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的随访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wo-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2D DSA)的基础上,检查及栓塞术中复作3D DSA。比较2D DSA和3D DSA影像,由3名以上神经介入医师(至少2名具有高级职称)共同读片作出诊断,分析3D DSA在动脉瘤诊断和栓塞治疗过程中的优越价值。
结果
96例SAH中,共诊断83例92枚动脉瘤。2D DSA共检出79例88枚动脉瘤,3D DSA检出83例92枚动脉瘤。2例在2D DSA上可疑有动脉瘤,经3D DSA证实为正常血管返折、扩张。4例常规2D DSA未发现动脉瘤,经3D DSA诊断为各1枚动脉瘤。
92枚动脉瘤中,3D DSA对89枚(96.7%)动脉瘤的瘤颈、瘤颈与载瘤血管关系能清晰地显示,而2D DSA仅对56枚(60.9%)动脉瘤的瘤颈、瘤颈与载瘤血管关系显示清晰,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35.433,P0.001)。在动脉瘤栓塞治疗中,通过三维血管重建反复研究瘤颈及其与载瘤血管关系,可为血管内栓塞治疗选择最佳的工作角度。
运用3D DSA,通常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显示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
|
|
|
1 |
张政威;;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一例报告[J];天津医药;1964年12期 |
2 |
江自强;;颅内动脉瘤现代诊疗技术[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2年04期 |
3 |
刘承基;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手术会造成脑损伤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7年01期 |
4 |
魏民,赵继明,刘洪;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1999年19期 |
5 |
徐如祥,段传志,田喜光,李铁林;开颅手术处理颅内动脉瘤的初步报告[J];解剖学研究;1999年02期 |
6 |
严琪,李玉保,杨志敏,田芳镇;10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云南医药;1999年04期 |
7 |
赵卫,庞瑞麟,孙学进,李莉媛,后嘉麟,黄建强,向述天,姜永能,胡正琴;颅内动脉瘤微导管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云南医药;2000年02期 |
8 |
赵继宗!100050;我国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
9 |
王道奎,张振兴,王增武,王玉亭,王吉吉,黄文波;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5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3年23期 |
10 |
张彩峰;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45例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1 |
张华平,叶应湖,陈谦学,许永刚,胡克琦;动脉结扎法诱导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的实验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年02期 |
12 |
张之营,赵继宗,宗绪毅,王硕;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04年02期 |
13 |
龚碧珍;;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07期 |
14 |
张佳栋;PG Courtheoux;;血管内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的体会[J];中原医刊;2006年20期 |
15 |
于兰冰;王硕;赵元立;赵继宗;;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1期 |
16 |
张宁;;74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7 |
石磊;王义荣;;颅内动脉瘤伴多囊肝肾病2例并文献复习[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
18 |
朱玉方;庞琦;;胶原蛋白基因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5期 |
19 |
杨永林;苏万东;熊峰;刘谦东;陈维杰;;2D-DSA、3D-DSA和CT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09年02期 |
20 |
邵秋波;;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21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