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基础和临床研究

杨军  
【摘要】: 背景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婴儿最主要的视力损害的原因。近年来,由于新生儿监护技术的提高,存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不断增加,导致ROP的高危人群产生。多年来一直认为,氧疗增加发生ROP的危险。然而,ROP也发生在严格限制用氧的早产儿。多种因素增加ROP的危险性,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和ROP密切相关。其他一些包括败血症、颅内出血、光暴露、输血和机械通气。1986-1987年美国一个多中心研究报道,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81.6%发生ROP,出生体重1000-1250g的早产儿46.9%发生ROP。并且26周的早产儿容易发生严重ROP,并且随胎龄减小,ROP愈严重。 自从氧疗和ROP间的联系确立,对氧在ROP的发病学上做了大量的研究。ROP发病在怀孕后的32-34周,跟分娩时间没有关系,且表现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急性期,正常视网膜血管发生被宫外相对高氧环境所阻碍,导致血管闭塞和视网膜前一些部位的非血管化。继发的缺氧导致第二阶段慢性期,以血管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动静脉分支形成为特征,通常导致视网膜瘢痕形成和视力损害。 争论在于,氧疗时间的长短是否影响ROP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最近的研究表明,持续的补氧治疗对已经发生中度ROP的婴儿并不能减少其进展到阈值病变的发生率,尽管大的氧饱和度的波动可影响ROP的发生和发展。在大鼠模型中,缺氧和氧波动都是缺血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由于脉络膜循环的性质决定其不能随变化了的氧张力自动调节,氧水平的重要性就在于,在高氧条件下,虽然视网膜血管可以收缩,但是脉络膜血管不能收缩,结果导致过量氧从脉络膜循环迁移到视网膜循环,视网膜血管发生闭塞。 ROP也可以发生在发生在吸很少氧或不吸氧的的早产儿,现在仍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进展到视网膜剥脱。 动物实验,转基因小鼠模型,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和细胞培养证实,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视网膜异常血管发育中占主要地位。在ROP病人玻璃体发现有较高水平的VEGF-A表达,并且在4期ROP病人视网膜下液也有表达。然而,VEGF-AmRNA在胚胎20周才开始表达,提示缺氧以外的因素也可促使VEGF-A的表达。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最初从培养的视网膜色组上皮细胞分离而来,显示亲神经活性,是一种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物。PEDF在体外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在眼可抑制血管生成,PEDF可抑制VEGF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缺血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的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PEDF通过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发挥其抗血管增殖作用。 第一部分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成熟度和ROP的发生 目的:研究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的范围和其与ROP的关系。设计:前瞻性研究。方法: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的84个新生儿,在生后1周内,扩瞳,用Retcam数码照相机拍摄眼底照片,评价视网膜血管化的程度,以及与ROP发生的关系。分析母亲和婴儿因素对视网膜血管化的影响。结果在胎龄<30周的12例早产儿中,11例视网膜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在体重<1500g的15例中,12例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在胎龄>34周或体重>2000g的新生儿,无1例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在胎龄31-34周或出生体重1501-2000g的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化程度变异教大。视网膜血管化受胎龄(95%CI=1.57-261.728,P=0.021)和婴儿生后48小时需氧(95%CI=0.017-0.685,P=0.018)影响。追踪观察,视网膜不成熟的早产儿发生ROP的为62.5%(15/24)。结论在胎龄31-34周的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化存在较大的变异性。母亲和胎儿因素可能影响出生时视网膜的血管的范围。不成熟的视网膜是发生ROP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ROP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RetCamⅡ图象是否适合用于ROP的诊断。方法2006。7-2007。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儿科研究所NICU住院,胎龄<37周或胎龄37周但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145例,同时采用RetCamⅡ数码照相机和间接眼底镜检查行常规眼底检查。根据ROP的国际分类标准进行ROP的诊断和分期。另外选择20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结果ROP在早产儿组的发病率为16.6%(24/145),在足月儿对照组无ROP的发生。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中发病率为52.2%(12/23),高于出生体重1501-2000g组(15.4%,10/65)和>2000g组(3.5%,2/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8.2150,P=0.0000);胎龄≤28周的早产儿ROP的发生率(83.3%,5/6)高于28-32周组(31.0%,18/58)和>32周组(1.2%,1/8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9400,P=0.0000)。多个因素与ROP的发生有关,经Logiste回归分析,胎龄(B=-1.078,P=0.009)、输血(B=2.878,P=0.003)和机械通气(B=-5.26,P=0.014)跟ROP的发生有最高的相关性。没有发现ROP发生和吸氧、产前使用激素和其他母亲因素的关系。Retcam诊断RO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2.0%和100%。结论在早产儿,ROP有很高的发病率,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导致ROP的最主要原因,Retcam可以作为诊断ROP的金标准。 第三部分不同氧环境下新生大鼠视网膜VEGF和PEDF间的相互关系与血-视网膜屏障改变 目的研究不同氧浓度环境对新生大鼠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影响。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视网膜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的关系。方法新生大鼠生后即置于50%和45/12.5%的氧环境下14天。计数每张切片上突破内界膜且与内界膜有联系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PEDF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并在电镜下观察血-视网膜的超微结构。结果在暴露于45/12.5%氧环境下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密度为92.62±23.45,持高氧组为14.23±12.86,对照组为12.96±10.58,VEGF阳性细胞率在45/12.5%氧环境组、持高氧组分别为57.89,4.98%,而对照组为13.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79.461,P=0.000)。离开暴露环境后0、2d的VEGF阳性细胞率在45/12.5%氧和持续50%氧组分别为57.89±2.84%、39.38±和34.98±4.80、27.80±4.05,(P均为0.000)PEDF在三组的表达无差异性(F=0.486,P=0.062:F=0.271,P=0.765)。因此,两实验组病理形态方面差异与视网膜的总VEGF水平相关,而总的PEDF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视网膜屏障在该条件下是没有受损的。结论计数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可作为ROP大鼠模型新生血管定量方法。本研究显示在鼠ROP模型性存在一个阈值,血氧小的波动就可触发随后不成比例的血管增长,后者伴随比PEDF更强烈的VEGF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同样存在于,那就可以解释胎龄、体重、临床相似的早产儿,在相同给氧条件下的部分发生ROP,而部分不发生ROP。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熙英;彭怡;李春英;;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氧疗的关系及干预[J];海南医学;2007年11期
2 ;He-Ne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J];中国激光;1979年02期
3 楼翠英,李亚莉;氯喹性视网膜病[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86年07期
