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TCR/CD3复合物介导的信号传导的研究

杨庆永  
【摘要】: 目的:研究SLE患者T淋巴细胞原发的功能异常是否与其生物化学 信号传导异常有关,探讨SLE的发病机理。 方法:用尼龙柱分离肝素化的静脉血得到T淋巴细胞悬液,用流式 细胞术测定CD_3阳性细胞90%以上,用CD_3单抗与羊抗鼠二抗IgG相交联 刺激T淋巴细胞,用粘附细胞仪连续观察10分钟,观察T淋巴细胞胞内 游离钙离子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T淋巴细胞和SLE T淋巴 细胞的CD_3~+阳性率是否有差异。 为了检测钙离子反应的异常是否是胞外钙离子内流所致,T淋巴细胞 被激活后加入1μM Ca~(++)-ATP酶抑制剂Thapsigargin,用粘附细胞仪连 续观察10分钟。为了检测钙离子反应的异常是否与胞内钙离子贮存库的 释放有关,在测量前加入5mM胞外Ca~(++)偶合剂EGTA,然后用粘附细胞仪 连续观察10分钟,为了检测钙离子反应的异常,是否和InsP_3生成有关, 用InsP_3放射受体试剂盒检测InsP_3生成量。 同上制备T淋巴细胞是液,用CD_3单抗与羊抗鼠二抗IgG相交联和 rIL-lα共同刺激T淋巴细胞24小时,用RT-PCR检测IL-2和IL-2R mRNA 的表达,证实T淋巴细胞是否活化。用PKA检测试剂盒检测T淋巴细胞 PKA总体活性变化,为探讨这些变化是否与SLE血清免疫复合物、血中 IFN-α的增高有关,用SLE血清或含不同浓度IFN-α的完全培养基和正 常人T淋巴细胞培养24小时,然后用上述方法激活T淋巴细胞,分别测 量T淋巴的PKA总体活性。 结果:1.正常人和SLE T淋巴细胞的[Ca~(++)]i反应的基准值相似 (p<0.74),SLE患者高峰值、平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T淋巴细胞 (P<0.004,P<0.002)。 2.正常1”淋巴细胞和SLE T淋巴细胞*;;阳性率没有差异。 3.加 in M Thapsigargin后二者的【Ca””h反应没有差异,加入 smM EGTA后,二者的「Ca门i反应有显著差异。 4.二者的InsP;;生成量无差异。 5.SLE T淋巴细胞活化后叫A总体活性是下降的,SLE血清免疫复 合物不能使下常人T淋巴细胞的PKA总体活性下降。SLE T淋巴细胞活 化后总体PKA活性下降和血清中的兔疫复合物无关。。 6.不同浓度的 IFN-口也不能使正常人 T淋巴细胞 PKA总体活性下 降。 结论:1.SLE T淋巴细胞TrCR几D。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存在异常。 2.SLE T淋巴细胞m/CAMP/PKA信号传导途径存在异常。 3.S[卫 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是原发的,是山于细胞内生物化 学信号途径异常所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红娟;;生物治疗在恶性胸腹腔积液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2 戴军;陈玉雯;孔玉林;陈兴年;;矽肺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及其意义[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年04期
3 莫华;;外周血T淋巴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9期
4 刘夏斐;曾娟;赵玉萍;范媛;许隽永;;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5 马静;刘莹;卢晓;张丽芸;陈政良;;可溶性DC-SIGN对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8期
6 贺凯;苏松;李波;张孟俞;冯春红;夏先明;;T淋巴细胞在缺血肝脏再灌注早期表达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8期
7 李静;郭文文;罗彬;陈芳;王炜炜;肖绍文;谢小薰;;OY-TES-1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8 崔久嵬;牛超;李薇;金浩范;Boyapati Maheoh;王冠军;;CML来源的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CML细胞的杀伤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8期
9 唐屹;陈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的变化及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1年08期
10 王琳;吕丰斌;粱浩;;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1例报道[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1 吕敬媛;王丹;赵玉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P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年03期
12 曾治民;何静;刘安文;;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与炎症相关肿瘤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11年06期
13 王盟;刘保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T淋巴细胞损伤[J];医学综述;2011年17期
14 卓强;蒋明德;梅浙川;;P38MAPK信号通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15 雷蕾;詹丽华;谭为霞;周序珑;;口腔扁平苔藓局部浸润淋巴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蛋白表达与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8期
16 高永刚;胡晓艳;王云梅;;822例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17 王慧;刘昀;付笑迎;兰平;何晓生;吴长有;;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记忆性IL-22~+T淋巴细胞频率及表型的比较[J];免疫学杂志;2011年10期
18 缪怡;胡朝英;钱柳;张冬青;;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学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7期
19 刘继平;兰洲;傅强;罗建光;马世平;孔令义;;六味地黄汤相关苷类单体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年05期
