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过氧化氢抑制三氧化二砷诱导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陆地  
【摘要】:我国学者首次应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_2O_3)在临床上治疗常规化疗耐药的顽固性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在体外细胞实验中,As_2O_3对恶性淋巴瘤、神经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大肠癌和胃癌等多种实体肿瘤均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由于使用较高浓度所带来的毒性副作用而限制了As_2O_3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肿瘤组织中常常有大量的炎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可产生诸如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s)、氢氧根(hydroxyl radicals)等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因此,肿瘤组织常常处于氧化应激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低剂量的ROS,特别是在H_2O_2的刺激下,可通过激活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在内的多条生存信号通路,促进有丝分裂,引起细胞增殖。是否低浓度的H_2O_2可干扰As_2O_3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降低As_2O_3的疗效?实体肿瘤细胞中高水平的氧化还原状态是否是肿瘤细胞对As_2O_3产生耐药性的一个原因?H_2O_2激活的生存信号通路中是否存在起关键作用的信号分子? 本研究以来源于人类伯基特氏淋巴瘤细胞株Raji为模型,利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从细胞形态、DNA水平和蛋白质等不同水平探讨H_2O_2对As_2O_3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研究发现,l陆床治疗量的^5203(2林mo比,5林mo比和10林mo讥) 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剂量依赖性的凋亡;预处理低浓度的HZOZ (200林m。讥)后,明显的抑制了AsZO3诱导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并将 细胞死亡方式由凋亡转变为核固缩性坏死为主。这种细胞死亡方式的改 变有着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早期凋亡细胞可被单核一巨噬细胞识别并吞 噬,而核固缩性坏死细胞则不能。这种生理学上的差异导致在HZO:存在 的情况下,死亡细胞只有当胞内容物渗入细胞外时,才能被巨噬细胞识 别并吞噬,从而导致继发性炎症反应。这可能导致维持慢性炎症,进一 步干涉AsZO3的抗肿瘤作用。同时,研究证实:HZO:抑制AsZO3诱导的 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可被PI3一K特异性抑制剂所抑制,恢复细胞凋亡。 表明PI3一K存活信号通路在HZq抑制AsZo3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中发挥 着关键性作用。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HZO:刺激下PI3一K存活信号通路的下游靶信号 分子。发现低浓度的HZO:通过依赖PI3一K的方式对抗AsZO3诱导的 casPase一3激活,下调抗凋亡蛋白Bd一XL和上调凋亡分子Bax的表达及依 赖PI3一K信号上调抗凋亡蛋白Bd一2的表达;同时,PI3一K特异性抑制剂 可抑制低浓度的HZO:诱导的Bd一2和I出a的磷酸化及核因子一KB (nuclear facto卜KB,NF一KB)的核转位;而HZo:诱导的细胞外调节激酶 (extraeenular regulated kinase,ERK)激活和对p38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 酶(Mitogen一ae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的抑制是不依赖pI3一K 信号分子的。以上结果表明:HZo:诱导的上调抗凋亡蛋白Bd一2、Bd一XL 和下调凋亡分子Bax,Bd一2和kBa的磷酸化,抑制NF一KB核转位及 casPase一3活性可能是PI3一K存活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而ERK和 p38MApK与PI3一K存活通路无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低浓度HZO:可通过PI3一K介导的调节Bd一2家族抗凋亡 蛋白和促凋亡分子的表达,并激活Bd一2和IKBa的磷酸化,抑制N下一KB 核转位及casPase一3活性而对抗AsZO3诱导的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促进 细胞存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洪,潘其声,秦叔逵,陈惠英,刘琳;三氧化二砷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的促凋亡作用[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陈洪,秦叔逵,潘麒声,陈惠英,马军;三氧化二砷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01期
3 井可安;三氧化二砷引起牙周组织损伤及其治疗[J];西南国防医药;2001年01期
4 井可安,朱敬珍;三氧化二砷引起牙周组织损伤及其治疗2例报告[J];西南国防医药;2002年03期
5 宋铁芳,刘冰熔;三氧化二砷与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_2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3年03期
6 张茹;三氧化二砷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机制探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年02期
7 李方,曾甫清,鲁功臣;AS_2O_3抑制人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及机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8 刘婷艳,舒慧敏,高尚风;三氧化二砷逆转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年06期
9 刘琳,邱少敏,赵伟,夏海鸣,秦叔逵,陈惠英;三氧化二砷诱导人类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7期
10 阳东荣,陈昭典,单玉喜;三氧化二砷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Caspase-3活性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11 林胜璋,余耀军,游涛,王飞海,吴伟军,陈聪;三氧化二砷抗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5年10期
12 陈德福;;胸腔内注入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胸水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6年02期
13 秦大兵;陈洁平;王升启;;三氧化二砷诱导NB4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的基因芯片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14 ;我国著名血液病专家周晋教授简介[J];中国急救医学;2008年09期
