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研究
【摘要】:目的:
针对近30年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现代文献进行研究分析,(1)分析文献的特征,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及科研。(2)系统评价目前常用的针灸疗法与中、西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3)总结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针灸疗法,及其取穴规律,以期寻找临床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案。
方法:
制定文献检索策略、检索指标、检索工具、检索时间等后,进行检索,获取题录及全文。严格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发表时间、研究地区、发表来源、文献研究类型、研究单位、干预手段、文献质量等方面的进行计量学分析。基于计量学分析,按照系统评价的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筛选电子文献中关于针灸疗法和针灸与中药、西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与中、西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这些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ce协作网站提供的软件RevMan5.1进行Meta分析。根据计量学分析,纳入临床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文献报道,对其中的取穴方法及规律进行EXCEL软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1、计量学分析:最终纳入122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广州、上海等地区的发表文献数量处于领先地位;研究主要在医院中进行;刊登报道主要以中医类的省级期刊、核心期刊为主;文献研究性质以防治措施研究、病例报告为主,治疗机制研究仅2篇;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针刺疗法及耳穴压丸疗法;疗效评价指标以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为主,主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临床对照试验有14篇,但RCT类文献仅10篇,且多为低质量文献,仅一篇4分的高质量文献。
2、系统评价:(1)纳入系统评价的针灸与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比较RCT共为10个,794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仅1篇。(2)试验组均采用针灸为主的中医疗法。对照组均服用药物,其中6个试验采用中药作为对照组干预措施,4个试验采用西药作为对照组干预措施。(3)10个试验均采用了临床总有效率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此外有3个试验进行了临床症状改善率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差的评价,2个试验测量了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1个试验采用了血红蛋白含量、经期时间作为指标,1个试验采用了心理状态、舌苔脉象变化为评价指标。(4)对进行合并的4个试验进行异质性检验(P=0.70,I2=0%),表明合并的4个试验具有临床及统计学的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发现整体效应检验表明两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Z=3.22,P=0.001),针灸+中药治疗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中药组[OR=2.88,95%CI(1.51,5.48)]。
3、取穴规律分析:(1)取穴归经情况:在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涉及全部的经脉,但穴位主要集中在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上,其所属腧穴使用总频次分别为129(29.59%)、88(20.18%)和78(17.89%)。其中任脉最常用的腧穴为气海,脾经最常用的为三阴交,胃经最常用足三里。(2)选穴情况:作为主穴三阴交(足太阴脾经,11.62%)最常用,其次为关元(任脉,11.27%)和子宫(经外奇穴,10.21%);作为配穴气海(任脉,26.32%)最常用,其次为三阴交(足太阴脾经,9.21%)和太冲(足厥阴肝经,8.55%)。(3)取穴部位:以腹部穴位使用最多,共22个腧穴,占总腧穴个数的33.85%;暂未见选用胸部、肩部、上臂的腧穴。(4)耳穴分布情况: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选用的耳穴共有15个,主要选用率超过5次的耳穴依次为内分泌、皮质下、子宫、肾和脾;其中,内分泌的使用率最高,其出现的频次为11,使用频次的百分比为20.4%;而皮质下和子宫出现的频次相等,均为8,使用频次的百分比为14.8%。
结论:
(1)近30年针灸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逐渐引起了医学工作者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不断增多,现已形成主要的研究地区、发表阵地、治疗手段等特征,为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临床诊断标准仍不统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规范程度及文献报道质量仍有待提高。
(2)本研究初步认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纯使用中药效果好。但由于文献质量偏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存在很多不足及问题,影响了该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及科研中,研究者需要完善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提高文献报道的规范程度,为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子宫肌瘤提供高质量的依据。
(3)本研究通过取穴规律分析,发现针灸医家治疗子宫肌瘤时,多采用辨病为主,较少采用辨证治疗;主要选穴原则为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同时辅助耳穴疗法。并且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处方呈现集中分布趋势与多经多穴分散使用并存的局面。今后,在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型研究中,应当更多关注子宫肌瘤的中医辨证分型、月经分期,并据此总结出相应选穴规律,以提高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