4 穆林;Ⅰ型糖尿病人加强治疗试验后4年的视网膜病和肾病[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0年09期
5 余月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J];河南中医;2001年01期
6 王宏;;氧疗与早产儿视网膜病临床关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3期
7 熊永强;吕月娥;陈美玲;古桂雄;;早产儿视网膜病209例筛查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3期
8 周智广,罗宏斌,超楚生,伍汉文,周启昌,范平,钟梅英,鲁树坤;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脉血流变化与血糖控制的关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9 谢金荣;复方丹参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0 郭异珍,YeoCheolian,HoLaiyun,赵时敏;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97年12期
11 蒋小青,荣翱;89例妊高征患者眼底检查结果分析[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2 陆融;长期服用双氯芬酸钠致双眼视网膜病变[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05期
13 金婷;张琴;徐云频;;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及其高危因素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9年06期
15 肖言;始于新生儿期的防盲措施[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1999年04期
16 张巍,李惠玲,尹红,黎晓新;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J];中国医刊;2004年10期
17 王俞方;彭辉灿;;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视网膜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8期
18 李立梅;陈伟奇;侯乒;;汕头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初查[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9 王小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因素探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8年03期
20 丁立,陈家伟,高甬东;D-UCG对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测定及其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慧君;詹宇坚;;补气活血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实验兔视网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鹏;张勇;徐湘婷;;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对家兔视网膜病理组织学研究[A];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魏世辉;;病案5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Rhea V.Morgan DVM;DACVIM DACVO;;犬猫的眼底镜检查和视网膜疾病[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5 肖骏;杨波;崔极哲;杨丽;杨凤娟;拱中华;;结节硬化病合并视网膜星状细胞错构瘤一例[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芳;糜漫天;;高原缺氧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及牛磺酸的保护作用[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许评;周毅;宋春芳;;世界首例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A];第二届中国医疗新技术应用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医疗卫生技术应用管理研讨会会刊[C];2004年
8 蒋金梅;;高压氧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沈丽君;葛丽娜;张宗端;赵振全;方海珍;王勤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黄斑形态和视力的研究[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蔡航波;;明目治网方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RCT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康明;高性能视网膜修复芯片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马栋;络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李蓉;早产对大鼠视网膜发育及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甘胜伟;急性高眼压介导视网膜胶质细胞AQP4内化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范聪;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对视网膜安全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王娟娟;视网膜Müller细胞来源的VEGF在糖尿病诱导的视网膜炎症及血管病变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0年
7 陶冶;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大鼠视觉信号特征及其视觉信号传导通路重塑[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孙雅彬;高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XIAP对细胞增殖及VEGF蛋白质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王继红;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ROCK通路表达的机理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姜浩;青藤碱对大鼠DR中NF-κB及部分促炎因子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涛;脂联素及其受体在正常人和1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朱佳佳;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许星照;脑红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D];苏州大学;2011年
4 刘文文;光诱导的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苟文军;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治疗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6 余燕;硫氧还原蛋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达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7 马锋伟;Ruboxistaurin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VEGF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年
8 闫配;氧化苦参碱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TOLL受体4和核因子-κB表达水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唐芳艳;AVASTIN玻璃体腔用药后对大鼠视网膜和全身副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胡艳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CTGF表达及辛伐他汀干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卿哲;何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广辑;糖尿病病程延长 更容易患视网膜病[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胡永秋;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可能引起眼疾和失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4 博恩;常见致盲性眼病的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辛华;“近视时代”将终结?[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俞莲娣 张骁 悠悠;为了甜蜜的明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阴慧娟;新型变形镜可揪出早期眼病[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白河;血栓心脉宁胶囊[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9 张荔子;对儿童不能忽略疗法潜在害处[N];健康报;2006年
10 张金英;超重肥胖可能导致失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