15 娄金丽;杨硕;闾军;;HCV细胞模型及三氧化二砷抗HCV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16 朱聘倬;三氧化二砷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1年02期
17 梁琍芬;三氧化二砷牙科治疗药理及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18 李建峰;三氧化二砷失活剂致过敏1例[J];口腔医学研究;1996年02期
19 陈国强,史桂英,贾培敏,熊树民,朱军,石学耕,沈志祥,陈赛娟,王振义,陈竺;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的双重效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07期
20 谭立军,史桂英,石学耕,汤雪明;三氧化二砷对人食管癌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J];中国癌症杂志;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丹;刘平;谢芳;金迪;;三氧化二砷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新思;邢富兴;崔成芹;于洪江;孙伟;邵风杰;;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刘金祥;;三氧化二砷中毒死亡一例报告[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4 陈扬超;周克元;张月飞;沈晓鸣;;三氧化二砷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毕可红;张玉昆;唐天华;李岩;赵良玉;任海全;刘秀兰;任青华;姜枫勤;姜国胜;;三氧化二砷或ATRA对原代APL细胞或HL-60细胞作用研究[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王冠军;杨芳;李微;;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和血干/祖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谢秋元;秦雪莲;;三氧化二砷抗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4年
8 张学进;杨玮;赵毅;许晓峰;金璐;;三氧化二砷治疗难治及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例[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谢继增;谢峰;王桂琴;;三氧化二砷配合中药治疗白血病75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秦叔逵;;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胆癌的研究进展[A];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地;过氧化氢抑制三氧化二砷诱导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王小中;诱骗寡核苷酸靶向阻断STAT5逆转白血病K562细胞恶性表型[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何飞;Notch-Deltal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郑祥毅;PI3K/Akt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5 陈旭红;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参与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6 万晶宏;促凋亡蛋白(BclGs)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7 郝嘉;Pyk_2在心肌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8 刘联;E-钙粘素介导的细胞黏附对卵巢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激活及其信号转导[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金元;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机理的探索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姚鹏;肝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调控及其信号转导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良喜;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应床应用[D];汕头大学;2002年
2 梁赟;三氧化二砷诱导骨髓瘤细胞株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郑明友;经肝动脉灌注三氧化二砷对肝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李丹;三氧化二砷及胸腺因子D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5 周林福;三氧化二砷(As_2O_3)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6 周园芳;三氧化二砷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及逆转其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7 战淑珺;三氧化二砷对615系小鼠移植性胃癌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8 矫德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喻镁佳;As_2O_3抑制人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D];昆明医学院;2005年
10 周芳;三氧化二砷诱导胃癌细胞系AGS凋亡及对其STAT3、VEGF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阳;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药三氧化二砷的作用靶点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通讯员 衣晓峰 本报记者 李丽云;三氧化二砷将成“癌杀手”[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戴丹;周晋:梦绕龙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陶春祥;三氧化二砷的毒性[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衣晓峰 靳万庆 孙理;三氧化二砷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  许延庆;亚砷酸注射液缓慢输注治白血病和癌症研究有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北京大学 饶毅 黎润红 张大庆;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8 衣晓峰 李晓丽;三氧化二砷可遏制恶性胸腹水[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华凌;铅、砷污染对人们会造成什么危害?[N];科技日报;2006年
10 衣晓峰;动脉持续灌注三氧化二砷[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