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标准,提高疗效、减少费用,改
善生活质量。
方法 通过对我院92年以来176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1 本组患者以40岁以上多发,50~60岁为DVT好发高峰
期。2.左下肢DVT较右下肢多(1.5:1),以周围型居多,术后患者
多发生在左下肢远端,恶性及有原发病者多见于右下肢近端,自发性者
以左下肢为主。血栓累及静脉节段以腓肠肌静脉丛最为常见,其次是腘
静脉和股静脉。3.起病在5天之内者使用溶栓剂,疗效优于5天以
上者;溶栓剂剂量同疗效有一定关系,在减少出血的前提下,适度加大
剂量可提高治愈率,但尚需更多研究证实。4.溶栓、抗凝联合应用效
果优于单独应用溶栓剂或抗凝剂。
结论 遗传因素、获得性危险因子等多种原因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这种可能性随年龄递增。血栓形成部位同病因存在一定的联系。
临床症状体征不足以明确诊断,结合可能性评价量表、D—二聚体及超
声多普勒、静脉造影等,酌情选择适当的诊断步骤可迅速明确诊断,减
少费用。溶栓、抗凝治疗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低分子肝素的出现使抗
凝治疗更安全、有效且可在家中治疗;口服抗凝药时间长短应因人而异。
静脉取栓、腔静脉滤网置入术有严格指征,仅适用于极少数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