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

徐洪璋  
【摘要】: [目的] 骨缺损是骨科临床的难题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生物材料充填等,治疗效果与模式都不理想。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发现,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它是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骨髓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脂肪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星状细胞分化,且易于获得及扩增,是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其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其独特的细胞增殖分裂模式,使外源基因易于导入和表达,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细胞。然而,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鉴定及体外培养的方法尚没有一致方案,有些方法相当繁琐,不利于MSCs培养的标准化及推广。为此,我们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及体外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并随之与本室研制的PLGA支架材料进行复合研究,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亲合力,探讨其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并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拟转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cDNA,从而得到骨组织工程的新型种子细胞。因此,我们进行含BMP7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 同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水平,从药理角度进行研究,了解盐酸四环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开拓影响及干预骨发育的细胞因素的研究,从而探讨临床药物对骨发育的影响机制。 [方法] 取5月胎儿肱骨和股骨,从肱骨和股骨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1.与PLGA支架复合的形态学观察。复合1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 2.盐酸四环素对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将盐酸四环素分 别加入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293细胞培养基中,2d后测它们的MTT值, 比较它们之间的的统计学差异。 3.含B侧田7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取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伴D不,。 质粒进行酶切,将之连于钾如般扰Mv上。 【结果】 1.伯MSCs接种于PLGA培养1周后,可见细胞成长梭形,随材料表面 特征一定方向排列,材料并出现部分降解,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有多个细 长突起,细胞之间有交互连接 2.培养液中加入四环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293细胞的增殖有统计学 上的差异。 3.将B州田7自伴D不,。切下后,连接于伸血侧沈MV上后,行单酶切及 双酶切鉴定后,得到理想的电泳带。 【结论】 1.未经诱导分化的伯Mscs与PLGA支架复合生长良好,它不仅具有良 好的增殖能力,而且具备很好的支架亲合和生长能力,是骨组织工程较为理 想的种子细胞。 2.低温高压法制作的PLGA支架材料复合MSCs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可 行性。 3.盐酸四环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身增殖有负影响。 4.BMp7腺病毒载体的穿梭质粒构建成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谊林!200011,商庆新!200011;软骨、骨组织工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华创伤杂志;2001年01期
2 蒙旭昌;赵劲民;;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J];医学文选;2006年01期
3 韩大庆;张其清;;破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意义及其研究策略[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年03期
4 五味子;唐昭;;壳聚糖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8年16期
5 尹来波;刘维钢;;骨组织工程脱细胞骨基质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11期
6 张胜民,李世普,闫玉华,陈晓明,全大萍;骨组织工程用聚DL—乳酸多孔三维结构的制备与表征[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9年S1期
7 颜晓慧,洪华容,张晓;可降解聚合物用作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0年02期
8 颜晓慧,郑磊,洪华容,王前,张晓,俞耀庭;骨组织工程应用可降解聚合物的可能性探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年01期
9 祝联,曹谊林,刘伟;转基因技术在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1年04期
10 任高宏,裴国献,王钢,金丹,魏宽海,陈莉光,陈滨;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年02期
11 陶可,黄苏萍,周科朝;有机-无机复合骨重建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7期
12 刘晓静,任高宏,廖华,余磊,原林;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3 吕仁发,周强;胶原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体外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6期
14 张华林;陈治清;;羊毛角蛋白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15 周振华;徐卫东;吴岳嵩;;骨发生相关因子基因转导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13期
16 许宇霞;邓展生;李宝军;张胜利;周全;肖文峰;;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1期
17 佟雁翔;吴一民;;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8 王武愉;张亚;王晓东;;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05期
19 五味子;唐昭;;壳聚糖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8年02期
20 郑磊,王前,裴国献;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董心;郭勇;武汉;叶金铎;张春秋;;骨组织工程化培养的力学环境(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任永信;范卫民;张宁;李翔;杨志明;;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结构特征的研究和体外药物释放的观察[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崔磊;;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崔磊;;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代飞;吴军;易绍萱;陈烯伟;贺伟峰;;基因修饰h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异种移植的实验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陈锐;陈槐卿;韩君;周大利;郑昌琼;;骨组织工程用聚 L-乳酸(PLLA)/β-磷酸三钙(β-TCP)的体外研究[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徐晓莹;张西正;李瑞欣;郭勇;郭春;郭新;;骨组织工程化构建中细胞三维培养力学微环境的研究(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强;罗庆;甘立强;傅跃先;;兔脂肪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戴尅戎;;骨的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生物力学高级讲习班(讲演纲要)[C];2008年
10 尹玉姬;陈亦平;刘文广;姚康德;;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进展[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志伟;细胞膜片策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万宗明;力学环境下天然骨组织体外三维培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3 杜大江;流体刺激对成骨的影响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冠聪;具有二级三维网络结构的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何东宁;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条件优选及eNOS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韩大庆;破骨细胞完善体外类骨组织重建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周大利;磷酸钙系新型骨修复复合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鱼兵;腺病毒介导的hBMP-7基因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廖文波;可塑形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涛;纳米双相磷酸钙瓷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希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蛋白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永刚;脱细胞牛松质骨材料的制备及其体外相容性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3 冯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纤维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4 伍锦华;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PHB)与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物修复兔下颌角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肖斌;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多孔支架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吴俊平;5-氮胞苷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晓莉;以新型组织工程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及体内成骨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张志宇;同种异体脱钙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健;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刘青华;构建椎体后凸成形术新型骨填充材料的相关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陶凯毛天球 吴一福 整理;人工骨新来源——乌贼骨[N];健康报;2008年
2 黄凯 温歆雅;科技推动产业发展 认识扩大应用范围[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熊学莉 杨勇 吴培红;在创新中跨越[N];重庆日报;2006年
4 杨文利;刘万顺:和甲壳素打交道的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记者白毅;传统医药在现代组织工程中延伸[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记者 周芹 通讯员 熊学莉;三军医大科技成果骄人[N];重庆日报;2006年
7 ;企业家说新型工业化[N];新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9 尹传红;崔福斋圆梦“断骨再生”[N];科技日报;2003年
10 熊学莉 刘胜江 记者  唐先武;三军医大科技创新结硕果[N];科技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