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病理、流行病学调查和CYP4502D6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摘要】:一、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2000年3月来我们发现一批临床表现相似,患者主要有小脑受损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出现瘫痪,甚至昏迷。CT、MRI检查均显示脑白质特定区域对称性病变,经脑局部解剖和脑活组织检查见脑白质空泡海绵状改变,结合患者均有烫吸海洛因病史,确诊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 spongiform leucoencephalopathy,HSLE)。这是我国首次大宗病例报道,也是世界范围内批量发病第二次报道。1982年荷兰Wolters EC首次发现HSLE[1],此后20年在日本、德国、比利时、美国及台湾地区等地有部分个案报道[2-14]。除荷兰外,至今尚无有关本病成批发病的报道,更无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由于当时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加上当时科技水平等条件所限,均未能进行深入系统临床研究和长期随访。由于本病非常少见,我们又拥有世界范围内最大病例,给我们研究本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长期随访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会。
二、资料和方法
1、资料
36例患者为我科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住院病人。男33例,女3例。年龄23-45岁。全部患者均有海洛因烫吸史,吸毒时问最短1年,最长10年。其中18例烫吸同时有海洛因静注史。32例患者在发病前或患病过程中有戒毒史。所有患者均进行病毒学检测,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检测,血液生化、脑脊液常
第一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
规生化检查。MRI检查。n例病人SPECT检查、4例PET检查。4例行脑局
部解剖,n例患者立体定向脑活检术。
2、方法
(1)临床资料统计分析
(2)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将2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族药
及辅酶Q10 ZOmg每日三次口服、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和丹参注射液
12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治疗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
20mg/d。连用10天后,渐减量。记录治疗后1月、6个月、12个月和24
个月主要神经功能缺损量表〔17〕。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3)随访
统一查体标准,病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进行问卷和
查体,并一记录一般随访调查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自行设计主要神
经功能缺损量表。
三、结果
1、症状与体征:
所有患者均有烫吸海洛因病史。患者多以急性起病。言语不清或走路
不稳的小脑受累常为首发症状。虽然症状与受累部位有关,但临床表现与
体征进展常有类似性,即首先出现小脑受损的表现,如小脑语言、小脑性
共济失调等;若病情进展则出现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表现,出现偏瘫或四肢
瘫,病理征阳性;严重者昏迷,出现痉挛性四肢瘫、去皮层状态等。我们
将此病分为三期,即I期的小脑受累期,为单纯小脑症候;lI期加上锥体束
受累;111期为意识障碍期,患者表现为无动性缄默、闭锁综合征、去皮层或
昏迷状态,同时合并锥体束征。戒毒为常见的诱因。4例死亡。
2、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吸毒方式、毒量及毒龄无明显相关性。
第一军医大学博上论文
中文摘要
3、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血清HIV、HSV,MCV,EB,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抗
体检查均为阴性;血液生化正常、脑脊液(CSF)常规检查正常,生化检查,
4例患者蛋白轻度升高。
4、CT和MRI结果
所有患者的CT、MRI表现相似,仅损害部位及程度不同。头颅MRI示:
双侧小脑、内囊、枕顶叶深部等处白质广泛对称异常信号,TIWI呈低信号,
TZWI呈高信号。1例增强无强化。所有患者的小脑及内囊后肢均有受累,而
内囊前肢不受累及。其受累的部位有一定的顺序,小脑半球白质早于大脑
半球,而大脑白质的受累由后向前发展,即由枕叶白质向顶、颗、额叶发
展。严重者波及丘脑和脑干。
5、PET结果
18F一脱氧葡萄糖PET脑显像:患者大脑白质区扩大,双侧内囊后肢、双
侧枕叶白质、双侧小脑白质呈放射性缺损,双侧枕叶、顶叶皮质及双侧小
脑皮质变薄,代谢减低。
6、病理
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呈海绵状改变。
7、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评价显示两组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但过程较长,基本治愈
的时间多数需要1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两组患者的好转治愈率均为
92.3%,而2年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6.15%、38.46%。XZ二0.16,P二0.69,经
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死亡1例。死亡率为7.69%。较既往报道有
明显下降。
8、随访结果
随访3年,失访2例。患者肌力恢复较早,较快。但小脑症状,如言
第一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
语不清、行走不稳等症状恢复较慢。
四、结论:
1、提出HSLE的临床标准;
2、提出HSLE的临床分期;
3、MRI具有脑白质广泛、对称受累特征性改变,具有诊断价值。
4、SPECT和PET研究发现HSLE患者脑白质病变区局部脑血流量减少,提
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存在脑的血液循环障碍。
5、糖皮质激素无显著疗效。
6、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吸毒方式、毒量及毒龄无明显相关性。
7、多数预后较好,肌力恢复较早、完全,但小脑症状恢复较慢,重症患者
愈后不良
|
|
|
|
1 |
吴丽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16例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
2 |
吴丽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附16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年09期 |
3 |
王东霞,刘文;海洛因海绵状脑白质病[J];江苏医药;2004年05期 |
4 |
杜大勇;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5期 |
5 |
董加政,褚晓凡,古坤意,肖学长,郭毅,李富康,彭健,马可夫;烫吸海洛因致白质脑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2期 |
6 |
戚晓昆;海洛因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03年04期 |
7 |
骆翔;海洛因烫吸致海绵状白质脑病[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年01期 |
8 |
陆兵勋,周亮,潘速跃,尹恝,罗一峰,刘晓加;中国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11期 |
9 |
欧阳可勋;董英超;黄洲;李庆峰;;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MRI诊断特征[J];当代医学;2010年36期 |
10 |
郑卫权!510515广州,张雪林!510515广州,卢健祥!523900;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05期 |
11 |
骆翔!430030武汉,姜亚平!430030武汉;海洛因中毒性白质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附2例报告)[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年03期 |
12 |
张一新,谭理连,李扬彬;吸食海洛因所致脑白质病变的CT表现(附10例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1年02期 |
13 |
吴展频;蔡焕声;李航麒;;海洛因的薄层扫描定量测定法[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2年04期 |
14 |
杨昆,许秀峰,李荫,汤宇,彭淑昆,万琨,刘伟,陈萍,何周文,史利民,撒亚莲,洪显达,张平昆,吴会友,毕家宏,蒋福仙;186例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年04期 |
15 |
廖永兴,方睿才,姚振强,邹天南;注射海洛因所致2例坏疽[J];云南医药;1996年05期 |
16 |
张志祥,沙丽君,程琳霞,林红,崔萍;155例海洛因滥用者的心脏损害[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7年03期 |
17 |
刘助国,陆苏南;滥用阿片类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7年04期 |
18 |
崔庆荣;海洛因阳痿及其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9年04期 |
19 |
和立,姜睿瑾,曹红溪;海洛因致心律失常8例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年06期 |
20 |
吴学振;邹利文;;海洛因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致阴茎异常勃起1例[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