶锦秀;;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实验诊断[J];华中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3 史秀艳;;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08期
4 冯子君;;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6期
5 林洪丽;温文斌;;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进展过程:一个6年随访的重复肾活检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24期
6 韩振武;韩月晶;邵树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7 程岚;旷劲松;;尿NAG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年02期
8 张代红;朱晓玲;王永钧;;IL-18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5期
9 孙玉荣;;尿微量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年05期
10 潘姣娥;;糖尿病并发血尿的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6年02期
11 ;五成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病变[J];养生大世界;2007年07期
12 王晓钟;;肾脏大小与Ⅰ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13 周云英;郑庭亮;辜红妮;;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5期
14 喻飞;王佑清;周本霞;周玉枝;刘蓓;吴雪;李涛;;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7期
15 布卢姆;罗说明;周智广;;血压与糖尿病肾病[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0年08期
16 李冬魁;张荐;;益肾汤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9期
17 罗玮;杨枫;陈五星;;24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胰岛素调整的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18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止肾脏病变[J];家庭药师;2011年09期
19 姜欣荣;于梅;;100例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年04期
20 李玉华;李宏;范金元;;146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茂;;糖尿病肾病防治琐谈[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琪;周柱亮;汪建国;马路;潘涛;;Synaptopodin在糖尿病患者肾活检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叶朝阳;;晚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评价[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雪松;;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陆安錩;;清上补下汤治疗中糖尿病肾病的体会[A];全国第七届农村基层中西医结合学术暨工作交流会论文汇编集[C];2002年
6 潘时中;韩晓芳;杨立勇;陈晓军;林建银;;TGF-β1基因T29-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蔡广研;;糖尿病肾病应该肾活检[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C];2010年
8 闫镛;郑晓东;;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杨律;宋文慧;;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轻链检测结果分析[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雪茹;;2型糖尿病人皮肤自体荧光值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翥;Megalin在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表达及干预措施对其作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颖辉;糖尿病肾病证候演变及其中医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付文金;尿液组织因子促凝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谭从娥;肾虚证在糖尿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免疫遗传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廖琳;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糖尿病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6 周英;加味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肖晓燕;TLR4在1型糖尿病肾病及TLR3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显波;尿毒灵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陈春元;糖尿病肾病越南东医文献研究及261例临床病案回顾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王评;温肾健脾法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译晨;血清胱抑素C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明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阶段尿液中Smad7水平的测定与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单湘湘;胰腺衍生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4 孔祥栋;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在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作用的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宏武;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6 李丹阳;血肌酐、胱抑素C和MDRD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评估中的比较[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雅卓;2型糖尿病肾功能评价的对比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玉容;MG132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ERK1/2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9 刘杰;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金姬;CD36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指导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张克勤 主任医师 通讯员 吴倪娜 记者 夏冰冰;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足下工夫”[N];医药导报;2008年
2 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局 魏开敏;糖尿病肾病早用ACEI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璟;糖尿病肾病病情观察及护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韩咏霞;控制糖尿病肾病4要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韩咏霞;胰岛素类似物防治糖尿病肾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6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吴宪鸣陈锦屏 整理;囊内注射治糖尿病肾病[N];健康报;2007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栾川;尿蛋白偏高是糖尿病肾病吗?[N];健康时报;2006年
8 湘雅二医院 张红;防治糖尿病肾病(二):控制血糖及蛋白[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冯晓蓓;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要点[N];健康报;2006年
10 陈楠 冯晓蓓;糖尿病肾病治疗提倡综合防治[N];家庭医生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