20 陈玉龙;张海艇;李茹柳;郭文峰;林传权;陈蔚文;;脾虚大鼠唾液淀粉酶分泌障碍与cAMP-PKA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连;周四维;张小平;;PTEN依赖其磷酸酶活性诱导膀胱癌细胞株BIU-87凋亡[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昆松;梁力建;殷晓煜;;Wnt经典通路相关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A];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胆道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成冲云;Neil Shaw;赵民;笪宇蓉;杨洁;汪必成;饶子和;刘志杰;;人源P100 tudor片段表达纯化和初步晶体学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陈涛涌;韩超峰;杨明金;曹雪涛;;环饱霉素A与前列腺素E2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活化信号的多种信号[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谭建文;;银杏防病抗虫信号传导的探索[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术;雷呈祥;马丽;;电离辐射旁效应的研究现状[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楊毅梅;陈淑娟;徐戎;曾繁典;;蝙蝠葛酚性堿抑制缺氧乳鼠心肌细胞NF-кB的启动[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马彦;乔建军;刘伟;万哲;李若瑜;;烟曲霉sho1基因的功能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伟;;醋酸菌分泌多聚糖AC-1通过刺激TLR4的信号传导保护机体抵抗过敏反应和微生物感染及其抗肿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韦波;王爱勤;;活性氧与植物系统获得抗性建立的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A];2003年广西植物生理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驰;小鼠小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IEL)与脾T淋巴细胞间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与iIEL功能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2 于铁成;关于低能冲击波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4年
3 刘元生;白介素12对T淋巴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4 朱亚勤;三叶草肽Ⅲ(TFF3)调节肠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及其新的负反馈调节子扭蛋白Twist的机制:TFF3与肿瘤坏死因子作用的比较[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罗军;NF-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王大力;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声门上型喉癌中的表达及调节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徐洪涛;Axin调控β-catenin的表达与肺癌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张剑军;热休克蛋白70、90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热休克蛋白70、90α多肽复合物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于晓霞;体外培养rMSCs衰老的发生与端粒酶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樊超;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在白塞病免疫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永;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TCR/CD3复合物介导的信号传导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徐瑞明;电离辐射影响T淋巴细胞活性机制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6年
3 孙午;黄芩苷对人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的调节[D];南昌大学;2008年
4 梁霄;T淋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外阴白色病变发病中作用的初步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5 王志睿;钩吻素子对小鼠Th细胞因子分泌及胞内钙水平影响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6 李少英;服用二十八烷醇对自行车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凯辉;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淋巴细胞调控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赵勇;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情绪及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方军;CD3和CD28双刺激活化的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胃泌素拮抗剂合用对结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刘欣彤;心理行为干预与卵巢癌患者情绪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民 记者 赵凤华;我科学家填补病毒核酸信号传导研究一项空白[N];科技日报;2009年
2 妤涵;信号传导阻滞剂研究有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赵如江;我科学家发现神经信号传导新机制[N];解放日报;2002年
4 王雪飞;再说免疫反应[N];健康报;2003年
5 刘永铭;T淋巴细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张桀;人体免疫系统在太空是否依旧“勤奋”[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徐亚静;上海两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博士 黄晓军;“幸子”的希望之光[N];健康报;2000年
9 袁医;为何年老易患感染性疾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10 彭萍;抗癌“隐士”——T细胞[N];大众卫生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