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制备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摘要】:意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坏死的根本原因是血供障碍,并呈进行性发展,引发股骨头坏死,致残率极高。目前,临床对该病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一种新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和药物具有重大的意义。
血管损伤、炎症导致的血管栓塞和骨内压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这是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难点。因此,抗炎、减压同时恢复受损血管功能并建立新的侧枝循环是打破股骨头坏死病理恶性循环最有效的手段。新血管的生成与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有关,它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小板样生长因子(PDGF)等多种蛋白因子。在众多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中以VEGF最为重要,它对血管的生长有很强的诱导作用,是目前所知唯一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生长因子,由于它还具有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又被称为血管通透因子。VEGF作为血管生成的一种直接效应分子已被用于冠心病防治的实验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还显示VEGF能加速创伤性骨的修复及伤口的愈合,因此,VEGF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VEGF天然来源非常有限,产量甚微,远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因此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VEGF很有必要。
目标:通过建立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采用脂质体对VEGF_(121)。包裹,制成脂质体VEGF缓释制剂,直接经皮穿刺介入法,将脂质体VEGF缓释制剂注入股骨头坏死部位,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同时应用特异性抗炎因子TNF-α拮抗剂TNFR-Fc对坏死股骨头进行消炎,变股骨头坏死的恶性循环为良性性循。为临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利用RT-PCR技术,从HL60细胞中扩增出hVEGF_(121)cDN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
|
|
|
|
1 |
钱本文;;股骨头坏死之四保髋疗法[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
2 |
厉驹;童培建;;钽棒植入预防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有限元分析[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
3 |
巴虎山;;蒙药配合骨间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A];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
4 |
胡胜平;石仕元;费骏;赖震;韩贵和;;同期双侧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A];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
5 |
鲍荣华;王国平;夏晓斌;邵利芳;;钽棒植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A];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关节专题[C];2015年 |
6 |
蒋鲁勇;庞清江;;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A];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基础与骨病学组专题[C];2015年 |
7 |
袁浩;刘红;袁琼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
8 |
金智勇;陈卫衡;周宇;谢文光;王琪;刘铁刚;何海军;;髋关节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9 |
何伟;李勇;张庆文;方斌;王海彬;庞智晖;袁浩;;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的疗效评估[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10 |
王荣田;陈卫衡;何海军;;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征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11 |
方斌;何伟;张庆文;展磊;;股骨头坏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12 |
郎凤萍;黄永勋;黄宏;黄辉;黄克勤;;股骨头坏死1425例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13 |
黄宏;黄永勋;黄辉;郎凤萍;黄克勤;;中医新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1570例[A];2009年全国基层优秀中医表彰大会暨全国第二次民间验方、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14 |
王大伟;陈宜;苏波;韩杰;史宝明;;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15 |
彭凤英;;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可能原因的分析[A];2011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16 |
蓝霞;董谢平;袁中平;;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A];江西省第二届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17 |
胡淼锋;周晓成;单乐天;叶福生;胡劲涛;蔡运火;赵鹏;肖鲁伟;童培建;;蛋白质组学在股骨头坏死中的研究进展[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
18 |
汤小康;叶福生;童培建;樊燕华;李敏;应航;肖鲁伟;;运用钽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
19 |
於秀玲;许超;;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
20 |
於秀玲;许超;;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因素及早期诊断[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